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由張穎清之死想到的
送交者: 林蔚 2005年02月22日11:23:1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由張穎清之死想到的……林 蔚

  難以想像,一位最有希望在不遠的將來代表中國人問鼎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竟會在求索的途中受屈含冤而死!

  可不論你多麼不願接受不願意相信,這都是真事,而且是新近發生的事。今年1月17日出版的《了望新聞周刊》以“張穎清:倒在問鼎諾貝爾獎途中”為題,對創立全息生物學的山東大學全息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張穎清教授由於“個別所謂學術‘權威’的粗暴干預”,身心備受摧殘以至含冤而逝的遭遇作了令人心痛的報道。

  報道稱,“上個世紀90年代初,張穎清教授三次應邀訪問頒發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的機構———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在具有諾貝爾獎提名權的教授們主持下,多次作學術報告。我駐瑞典使館科技處、教育處先後三次向國家科委和國家教委發回關於張穎清學術成就在瑞典獲得高度評價的報告,認為‘只要進一步做好全息生物學理論的科學論證和推廣工作,加強宣傳,這一理論發明者張穎清教授很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獲得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使館科技處的同志說,我國還沒有任何一項科技成果能夠像張穎清的成果這樣,得到諾貝爾獎評定機構科學家的如此評價”,儘管諸如我輩的普通大眾是不可能通過一篇報道真正了解全息生物學及其意義的,但這一報道已經使人們就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張穎清的工作一定是不尋常的、有價值的 諾貝爾評定機構的同學科的科學家那麼好糊弄嗎?

  然而,我們國內“個別學術權威”———據筆者在網上查尋,此“權威”似乎與生物科學沒什麼關係———又是怎樣干預的呢?據報道援引的6名老科技工作者的聯名信稱,1995年3月,某院士將一篇由並不了解全息生物學內涵的人所寫的“對全息生物學的質疑”的文章推薦給《中國科學報》發表,第二年,某院士主編的《偽科學曝光》一書又將“質疑”一文全文收入,以極不正常的方式將全息生物學打入偽科學之列。此後,張穎清的命運急轉直下,全息生物學在學術上遭封殺,其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被取消,研究經費無人支持,申請評獎無處受理,一些大學的全息生物學課程被停開……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為什麼一個“權威”竟會有這麼大的殺傷力呢?是誰給了“權威”這麼大的權力呵?

  我們真該認真地想想了。的確,我們的科技體制有許多不完善、需要繼續改革之處,原始創新很難得到所謂“同行”的認同———事實上所有真正意義上的原始創新,根本就不可能有“同行”,因此,在以“同行評議”為前提的課題立項(經費申請)、成果評獎等方面,許多原創性研究工作常常因為參加評議的“專家”、“權威”完全不懂而遭否定,不少從事這些原創性研究的人才處境十分艱難。比如,西北的一位大學教授曾多次找筆者反映,他花十幾年研究“哲理數學”,卻始終得不到課題經費,得不到承認,因為哲學家不懂他的學說,數學家也不懂,他沒有“同行”。

  可是,張穎清的厄運,僅僅是科技體制不盡如人意造成的嗎?如果是生物科學領域的學者否定他的全息生物學,使他在申請研究經費時得不到支持,工作難以為繼,人們雖然也會為他鳴不平,但多少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找到一點平衡:畢竟錢是國家的,參與評議的專家要對國家投入負責,既然自己不懂,當然不敢貿然舉手,拿國家的錢不當回事。問題恰恰是,“粗暴地干預”張穎清的,是地地道道的生手,拿國家的錢不當回事。問題恰恰是,“粗暴地干預”張穎清的,是地地道道的生物科學的門外漢,“科技體制”也沒有請他去評議全息生物學研究是否應該立項,是否應該得到政府的經費支持———他沒有這樣的機會,可他卻可以武斷地宣判全息生物學為“偽科學”。要知道,偽科學是科學的敵人呵!現行科技體制不論有多麼大的缺陷,對它不能認同的、也許是真正的原始創新所能犯的最大過錯不過是不支持,不鼓勵,因而壓抑創新,它顯然是不具有宣判功能的。

  事實上,至少在筆者眼裡,該對張穎清厄運負責任的更應該是對權威盲目崇拜的文化。表面上看,在整個事件中那位對全息生物學說提出質疑的醫生是一個“起因”,但只有他是惟一敢於質疑權威的人———對於“小人物”的他來說,當時已經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的張穎清無疑可以看做是權威了,儘管他的質疑可能是出於無知,在精神層面上,他才是張穎清的同志。

  而《中國科學報》因為某院士推薦發表這篇質疑,卻拒絕發表張穎清對“質疑”的答辯和反駁,顯然是院士的權威在起作用。後來由黨的組織部門授予的“拔尖人才”稱號都被取消,可見連組織部門都因為崇拜權威,唯恐糾錯不及時。大家可能連想都沒想過,既便是院士,也不是萬能的,每個人都有局限性,不用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就是在本學科,院士也不一定所有方面都是最權威的。大家當然也不會想到,崇拜權威,完全沒有“質疑”地相信權威,會要了一個對國家、對科學懷着拳拳之心並離諾貝爾獎可能只有一步之遙的赤子的命!

  文章寫到這裡,筆者的心情已是有幾分“絕望”了。我們怎樣才能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杜絕第二個、第三個……張穎清出現呢?我們有能力杜絕嗎?其實,從張穎清事件來看,在某位院士的身影出現前,張穎清一直還是挺順的。山東大學也算全國知名大學了,它給了只有電大畢業文憑的張很好的條件和待遇,不僅將他調入學校,成立以張穎清為所長的山大全息生物學研究所,一年後還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0年又晉升為教授。他還被國家人事部批准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從這點講,真的是某院士毀了他。改革科技體制是宏觀的事,改造文化是更宏觀的事,我們能不能從管好我們的嘴巴———慎用“話語權”這件微觀的事做起呢?

  這絕沒有不准人、包括院士講話的意思。創造人人都能暢所欲言的氛圍從來都是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但是,勿庸諱言,人人有說話的權利,的確不等於所有的人都有平等的話語權(力)。試想,如果當年沒有院士出面推薦“質疑”後來又將全息生物學打入“偽科學”之列,僅憑一名基層醫生的話語份量,黨的組織部門能把他的“拔尖人才”的稱號撤了嗎?所謂“人微言輕”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經常對一些領導幹部說“你的權力是人民給的”一樣,權威們比一般民眾更有份量的話語權(力),從某種意義上說不也是人民給的嗎?是人民的信任給的。因此,院士也好,其他自認的、公認的專家學者行家也好,既然因為民眾崇拜你常常比其他人擁有更重的“話語權”,你真的要慎用你的“話語權”,不能口無遮攔呵!芸芸眾生的閒言碎語尚且可以置人於死地———所謂“唾沫星子淹死人”,何況權威的“宣判”呢?

  這使筆者想到一個問題,人們反腐敗時總說對權力要有所監督和約束,沒有監督的權力一定會腐敗。對“權威”的話語權(力)是否也應該有所約束和監督呢?最近看到《東方早報》上一篇以“闞凱力駁胡鞍鋼3G論:國家是不能被劫持的”為題的報道,報道中闞凱力的一段話讓筆者很受啟發。他說:關於中國的3G建設,要建立“問責制”。首先,如果倉促上馬3G造成巨大損失,要追究決策者的責任。其次,如果國有企業因為3G造成損失,則要追究企業領導的責任。此外,對學者也要問責,如果牽扯到這麼大的國有資產,你隨便發表言論造成損失,也要追究責任!可見對“權威”話語權(力)的監督、制約的確應該得到全社會的重視了。■

  人物簡介

  張穎清,男,1947年2月出生於內蒙古包頭市,1966年高中畢業後上電大和自學,70年代在從事針灸醫學過程中發現《生物全息律》,由於影響大,成就突出,1984年被山東大學作為特殊人才引進。80年代中期,張穎清在學術上首創全息生物學理論,著有《全息生物學》、《生物全息診療法》、《全息胚及其醫學應用》、《新生物觀》等多部專著,在國際上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傳播和應用。1990年,張穎清在山東大學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全息生物學研究所,任所長。1993年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批准為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990年在新加坡召開的第一屆國際全息生物學大會上,張穎清被選為國際全息生物學會終身主席,1991年,國家教委正式發文批准國際全息生物學學會總部設在山東大學。從2000年起肺肝病變,胸腔積水,久治無效,於2004年10月20日病逝。

  《信息導刊》 (2005年 第五期)

(責任編輯:高兵強)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發達國家與中國研究生教育比較
2002: 回國原因的深入分析
2002: CEO of Oracle 在耶魯(Yale) 2000年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