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生血案引发的心理分析Blessing.com.cn(福康网)
北大博士生用哑铃杀人,半夜跳楼 今年未名湖畔的春雪透着逼人寒气,清晨的燕园却沸腾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新修的学生宿舍楼内,37岁的博士研究生耿某深夜色将同室博士王某用哑铃砸死后,残忍地推下阳台,事后耿某畏罪跳楼,被守在楼下的师生送入医院。 记者赶到北大的时候,校方已将信息封锁,随机采访14位该校学生,只有2人说不清楚,其余12人均证实了此事,有的曾亲眼见过被子害者躺在一楼冷硬的水泥地面上,据说有人曾在互联网的BBS上发布了这一新闻。但随意被有关部门删除。 一位艺术专业的博士生主动将记者带到出事地点。这是光华管理学院新修的一幢6层宿舍楼,1——4楼多住本科生,5楼住着博士生和研究生,大都是两人共一室。出事的525房间已被公安机关封了起来。现场下午便已清理完毕。 据多方采访证实:遇害的王某刚满22岁,他9岁便上少年班,去年9月到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门下攻读博士学位。犯罪嫌疑人耿某也是99级博士生,导师是另一位同样著名的经济学家。 经办此案的是燕园派出所。清晨6时许,派出所接到该楼附近施工的民工报案,随即赶到现场,只见王某倒在血泊中,查明事发的525室后,校方、警方人员联合对反锁在室内的耿某进行劝说,双方僵持了一个多钟头,耿某突然从阳台纵身跳下,因为楼底大家早已布置了防范措施,耿某暂时无生命危险。 有关人士推测:耿某半夜用哑铃将王某砸死,清晨再将之推下楼(据长江日报)。 涉嫌杀人的北大博士生不治身亡 没两天,北京大学发生的博士生涉嫌杀人事件就有了新进展,涉嫌杀人后跳楼自杀的博士生耿某在送院后不治身亡。 先死的博士生王某来自江苏,耿某来自山东省。之前曾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取得MBA学位,今年考取了另一著名经济学家的博士生。 据住在同一层楼的光化管理学院一名博士生说:“事发当晚,两名死者曾一起吃过晚饭,回到宿舍后还一块吃桔子聊天。这名博士生称,当晚他还去串门,三人曾一起说笑聊天,直到12时多才离开。第二天早上6时左右,他听到门外有响彻云霄声,出门一看,保安正站在525室门外喊“你这是蓄意谋杀,快出来自首!”里面传出声音说,“别叫了,再叫我就从这阳台上跳下去。”他赶紧跑到相邻的水房,看见耿某已穿戴整齐地站在阳台上,他于是开始劝耿某,但耿某如终一言不发。住在6楼的一位硕生说,耿某坠楼前,他正在水房洗漱。还问耿“发和什么事了?”耿回答说:“没事!”。其后,他看见楼下地上还躺着一个人,并发现耿的阳台上有一滩血渍。 据闻,两名死者上学才几个月,而光华管理学院落的这栋宿舍楼也是今年9月才投入使用,因此两人同屋居住也只有3个多月,外人未见过两人有何争执,但据称耿某城府较深,有严肃的神经衰弱症,经常失眠,王某则性格开朗,两人之间究竟有什么过节,至今还是一个迷。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是中国最好的经济学院之一。据称,学院的功课相当繁重,所有教材均由国外引进,并全为英文原版。学生普遍感到压力较大(据扬子晚报) 关于北大血案的思考 文/大李 心理研究员 据报道,北大血案中的两位博士,其中一位有严重的神经衰弱,大家住到一起不到三个月,前一天晚上还有说有笑,可以推测案件与其性格和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神经衰弱是一种心理疾病,归根到底就是个人的性格和心理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下子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是有可能的。 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两点: 1、其中一位有严重的神经衰弱。 2、北大博士生要面对的学习压力很大。 关于第一点,神经衰弱估计不是经过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诊断,而只是他自己告诉别人的一些表面的情况,如严重失眠,而这些情况肯定不是全部的症状,还应该有其它的问题。虽然本人也很可能知道自己的心理存在问题,但是并没有主动去向心理医生求助,这一点讲,作为中国人来讲,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是有问题的,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有多大?我们国家损失有多大?而仅仅是因为本来可以治疗的心理疾病!对于北大,对于其它有关方面来说,不是应该引起警觉,多关注一些心理问题吗? 对于第二点,博士生的压力很大,这不是应该的吗?谁又可以不用面对压力呢?压力只是一个诱因,一个博士生如果受不了这样的压力,那主要不是压力的错(你可以选择离开的,你已经不是小学生了,应该知道自己的头能戴多大的帽子,当然压力是否过大,学校也是应该考虑的),而是他个人的性格和心理问题存在着问题,如果可以解决性格和心理问题的话,相信他仍然是一个很好的博士的。 据说我们的教育机构每年都有身体的检验,但是心理方面是否也应该定期呢?我们国家培养一位博士生多么不容易,应该规定每年至少要看心理医生一次,或让心理医生评估一次心理状态,并且成为一种制度,而不仅仅是靠自觉。仅仅完全是自觉看病的话,国内很多人往往都不愿意主动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是不是可以(规定)定期让心理医生、心理咨询专业人士去鉴别和帮助他们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呢?希望有关方面考虑我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