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北大,你凭什么拒绝中国公民参观?
送交者: 魏雪义 2005年05月10日14:07:27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作者:魏雪义 | 2004年11月22日03时42分 | 原始出处:西祠 | 已阅 5732 次 【原文地址】


2004年10月4日上午,一些游客来到北京大学,想切身感受高等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谁知却被校门口的保安以他们不是北大师生为由拒之门外。北大保卫部有关人士表示,国庆长假期间,许多人是抱着游玩的心态来北大的,但学校毕竟不是公园,进入的人太多不便于管理。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对出入学校的人员,包括组织名校游的旅游团都进行了限制。从10月4日起,进入北大须出示表明自己是北大在校师生的身份证明,如果是外来人员须有校内朋友带领方可进入。由此,引发了民众对“大学是否应该对民众开放”的议论。

我们不妨先对“安全”进行一些理解,校方担心的不外乎偷盗、破坏以及其他影响到环境和人身安全的不安全行为。这些虽然在恐怖主义比较流行的年代比较有理,但是毕竟已经戴了人性本恶的有色眼镜去看待希望参观北大的游人。不过反过来说,真要是有人想搞破坏,又岂是关闭校门所能避免的。

北大校园环境优美,建筑古色古香,未名湖畔更是景色不俗,确实不亚于北京的一些大公园。有人担心对外开放会引来游人无数,届时人声鼎沸影响学生的安静学习。这话虽然有点道理,却忽略了国情的现实。国人一年不过有三个黄金周假期,春节自古是家人团聚的节日,恐怕无人在那个时候跑到北大闲逛,而平时工作繁忙,又有几个人能有闲暇到北大凑热闹?五湖四海的中国公民能够同时被堵到北大门外的盛况恐怕也只有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可以实现了。而这两个假日所有学校都已放假,能够在这样的大好时节依然潜心苦读的北大学子恐怕也不在多数!笔者就在中关村附近上班,经常在北大穿行,平日里也未见过北大封闭校门限制出入,却也从未见过所谓的人声鼎沸、游人如织,所以有这种担心的人实在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

又有人为北大的环境担忧,担心凭北大现有的保安和环卫力量不足,届时北大会变成垃圾场、游乐场。虽然国民多有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的坏习惯,也不至于如此惊慌吧。作为中国第三大河流的淮河那么长,变成一条“我家就在岸上住,晚风吹来臭烘烘”的臭水沟也不是游人惹得祸,现在未雨绸缪担心北大的环境是否有些早了?再者说了,国家每年的巨额投资,北大雇上百八十位小时工打扫卫生维持治安,所需的资金也不过是九牛之一毛、沧海之一粟。话又说回来,游人恐怕也没有几个会无聊到去实践挖北大几栋建筑物的砖石留念吧,担心公共设施破坏着实显得十分小气。窃以为,随便几个高校的领导搞腐败的零头都足够维护学校设施几十年了,防外贼实在比不过防家贼,近年不断爆出的高校丑闻似乎也在印证着这一点。而2003年度审计报告掀起的“审计风暴”就指向了中国19所著名高校,其中北大赫然其中,北京大学的教职工就表示疑惑:每年6亿中用在一线职工身上的只有6000万,那还有5亿多到哪去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解释一下为何用如此强硬近乎炒作的标题。作为不得不知道的事实,北大是国有高校,国有即是国民所有。按照冠冕堂皇的解释,北大是属于全国人民的,当然大家不要奢望能够拥有北大的一砖一瓦。按照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来看,假如北大也来场产权改革的话,恐怕也是要来一场 MBO (管理层收购),即使是北大的老师恐怕也是没份的。扯这么远,无非是想说一个道理,不要奢望拥有,那么看一看总可以了吧,这就是标题的来源。

自从可以载入中国教育史册的“211工程”开展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投入连年增多。尤其是几所国家提出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更是得到大量财政拨款,仅北京大学在1999年至2002年的3年中就从教育部得到了18个亿,而这样不断的投资和政策倾斜并没有丝毫减缓的趋势。当北大以“北大不是公园”为借口拒绝游人的时候,试问全中国乃至世界,还有哪一个公园能够得到如此眷顾?中国公民作为纳税人,作为所有资金的根本来源,难道连浏览一下北大校园的权利都没有吗???试问以此等逻辑去推而广之,当前国家每年投资2000亿人民币建设北京,而不允许中国公民到北京参观的话,又会有怎样的反响?

教育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久发展与潜力,近邻日本能够在战后一片废墟满目疮痍中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教育的成功实是根本所在。作为中国特色的教育举措,“希望工程”的出台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截至1999年底,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18.42亿元,资助失学儿童229.65万名,援建“希望小学”7812所。这一工程的开展为促进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和扶贫开发、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实施作出了巨大贡献。

之所以提到“希望工程”,只是简单的做一个比较,相对于北大三年投资18亿,希望工程累积10年才筹得捐款18.42 亿,而同样的18亿,一个只是建成了一所高校,而另一个18亿却让2296500 名失学儿童沐浴在书香中,虽然只是贫瘠的点点书香,却已经在改变着他们的命运。试问发展中的中国需要一所名校还是更需要数百万未来的栋梁之才?!

在此不吝以极端的观点去看待这一对比,正是对极少数高校教育的大比例投资导致了全国教育投资比例的不均匀。而对部分高校的巨额投资,实际剥夺了数百万更需要这些资金支持的失学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对部分高校的巨额投资未必可以制造出真正国际一流的大学,却绝对可以形成极其严重的教育界的贫富鸿沟,正如当前城市的繁华和农村的贫穷一样的差别。在这里,不妨把对部分高校的巨额投资看作是一种形象工程,与城市建设有异曲同工之妙,个别的几所高校凭借庞大的资金支持打造出了名气,也撑起了教育界的门面,而实际的国家教育水平却没有得到丝毫的提升,这一点可以从国际知名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刊登数目、科技发明数量、学术成果等多方面进行真实评价。在贫富差距日益严重的今天,这样的对比都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根据木桶理论,木桶盛水的多少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那么中国的教育呢?答案应在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心中!

话题再回归到希望参观北大的游客身上,相信相当比例的游客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近北大的,希望看看传说中的北大,希望感受中国著名学府的氛围,希望体会北大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是为了单纯欣赏风景的人恐怕只是少数。新闻报道中也提到有相当多的游客是携子而来,希望子女能够在参观北大后激发学习的兴趣,更有人期望子女未来能够进入这所高等学府。难道北大就能够如此狠心的将他们拒之门外?纳税人的钱财从来都不要求有多大的回报,如今却连仅仅是带着朝圣的心情参观一下的权利都没有,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悲哀。不由想起中国另一名校清华建校之初兼容并包的开放姿态,校园内既有西装革履的学者,也有马褂长辫的先生,正是那时诞生了无数的大家,创造了清华的辉煌,奠定了清华在中国不可动摇的教育地位。

在这场争议中,一些小小的细节也不容忽视。票贩带进每人10元的现象在北大校门外诞生,不由得联想到金钱的魔力和后门关系的重要。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种现象倒是可以拓展到当前社会各个领域的。不妨再看看平时每逢周末便云集北大校园内的众多轿车,其中不乏好车名车。曾经和一位公司的老总闲谈,他聊到一位朋友,说那家伙经常开着一辆好车到学校中乱逛,泡妞云云,这也许就是答案之一。也有某位高校教授气愤的说起学校的舞会沦为社会上富豪猎艳的场所等等。切不说当前社会整体道德沦丧的话题,仅这些发生在校园内的小事,也都比所谓开放引发的“安全”问题严重的多,又岂是关门封锁所能解决的!

最后,我认为,大学应该对民众开放。一方面国家对大学的巨额投资来自于民,而另一方面,高校是塑造人材的地方,民众的参观也会激发民众对教育的尊重,带来良好的社会风气。而高校在开放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宣传了自身,民众自身的评价远比媒体上的广告来的切实可靠,其宣传效果是其他方式远不能比拟的,当然,挂羊头卖狗肉的高校还是藏着掖着一些比较好。

不知道明年今日此门前,北大是否依然让中国公民吃闭门羹?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本女祝贺老中医绝食成功并驳司马南
2004: 目光如豆、心胸狭窄:浅议清华人的负面
2003: 一流大学应采用日本+美国的系统
2003: 从研究机器人到玩具机器人
2002: 北大理工科的科研力量已经超过清华?
2002: 澳大利亚主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