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沃尔夫数学奖
送交者: 遐迩 2005年06月01日10:25:12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沃尔夫数学奖
创办时间: 1976年1月

由于菲尔兹奖只授予40岁以下的的年轻数学家,所以年纪较大的数学家没有获奖的可能。恰巧1976年1月,R. 沃尔夫及其家族捐献一千万美元成立了沃尔夫基金会,其宗旨是为了促进全世界科学、艺术的发展。沃尔夫基金会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农业五个奖(1981年又增设艺术奖)。1978年开始颁发,通常是每年颁发一次,每个奖的奖金为10万美元,可以由几人分得。由于沃尔夫数学奖具有终身成就奖的性质,所有获得该奖项的数学家都是享誉数坛.闻名遐迩的当代数学大师,他们的成就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当代数学的水平和进展。该奖的评奖标准不是单项成就而是终身贡献,获奖的数学大师不仅在某个数学分支上有极深的造诣和卓越贡献,而且都博学多能,涉足多个分支,且均有建树,形成了自己的著名学派,他们是当代不同凡响的数学家。R. 沃尔夫1887年生于德国,其父是汉诺威城的五金商人。沃尔夫曾在德国研究化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后移居古巴。他用了近20年的时间,经过大量试验.历尽艰辛,成功地发明了一种从熔炼废渣中回收铁的方法,从而成为百万富翁。他是沃尔夫基金会的倡导者和主要捐献人。沃尔夫于1981年逝世。

历年获奖人物


博特 (2000年)


塞尔(Jean-Pierre Serre) (2000年)


斯坦(E. M. Stein ) (1999年)


洛瓦斯(Lászlo Lovász) (1999年)


凯勒(J.B.Keller) (1997年)


西奈(Y.G.Sinai) (1997年)


怀尔斯(A.J.Wiles) (1996年)


朗兰兹(R.Langlands) (1996年)


莫泽(J.K.Moser) (1995年)


蒂茨(J.Tils) (1993年)


格罗莫夫(M.Gromov) (1993年)


汤普森(J.G.Thompson) (1992年)


卡尔森(L.A.E.Carleson) (1992年)


德.乔治(E.de Giorgi) (1990年)


皮亚捷斯基-夏皮诺(I.Piatetski-Shapiro) (1990年)


米尔诺(J.W.Milnor) (1989年)


卡尔德隆(A.P.Calderon) (1989年)


赫曼德尔(L.V.Hormander) (1988年)


希策布鲁赫(F.Hirzebruch) (1988年)


拉克斯(P.D.Lax) (1987年)


伊藤清(K.Ito) (1987年)


爱伦伯格(S.Eilenberg) (1986年)


塞尔伯格(A.Selberg) (1986年)


列伟(H.lewy) (1984/1985年年)


小平邦彦(K.Kodaira) (1984/1985年)


陈省身 (1983/1984年年)


爱尔特希 (P.Erdos) (1983/1984年)


克列因(M.G..Krein) (1982年)


惠特尼(H.Whitney) (1982年)


扎里斯基(O.Zariski) (1981年)


阿尔福斯(L.V.Ahlfors) (1981年)


柯尔莫哥洛夫(A.N.Kolmogorov) (1980年)


嘉当(H..Cartan) (1980年)


韦伊(A.Weil) (1979年)


勒雷(J.Leray) (1979年)


西格尔(C.L.Siegel) (1978年)


盖尔范德(L.M.gelfand) (1978年)

辅助分类项: 科技奖项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西安交大校长郑南宁院士分析研究生教育
2004: 加拿大首位现任桂冠诗人乔治.鲍威林[译
2002: 留学法国之完全手册
2002: 美国计算机专业前20名学校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