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谈艺录(40)
一因二果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敕勒歌》中的名句。作为原因的“风”,它的直接的结果是“草低”,它的间接的结果是“牛羊”的可“见”。或许,“风吹草低见牛羊”可以说是“一因二果”的经典例子。
这样的“一因二果”引起的是读者的力量感、纵深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此名句中,作为原因的“事权贵”,它的直接的结果是(使人)“摧眉折腰”,它的间接的结果是“使我不得开心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此《清明》诗中,作为原因的“清明时节”的“雨纷纷”,它的直接的结果是使得“路上行人欲断魂”,它的间接的结果是使得这个行人去向“牧童”“借问酒家何处有”。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杜牧的诗《赤壁》。“东风”给予“周郎”“便”利,这是一个原因,其直接的结果是“折”断对手的“戟”,也就是周郎消灭了自己的军事对手;其间接的结果是避免了“二乔”在“春深”时节被“锁”在“铜雀”。
“云破月来花弄影”,这是张先的名句。“云破”的直接的结果是“月来”,间接的结果是“花”形成了“影”子。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晏几道的名句。“西风”的直接的结果是“凋碧树”,其间接的结果是使得“高楼”上的人能够“望尽天涯路”——路周围的如果是碧树,也就是叶子没有掉落的树,会把路遮盖住。
这样的“一因二果”能引起力量感,当是因为它实际上乃是“因为,所以;因为,所以”的浓缩,譬如“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草低”,它既是“风吹”的直接的结果,却也是“见牛羊”的原因。“因为,所以;因为,所以”是一种重复,产生的就是力量感。
“一因二果”还有另一种类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此名句中,作为原因的“秋风”产生了两个结果——“洞庭波”和“木叶下”,这两个结果相互间可以说没有关系。
此类型的“一因二果”,带来的似乎可以说是博大感、或者辽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