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由逝去的大学引申开去的话题
送交者: hhxbbs 2005年04月01日11:20:18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昨夜与朋友蜻蜓点水般的提及了中国是否存在过真正意义的大学的命题。刚开了个头就结束了,今天中午补上一段,算是替我自己解开心中的结,也正好再锻炼一下思辩的能力。

中国的高等教育现状大抵是不让人满意的,中国大学的国际学术地位底下,中国大学的教育质量底下,中国大学的管理水平底下,各种各样的牢骚如春天的柳絮,只要你去捕风捉影,必然收获颇丰。我对于中国大学的国际地位的认识是从两件小事当中的,第一次是在央视的一次节目中,北京大学和国外某二线学校搞活动,对方出的主持人用夹生的汉语说,我知道北京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前面的定语就让我觉得中国的大学地位不高。不去论哈佛,剑桥,稍微烂一点的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报道中也是国际著名大学某某某的字样。第二件事情是在一篇网友的帖子上看到的,一个美国友邦人士在参观了上海交大之后,很尖锐的指出,中国的大学非常的畸形。

不满于现状的对抗方法往往是两种,激进的提出各种改革的方案乃至提出革命的口号;温和的缅怀曾经的岁月以唤醒受众对于高尚的追求。由《逝去的大学》这本书的内容介绍,我个人引出了一个中国是否存在过真正意义的大学的思考。

一。兵荒马乱的年代

1949年之前的高教历史,人们琅琅上口,念念不忘的总是蔡元培时代的北大和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认为这是中国高教的一个模范和样板。学生们总是非常向往蔡大师主政下的自由空气,崇拜西南联大走出的一群群牛人。

对于蔡大师的那段故事,孔庆东同志的论述我深以为然。蔡在北大的两年校长生涯是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葩,是他个人的极大成功。但是也仅仅是他个人的精神吉光,而并非北大,乃至整个高教的浮屠。孔庆东在评价那段历史的时候指出,蔡是一个梦想,并非是一种必然,甚至是一种必不然。1917到1919只是一段灵魂出鞘,而当时真正根深蒂固的大学精神并非蔡的兼容包并。那么当时的人都在忙于什么呢?1917年之前是吃狗肉,打麻将,这在央视的记录片里都是如此描述的。1919年以后呢,一直到抗战之前,这段历史都是很模糊的。诞生了谁,出了什么成果,发生了什么事件。似乎在此之后历史的指针很快就跳到抗战,游行,西南联大了。中间的几年成了悬案?

孔庆东认为,蔡的那段历史是在特殊的背景下的一段特殊的出轨。现代的大学不可能照着这个模式发展,对于蔡的仰慕和追随也仅仅是停留在精神上的,而不能用之于实践。其人有这么一句大意如此的话,蔡是靠个人的魅力来维持着自己兼容包并的理想,而大学的真实环境却是与之背驰的,在蔡离开之后,这一种微妙的平衡也就彻底瓦解了。

说1917-1919是中国高教史上的骄傲并不为过,但是以此来掩盖中国当时高教的种种问题,并以这段短暂的岁月作为中国曾经真正意义大学的范例是苦涩的。在一些非主流的文章中,依稀可以看到,蔡多次呼吁学生把精力投放在学术中,学术争鸣对事不对人,教师不要专注于沽名钓誉。这样的呼告似乎也让人依稀看到当时大学的真实。

如果说蔡是高教的一朵奇葩的话,那么西南联大就是高教的一座奇迹了。姑且不说杨振宁,李政道。只要看看联大的教书匠队伍就可以让人对此仰慕不已了。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卓坚毅,记得科大数学系系主任在回忆他的老师华罗庚的时候讲到他在西南联大的历史,华老和闻一多先生一间屋子,中间用一个帘子隔开,拉上帘子就是两家人,拉开帘子就是一家人。这就是当时的物质条件。我还知道一些记录片反映的情况,破旧的教室,传单装订起来的作业本,课本。这是在物质极度匮乏下的学术盛会。当时那批旧人的爱国,刚毅,顽强和不计较得失已经成为一段千古万古的佳话。

但是,这也是在不正常的环境下造就的人性的回归。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谁还会去计较个人得失,谁还是在乎争名夺利。在这种被客观强行剥夺了欲望的情况下,学术还原出他最纯洁的本原。西南联大可以算是一个大学最理想的学术状态。但是西南联大本身不是一个正常形态下的大学。当这批人从西南再度走向祖国的心脏的时候,当52年院系大调整的时候,黑幕,八卦,密闻就接踵而至了。前几天刚刚被北大除名的焦 国 标同志曾语,我不想成为第二个沈从文。

把西南联大作为中国曾经真正意义的大学到也算成章,可是我不愿意。那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讽刺,难道非要在不正常的情况下才能诞生不正常的真正意义的大学吗?

有很多回忆解放前高教历史的帖子评价当时的大学体系。1920之前是师范学校的天下,最牛的学生都去读师范,因为出来就是给北洋政府当官的。1920-1930是交通大学的时代,中国的现代科技是外国人带给我们的。1930年以后是混乱的年代,原因不必多讲。52年的院系调整给整个旧中国的高教体系化上了一个句号。在此之前,没有什么有说服力的成功案例摆在案头。

我很想知道1930-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的成就。那段历史现在在主流媒体中不多见。但是台大,台湾清华这些学校在国际声誉上的领先使我对中央大学曾经的辉煌产生了一种好奇。但是,在旧中国的体制和经济状况下,恐怕也很难跳出大多数学生吃狗肉打麻将的圈圈吧。

二。走进新时代

许多人都赞同中国高教在建国后的两次重大举措就是50-54年的院系调整,以及上世纪末的兼并风。我们对于建国后大学没有诞生大师往往归咎于十年的浩劫。中科大的龚曻教授坦言,那10年本应是他学术研究最具有战斗力的10年,可惜那10年被白白荒废了。在这10年之后,中国的大学处于一种百废待兴的境地,经过20年的建设之后初具规模。教育部也喊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2所北京地区的学校,7所外地学校被委以重任。现实的情况是,在中科大,学生大多数调侃学校的目标为“建设合肥一流的高校。”有一个北大学生说:我这辈子都看不到一流大学了。对于当前的大学,浅析的评论止步于此,如果真能建设成为世界认可的一流大学,那真是一件幸事;如果短期内失败了,也未必就是一种绝地。剑桥都800年了,中国的大学才几年?

建国后的科技史上有一件大事,那就是两弹一星。科大校长朱清石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中科大是建国以来创办的学校中最成功的,而且没有之一。科大的校友们往往会用这么一句话自励:我们是为了两弹一星而诞生的学校。58年建校的中科大在初期的确是有过特殊的辉煌。在同期的毕业生中院士人数为全国翘楚。60年代的一批老人现在也都成了学术界神话级的人物。但是那种辉煌也是一种畸形的催生。

中科大早期的系主任名单:钱学森,华罗庚,钱三强……当时为了组建这么一支恐怖的队伍,把中国其他高校的精英都抽空了,这种背景下不辉煌就见鬼了。但是如果将这样的行政手段造就的学术井喷作为真正意义的大学代表,也是一种遗憾。当国家将政策转移之后,这所学校的竞争力就开始大幅度下降。我们甚至可以说,原子弹造出来了,氢弹造出来了,中科大变得可有可无了。所以,科大人不能拿这段历史作为炫耀的资本,国人也不能拿这段历史作为大学成功的范例。这只是中国科技的成功,而不是教育的成功。

三。当前的困惑

我个人的观点,中国没有诞生过真正意义的大学。

前不久传出清华大学禁止一年纪本科生宿舍通网的消息。在科大的校园内,本科上要求宿舍通网的呼声高涨。一正一反两个例子,折射出一个困惑。

中科大曾经一直到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年都是走苏联的模式。有不少校友说,科大的没落就是因为地处合肥,所以学生都不愿意来。错。他们总是说科大离大都市太远,学生就业受影响云云。其实科大的本科毕业生有几个人是马上就业的?几乎没有一个系超过30%。在复旦的同学对我说,科大的学生进上海非常容易的,你们是名校,政策上一路绿灯。其实,真正影响科大对高中生吸引力的是,恐怖的学习压力,失调的男女比例,学校对娱乐手段的种种压制。记得一位校友在bbs上发贴如是说:他高中的一个师妹,打听科大的情况,当一听说本科宿舍不允许拉网,马上就不打算报考了。高中生在中学阶段受苦太多,因此到了大学就产生享福的思想。而不让享福的地方,就被视作地狱一般。

清华有美国背景,很多做法都是学美国的,对于清华,因为我身不在其中,不便过多评价,但是,从他们禁止一年纪学生拉网,可以看出,放也不是一种合适的手段。

刚进大学的学生很多人一下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开始沉沦。无论是中科大的严打还是清华的自律都不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那么问题出在哪里?记得去过日本的朋友说,日本小孩在20岁之前很调皮,不学习,可是到了20岁以后,忽然就有了责任感。前几年韩国大力推行游戏产业的时候,我们都惊呼韩国的下一代完蛋了。现在看看完蛋了吗?倒是咱们自己,推行网游之后,又完蛋了好大一批人。记得和同学讨论教育,在中国书读的越高越轻松,国外则正好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小学中学被书本压得抬不起头,到了大学被麻将,游戏累得直不起腰。在这种逆向的规律下,还谈什么教育,谈什么建设真正意义的大学?

大学的建设不是完全孤立的,没有其他环节的配套是没有前途的。

四。有中国特色

学长们教育我们,中科大的精神是自由,创新,拼命。我很困惑,我除了在身边看到了不少拼命之外,其他的感受非常肤浅。我们整天都是在为了一个个硬性的指标劳碌,可以说在这种氛围下历练久了,人人都会成为一个个达标狂。我不想抨击谁,也不敢放什么阙词,当然,也不打算深入话题。看看标题就知道我想说什么了。

我很快就会离开科大的,走之前我要在信院门前的科技之花下鞠一个躬。但是我心里很清楚,这是中国许许多多千疮百孔的学校之一,我们过去的辉煌其实是经过过滤的。我相信会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东西,今后更将无人知晓。我希望她能够辉煌,但是一个很现实的目标是,我希望她能够平安。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选择武大的五大理由
2004: 中国教育极端性的体现-英语
2003: 中国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博士?
2003: 一考不再定终身
2002: 迷失的北大、清华
2002: 知识 . 学历 .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