在高等教育制度上,学生如何选择科系,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虽然给予大学生入学后自己可以随意选择和调换科系的自由选学做法,但是多数人是漫无目的的,可能根据老师的建议、父母的要求或者时下社会热门行业而糊涂选择了专业。那么,如何确立人生选择科系的标准呢?
早在半个世纪前,胡适自己以一个六十八岁的“过来人”资格再三告诫台大的学生道:大学生选择学科就是选择职业……社会上需要什么,不要管它,家里的爸爸、妈妈、哥哥、朋友等,要你做律师、做医生,你也不要管他们,不要听他们的话,只要跟着自己的兴趣走……
依着“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学下去,其未来对国家的贡献也许比现在盲目所选的或被动选择的学科会大得多,将来前途也是无可限量的。
当年胡适出国时,他的哥哥曾经特地嘱咐他说:“我们的家早已破败中落了,你出国要学些有用之学,帮助复兴家业,重振门楣,他要我学开矿或造铁路,因为这是比较容易找到工作的,千万不要学些没用的文学、哲学之类没饭吃的东西。”
结果在他修习农学后,才发现“学农实在是违背了我个人的兴趣。勉强去学,对我来说实在是浪费,甚至愚蠢”,因为他发现,其实自己感兴趣的是哲学和史学……
因此,他在自己成名以后的公开讲演中时时告诫青年,劝他们对他们自己的学习前途的选择,千万不要以社会时尚为标准。他们应该以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禀赋,作为选科的标准才是正确的。虽然胡适提出了选专业要遵循“性之所近,力之所能”,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在哪,优势在哪,尤其大学生,大多是盲目的,说到兴趣一大堆,三分钟热度的情况数不胜数。那么大学生如何很好的应用“性之所近,力之所能”选科成了难题,因为我们都不够了解自己。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迷茫的时刻是听从别人的安排还是遵循心中真实的自己
胡适1958年6月5日在台大法学院的演讲中曾经说过:我现在六十八岁了,人家问我学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学些什么?我对文学也感兴趣,白话文方面也曾经有过一点小贡献。在北大,我曾做过哲学系主任、外国文学系主任、英国文学系主任,中国文学系也做过四年的系主任,在北大文学院六个学系中,五系全做过主任,现在我自己也不知道学些什么。
清代大儒章学诚也曾经说过:不要有短见,十八九岁的青年仍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前途、职业。进大学后第一年到处去摸、去看,探险去,不知道的我偏要去学。如在中学时候的数学不好,现在我偏要去学,中学时不感兴趣,也许是老师不好。现在去听听最好的教授的讲课,也许会提起你的兴趣。好的先生会指导你走上一个好的方向,第一二年甚至于第三年还来得及,只要依着自己“性之所近,力之所能”的做去,当初所填的志愿,不要当做最后的决定,只当做暂时的方向。
这足以说明在应用“性之所近,力之所能”的选择学科是,找到自己喜好才是首要任务。通过摸索、尝试固然是一个好办法,但是耗时长久,而如果你在上大学前就能够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喜好,看清自己存在的优势,那么选科时“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就能用到极致,而用于摸索的时间就能用到实处,从而以最少时间创造更好未来。
因此,许多大学生热衷于人才测试工具,比如职业兴趣测评、价值观测评、IQ/EQ测评、动力测评等等,而时下正兴起一个新的测评工具---皮纹测评,以帮助大家在迷茫状态更快速的了解自己、认清自己。
CCTV曾经发布过新闻报道《大脑多元智能皮纹检测兴起》,采访人有提到通过皮纹检测报告,更清楚的了解自己,正视自己,并发现自己孩子的学习方式及潜能,孩子及家长都能快速掌握兴趣点,而此应用也广泛存在于学生身上,在高考志愿及选科方面,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放对位置,每个人都是天才,用对方法,每个人都有神通。皮纹心理学是一门结合了皮纹学、积极心理学、NLP语言调整技术、潜能激发技术、大脑科技、遗传学、人格分析等领域的综合学科,
帮助了解一个人的大脑皮质区不同的先天智能、优点及缺点、学习风格、工作属性及领导风格等各项能力,帮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
皮纹检测则是根据对双手掌纹及十指指纹的采样分析后,检测出手主人先天遗传的各种差异和特质,并由此来反映被检测者大脑发育、皮质层状态和灰层的分布情况,进而判断得出被检测者的“最优发展方向”,经由许多科学家、医学家的长期观察、记录、比对、归纳后,发现人类天生的脑细胞数(学习潜能量)可由手皮纹测量出来,大脑皮质结构功能亦可经由皮纹分析出来;而脑细胞分布与大脑各皮质区域的比重,会直接影响孩子学习的优越顺序及能力高低,
所以,人的先天智能及个别差异,是可以经由科学化的皮纹检测与评量,来加以分析、了解的。由于皮纹检测能够快速发现孩子、成人等个人的优势智能、优势沟通模式、优势行为特质等,故被家长、学生、企业多方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