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文化沉思錄(77)
送交者: 彭運生 2017年03月30日16:54:2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文化沉思錄(77)


西方那些見解相近的學者組成學派,我們中國則是有一個老師與自己的一些嫡親的學生、以及一些結拜的學生,組成的小圈子,一個又一個,老師姓張,這個小圈子就叫“張門”;老師姓李,這個小圈子就叫“李門”。

西方有各種學派,我們中國有各種“門”。真正讓我們中國人耿耿於懷的,是“門”在西方語言中竟然意味着“醜聞”。當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就因為“水門”而丟掉了總統寶座。

 

中國大學對文科博士論文,要求不少於10萬字。

似乎不用上10萬個文字,一個文科博士就不能說清一個道理;人們不用上10萬個文字,就沒有一項創見願意降臨人間。

 

中國古人欣賞藝術到會心處,往往會說“妙”。

漢字“妙”由“女”與“少”組合而成,意為“年輕女子”。認為“年輕女子”就是“妙”,這是男性心理,是男性站在陰莖的立場上去讚美造物主的恩惠:身體的一部分疼痛的時候,我們最終會發現,真正的痛苦,是我們意識到,這個世界固然廣大無垠,我們卻不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把這部分疼痛的身體放進去。陰莖堅硬也是一種痛苦,需要將之放進某個地方,如果這個地方乾澀,它就不是一個合適的地方,而造物主既把陰道賦予女子,又讓年輕女子的陰道分泌出潤滑劑之類的東西。

藝術欣賞活動中使用“妙”這個字,的確是妙,因為這個“妙”字指明了藝術品能夠滿足人們最強烈的生命需要,這種快樂比得上性快樂。一個字能包含這麼多的意思,妙。

人們說,能夠把厚書讀薄的人,才是真正會讀書的人。

在我國,研究《紅樓夢》成了一門學問,號稱“紅學”。《紅樓夢》原本是一部厚書,它也紅學家們越讀越厚的書,一個學者一旦進去了,就難以出來。

《紅樓夢》是文學研究界吞食一切、只進不出的“黑洞”。“紅學”實際上是“黑學”。


“有用即真理”,這是實用主義的第一信條。問題是:這個世界上,什麼東西是無用的?眼鏡蛇的毒液也可以用來治療一些疾病。說真理因為自己對人類“有用”才成為真理,就像說水因為能為人類解渴才成為水。

實用主義惹人厭惡,因為反駁它太過於輕而易舉。

美國人喜歡叫喊實用主義,中國人奉行實用主義。這似乎也是一種國際分工。

美國人喊實用主義的口號,是因為美國人的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理想主義;中國人實行實用主義,是因為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理想主義的口號。營養不均衡,誰也受不了。

 

孔子認為自己道德上並沒有過人之處,讓我們的聖人感覺驕傲的,是自己的“好學”。按照孔子的說法,我們身上的任何品質,只要不與“好學”相結合 ,它們就只能是一堆弊端。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好學”的典範。

學習,意味着學習知識。知識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我們中國人會回答:是我們從老師那裡學來的。老師的知識又是從那裡來的?我們中國人會回答:是老師從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從我們的師爺那裡學來的。所以,我們中國人擔心的,不是沒有知識,而是沒有老師和師爺。中國人關心的,不是一個學者有什麼樣的知識,而是這個學者有什麼樣的老師和師爺。這就是“師承”。如果愛因斯坦是中國人,他當年就不會急於發表自己的新學說,而是比建立新學說更費力地把自己的“師承”追溯到兩千年前的阿基米德,否則,他的學問就不能讓自己的同胞服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李白的名作《靜夜思》。人們不僅認為這首詩是李白創作的,而且更是李白在自己家鄉之外的他鄉創作的——這是常識性的理解,也可以說是現實主義式的理解。

只是,現實主義式的理解總是靠不住的:如果詩中的“滿月”剛剛從地平線升起,那就用不着去“舉頭”,因為“平視”、甚至“低頭”就足以“望明月”了,這意味着:“舉頭望明月”不是一種完美的說法,因為其中沒有必然性;更嚴重的是,李白離開家鄉四川,順長江而下,來到低海拔的東南地區,這樣,家鄉是在自己的“頭頂”上,思念家鄉時,就不應該是“低頭”,而應該是“舉頭”,這也意味着:“低頭思故鄉”這樣的說法不僅不符合常識,而且與常識相反。

能夠說的首先只是:藝術傑作從根本上與詩人的時代和個人傳記無關。

 

著名的“質能方程式”,是愛因斯坦解釋“太陽之火熊熊燃燒卻能夠歷千萬年而不熄滅”這一現象的結果,隨後,人們開發出了原子彈和原子能,一枚原子彈,其實是一顆壽命比較短暫的小太陽;“有的病人吃的多、喝的多、拉的多、體重減少(即三多一少)”,解釋這一現象的結果,是發現這類病人的“血糖值”比正常人的高,這類疾病被命名為“糖尿病”,隨後,人們就有了治療糖尿病的原則:使偏高的血糖值回復正常值。總之,科學的基本使命,是力圖準確地解釋現象,沒有解釋,也就沒有科學的應用價值。科學應用,是人們在科學解釋的基礎上進行想像的結果。

 

我們中國有的美學學者樂於做這樣的事情:根據某一哲學家的著作,去“發掘”隱含在那些哲學著作中的美學體系。不同的學者“發掘”出來的美學體系,往往大相徑庭,因此就有了不斷的爭論,一些爭論能夠傷害對手的感情。

我們的這些美學學者,雖然相互對立,但對那些聲譽高遠的哲學家著作,有着相同的信念:這其中的的確確是隱藏着一個完美的美學體系。哲學決不僅僅是哲學本身,否則,它還算得上哲學嗎?所以,哲學=哲學+各種各樣的寶貝。我們的美學家懷有這樣的“哲學觀”。

不幸的是,小學一年級下學期的娃娃,也不會輕易就相信這麼一個奇怪的等式。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bunny2:再談範例的絕對
2016: 溪谷閒人:健身狂潮
2015: 試評"紫荊棘鳥"對五絕(近體詩)認識水平
2015: 中軍:一篇比較理性的文章
2013: 根據bible,上帝四千多年前創造宇宙。
2013: On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12: 倒習近平,從學術界向其行賄“博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