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好文分享-中西教育的根本差異
送交者: 藝萌 2016年03月10日15:30:2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趙敏是我的一個群友。不光我們的政治觀點一致,在教育理念上也非常的一致。這不多見。他受過東西方教育且一直在其領域裡拔頭籌。他是非常有資格談教育的。

趙敏:一生深度涉足科學與藝術兩領域。自幼學習器樂,能夠演奏十餘種中西樂器,並學習過作曲。第一個完整的音樂作品是一部四聲部合唱。從四聲部的旋律到一 個小型交響樂隊的配器,全部是他自己一人擔當。那時他才滿二十歲。文革結束後在上音樂學院作曲系進修的瞬間聽聞恢復高考,急流勇退,放棄音樂改追科學。中國讀學士碩士,加拿大博士。正因為他在兩個領域的出類拔萃使他能夠在科學與藝術兩個領域裡融會貫通、相輔相成,自由切換。現在他在擔任北美某高科技大公司 項目經理的同時,業餘時間領導着一個在北美享有盛譽的華人表演藝術團體已達二十年。

中西教育的根本差異文 / 趙敏

有不少人認為“中國初級教育比西方基本功紮實”,“西方的初級教育不如中國”。他們認為中國的中小學

學生作業量大,課程進度快,學習內容密集,學生考試做題的能力強,各種學科奧林匹克比賽中國學生

都能拔得頭籌。而西方的中小學(尤其是小學)課程鬆弛,進度緩慢,作業量小,很多時候學校形

同“放羊”,在眾多國際性中學生比賽中都是中國學生的手下敗將。上述觀點貌似合理,實則止於表象。

它無法回答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它也不能解釋為什

麼諾貝爾獎總是落在西方人的頭上而迄今與中國無緣,它更難以說明為什麼總是西方人站在科學技術創新

發展的前沿。

二十多年來,我在北美的大學和公司里接觸了許多西人同學同事,他們的業務表現無法讓

我看出他們在中學只做過一萬道數學題和我們曾做過五萬道數學題有什麼明顯的差異。中國教育的最大

弊端就是填鴨式的教育和題海式的作業抑制了兒童少年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同時擠壓了人類這個年齡

段在好奇心驅使下對自然現象主動進行自由觀察和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而這兩點對於培養科學技術創

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至關重要。人類智力發育過程存在着一種規律:人自出生到十五歲(平均值)之前,

大腦生理上發育不成熟,不宜接受高強度的被動填鴨式教育,適合在正常的生活節奏下由天然好奇心的驅

動而主動地向大自然學習。這個時期我姑且稱為“向自然學習”階段。這個階段是孩童無拘無束地觀察和感悟

大千世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許多客觀現象的出現對他們來說都是人生首次,如何觀察和分析這些現象

直接關繫到孩子今後能否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好奇心使兒童產生千千萬萬個“為什麼”,而對每一個問題

求解的過程和所獲得的解答對兒童來說都是一種知識的累積和思維的訓練。這個階段對於孩童的觀察能力、

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開發、鞏固、提高至關重要。這些緩慢量變積累到了十五歲左右在

恰當的教育下可以產生質變的飛躍,釋放出強大的學習爆發力。例如,學生可以“心有靈犀一點通”般輕鬆

地理解各種科學原理,因為那些客觀現象早在“向自然學習”階段自我感悟了。同時,許多科學基本概念也因

在“向自然學習”階段的反覆思考而把握得準確和牢固,因而能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總之,“向

自然學習”階段所培養的這些素質正是人類科學創造能力的核心部分。

通俗而言,只有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中,兒童愛因斯坦們才能自在地冥想“指南針為什麼總是朝北”,少年瓦特們

才能目不轉睛地盯着火爐琢磨“壺蓋為什麼會動”,青年牛頓們才能從容地躺在大樹下沉思“為什麼蘋果往下掉

而不是往上掉”。正是對這些生活中看似平常的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和認真思考,加上個人的天賦,才成就了

那些偉大傑出的科學家。從他們身上,可發現相仿的成長經歷和相似的成功故事。中國的初級教育模式破壞

了這種寬鬆的學習環境,強迫孩童自小學始泡在題海中直至高中,填鴨式的教育和題海式的訓練泯滅了他們的

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擠掉了兒童心智自然發育、知識自然積累的這個最重要的“向自然學習”的過程,從而壓縮

了學生們科學創造潛力的生長發育空間。在“超負荷學習”、“魔鬼式訓練”、日日夜夜為了數不清的作業、沒完沒

了的考試以及眾多課外的“偽”素質教育疲於奔命的學習環境中,人類天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怎能得到充分保護

和恰當引導?“向自然學習”的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自然認知過程又豈能經常和普遍發生?

西方教育順應了教育的自然規律。初中前不給學生施加任何壓力。既有一個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又可以讓各種

興趣自由地生長,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有一個健康的發育。十五歲進入高中後,學習內容逐漸增加,並持續到

大學。他們大學結業時學過的總內容比中國的大學生有多無少。換言之,從小學到大學,學生在校學習強度與

人的理解能力及智力發育保持同步增長,遵循了人類學習自然科學的客觀規律,學生在科學創造方面有很大

心理和能力的優勢。事實上也正是這些人一代又一代地引領着世界科技發展的潮流。總之,科學是有關自然

規律的學問,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順乎自然規律的方法。遵循還是違背該規律是中西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最

根本的區別,也是西方教育比較成功、中國教育飽受詬病的主要原因。在教育中違反自然規律進行高壓灌輸,

用“學手藝”的方法施以科學教育可以培養出“能工巧匠”以追趕先進科技。但罕有具備科學創造力的人在世界科

技前沿獨領風騷,而催生這樣的人物恰恰是中國教育界殫精竭慮、夢寐以求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雙相對”和範例特徵-C(範例解釋)
2015: 運用"曲氏二言絕律詩譜"對古代最早二言
2014: 漢語難嗎?
2014: 唐詩和廣韻之三:王昌齡詩歌的押韻特徵
2013: 如果義是宜
2013: 基督徒為什麼會反對上帝耶和華
2012: 七張歐美世界歷史地圖顯示西藏自古就是
2012: 漢族的文化--文明還是野蠻
2011: 2009科技雜誌特徵因子大排名
2011: 我所見過的世界上最愚蠢的招聘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