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中世紀歐洲:文盲時代
送交者: 香椿樹1 2018年05月05日19:05:5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中世紀歐洲:文盲時代

扯淡出來的“西方文明” 話說,羅馬帝國晚期,西歐便向文盲時代大步邁進。        >基佐說:“5世紀中的一切事物都證明世俗社會的學校的衰敗。當代優秀的作家,例如西多尼烏斯.阿波利拿里和馬梅提努斯.克勞狄納斯,對此都深為痛惜,在他們著作的每一頁中幾乎都說到,青年們已不再學習,教授們無學生可教,科學已凋萎並正在消失。”碩果僅存的世俗學校,遭到全社會抵制。“在許多高盧城市裡,人民自己也是反對他們的。因為人民至少絕大部分是基督教徒,因此都不喜歡完全異教血統和異教志趣的學校。因此教授們經常受到敵意的對待,而且往往被虐待。實際上,除了殘餘的上等階級和帝國當局外,誰也不支持他們。”

  到6世紀,“世俗學校變為教士學校,已完全實現。現在讓我們看看學校里講授的是什麼課程。我們往往會在它們那裡看到過去在世俗學校里講授的那些學科的名稱,如修辭學、倫理學、語法學、幾何學、星占學等,但這些學科內容除了與神學有關的以外,其餘的顯然都已不再講授了。這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一切都變成了《聖經》的注釋、歷史注釋、哲學注釋、寓言注釋、道德注釋。學校只希望把學生培養成牧師,一切學習,不論其本質如何,都被導向這個結果。有時候甚至走得更遠:學校反對世俗科學本身,不管這些科學被作何種用途。6世紀末,維也納主教聖迪齊厄爾在他的大教堂學校里講授語法學。偉大的(教皇)聖格列高里為此尖銳地責備他,寫信給他說:‘ 一張專門用來讚美上帝用的嘴,竟為讚美朱庇特而開,這是不適當的。’我並不確切地知道,對上帝的讚美或對朱庇特的讚美與語法學有什麼關係,但顯而易見的是,把世俗的研究貶低了,雖然它是由教士進行的。”
  神學是社會進步的敵人,糟糕的是,在這個文盲遍地的年代,貴族們拒絕讀書,多數國君也是地道的文盲。由於國家事務必須由讀書人來處理,不少國家的大臣不得不由教士擔任。

---通俗的說,一家企業的老闆是文盲,只好找個識文斷字的人來記賬。一家企業,頭號問題莫過於:一年來企業是賠是賺?財產是否被人侵占?賬記得是否準確?是真是假?因此,白手起家的文盲老闆,一定會讓子孫去讀書,讓子孫至少能看懂財務報表。

---如此思維,當然太俗氣。在民主法治、商業文明的歐洲,當然會有特殊的歷史軌跡。最奇葩的是,在長達的千年的時間裡,“歐洲公司”的老闆,世襲了文盲,世世代代是文盲;識文斷字的財務總監,世襲了管賬先生,世世代代負責國家事務。
  這樣的財務報表,是真是假不重要,您湊合着看吧。因此,他們---假如它們存在的話---撰寫的中世紀歷史,是真是假也不重要,您湊合着看吧。如有什麼疑問,也別問我,我不知道。

  喬治.杜比的《法國史》告訴我們,正當中國盛唐大量創作詩歌的時候,西歐的“查理.馬特和矮子丕平時期,實際上是野蠻和文化貧瘠的時代,普通大眾一般都是文盲”,加洛林家族富貴無比,壟斷墨洛溫王朝宮相職位、“挾天子以令諸侯”百餘年,“矮子丕平和卡羅曼並非文盲,他們曾在聖德尼修道院接受過某種教育,但我們不應該對他們的文化水平估計過高。丕平由於忙於他的政治和軍事要務,並沒有想到文化問題”。這個丕平,正是後來的加洛林帝國的皇帝。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三代出貴族,就是說,富貴人家到第三代便全身透出知書達理、溫文爾雅的高貴氣息。
  遺憾的是,幾百年過去了,在中國宋朝中晚期,西歐的貴族子弟們依然不讀書。喬治.杜比曾感嘆道:11世紀,“在這個依然十分野蠻、十分困苦的國家,教會人士是當時唯一通文墨的,我們所有的文獻都是從他們那裡得來的,正是通過他們的眼睛,我們才看到當時可以感知到的一切,因此不難理解他們對軍人和惡行兩個詞之間的親緣關係的思索”。

法國學者馬克.布洛赫在《封建社會》說:“奧托大帝30歲時才學習讀書;康拉德二世(1027~1039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筆者注)的御用教士坦承,康拉德‘不能讀懂書信’。如常見的情形,這倆人在非常年輕時就投身於冒險、艱難的生活,因而除了實際經驗或口頭演說傳統,沒有時間從事文化學習以便為其統治生涯做準備。較低級的貴族更是如此。我們不要因為少數王室或貴族大家族相對高雅的教養而產生誤解,也不要為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騎士階級堅持發展教育的傳統所蒙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教育發展處於初級階段。熙德和希梅內斯的知識面大約不會太寬,但至少知道簽署自己的名字。但在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以北,這一時期大權在握的中小封建主中,至少絕大多數人是不折不扣的文盲……世俗社會對教育的忽視,可以說明教士何以既是偉大人物思想的詮釋者,又是政治傳統的保持者。諸侯們不得不依靠教會人員為其服務,以致其餘的侍從者無力效勞。大約在8世紀中葉,墨洛溫王朝諸王的最後一批世俗諮詢官已不復存在。1298年4月,美男子腓力把印璽交給騎士皮埃爾.弗洛特。這兩個日期相隔5個世紀之多,在這5個多世紀裡,法國諸王的重要的臣職位毫無例外地都是由教會人員擔任。總的來說,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此時的大不列顛島,尚未走出石器時代。1066年1月,英王信教者愛德華逝世,立馬有人登上王位。這年9月,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帶上軍隊在英格蘭南部登陸,武力奪取英國王位。讓諾曼底騎士們大感驚奇的是:英軍,這些臨時召集起來的“農民軍”,不少人手裡的武器,竟然是:石刀石斧!

如果以為整個歐洲都是一團漆黑的,那就錯了。伊比利亞半島,自8世紀初以來,直到12世紀,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穆斯林王國,一直保持着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景象。繼承了這筆豐厚遺產的西班牙、葡萄牙,也成為歐洲最早走向海洋的“崛起大國”。
  歐洲的“海洋文明”,為什麼不是誕生在英國、法國、德國,也沒有誕生在“文藝復興”的中心意大利,而是誕生在西班牙、葡萄牙?原因就在這裡。這一點,我們以後再說。

中世紀歐洲文盲帝王貴族簡史


正當中國的祖沖之在計算圓周率的時候,西歐的墨洛溫王朝的皇帝是克洛維(465或466——511年),整個墨洛溫王朝的皇帝,全部是文盲.


與李白杜甫同時的牛逼透頂的矮子丕平(714年-768年),中國唐朝的時候,歐洲的出現了一個加洛林王朝,這個王朝的皇帝,統統是文盲.


正當歐陽修寫《新唐書》,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的時候,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是康拉德二世(1027---1039年),文盲---依舊是---文盲......貴族精神,慘不忍睹......歐洲的“貴族精神”,啥時候才與讀書識字掛鈎呢?歡迎參閱《西方大師們筆下的歐洲中世紀》。


無首都的時代

前面說過,中世紀歐洲的國君、貴族們,都是文盲。我不知道,這種狀態下,所謂的“歐洲史”資料來源於何處:是誰記載、以何種文字記載、載體是什麼、如何保存、如何傳承。我所寫的西方歷史的內容,全部來自西方專家的作品。各位信則有,不信則無,權當茶後飯余談資。總之,堅信西方歷史文獻,以為西方和中國一樣擁有可靠的史實記載,是無知的表現。

文盲當政,也就罷了,最不可思議的,是數百年時間裡,西歐的皇帝、國王們竟然沒有固定的辦公地點,即:有國君,無首都,無政府。

蠻族們經過若干年此起彼伏的砍殺,克洛維最終成為公認的老大,西歐進入了被稱為墨洛溫王朝的時代。喬治.杜比說:“可能是由於經濟上的要求,也可能是由於他的祖先在鄉間遷移的傳統而產生的喜新厭舊的偏好,國王在一塊領地生活一陣後,又轉移到另一塊領地。儘管克洛維在巴黎設立了王座(用格雷戈里?德?圖爾的話來說),但墨洛溫王朝的國王們偏愛森林地帶的鄉間住所,如舍來、克利希、諾讓、呂埃依、維爾貝里等地。他們將城市用作避難所或自己的墓地……事實上,我們不該忘記,加洛林王朝的國王們和他們的墨洛溫王朝的前輩一樣,是一些到處遊蕩的君主。直到807年,查理曼除了偶爾還在另一些宮殿落腳之外,才永久性地定居亞琛。”

這兩個王朝,是歐洲中世紀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基本統一了西歐大陸,對西歐大部分地區實行一元化領導。查理曼還被羅馬教廷授予皇冠,被認為是西羅馬帝國的正宗繼承人。


光腳丫子的查理曼大帝、大臣

居無定所的皇帝們的“大部分鄉村宮殿位於法國的北部或東北部,即帝國的中央核心區,特別集中在阿迪尼、基耶爾奇、維爾貝里、貢比涅、蒂翁維爾等地。如果把這些宮殿想象成城堡一樣的建築就錯了,因為它們一般沒有建防禦工事。相反的,這些宮殿其實是鄉村大地產,上面有一些房屋和建築,供君王和他的隨從食宿和棲身,或者根據這樣的目的來進行布置……描寫這座宮殿的文本由一位巡視的王家專員在9世紀初寫成,他這樣寫道:‘吾等於阿納普覓見王宮一座,建以優質的石塊,分三房,主屋周邊圍以迴廊,長廊配有十一間小房。地下有食品儲藏屋和兩個門廳。院內有木頭房屋十七座,配以相同數目之主屋和其餘保留完好之附屬建築:馬廄、廚房、麵包房、兩座糧倉、三間貨倉。院子圍以堅固的柵欄、石門,門下有走廊。院內有小院,亦以籬笆圍之,籬笆以各種樹木整齊排列種植而成。’”可別以為皇帝是帶着朝廷微服私訪,或者巡迴視察,因為法蘭克的皇帝們沒有朝廷或者中央政府機關,他的隨員,全是他的家臣。“抽象意義上的宮廷人士即為國王的輔臣,他們隨國王在王國境內到處遷徙。除開國王的家庭成員,他們主要由宮廷內部各項服務的負責人組成,事實上,他們最初是國王的僕人。其中有監管宮廷膳食、尤其是國王膳食的‘塞內沙爾’,或稱膳食官,字面上的意義就是老僕人,而其拉丁語頭銜的意思為‘國王餐桌的職員’;有司酒官;有國王寢室護衛官,因為國王的金錢放置在寢室中;最後還有負責馬廄和交通運輸的管家,這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因為當時的朝廷是不斷移動的。這些宮廷官吏的職能明顯地並不局限於國王的私人事務,我們經常看到他們在其他事務上展示自己,尤其是在軍事指揮上。除了這些官職,最初的加洛林王朝中央行政系統並沒有針對不同領域的事務而設有專門機構。但有兩類事務除外,因為這兩類事務的處理需要有良好文化素質的人員——教士來擔任……這兩類事務機關就是王家教堂和掌璽署,而兩者之間的聯繫也非常緊密。”

居無定所的文盲皇帝,是如何管理、控制全國的呢?

他派出自己代表,即所謂的伯爵,分別治理全國各地。伯爵們是所轄地上的絕對權威,管錢、管事、管人、管槍。所有自由民中的男丁都是當然的軍人,皇帝一聲號令,男丁們必須自備武器、乾糧從征。皇帝自然可以隨時撤換伯爵,也不時派人巡迴檢查他們的工作,而皇帝直接控制他們的手段,就是召開一年一度的全體大會,同時檢閱伯爵們帶來的軍隊。

中世紀歐洲:文盲時代

天下太平時,軍政一統的伯爵們當然會很聽話。一旦局勢動盪,有機可乘,他們便會另立山頭,割據稱王。虔誠者路易的幾個兒子為爭奪天下,打得稀里嘩啦。

伯爵們自立為王后,也是東遊西逛、逐水草而居。
法國是西歐最早進入“文明”時代的國家,所以,法國人向來自傲,並以為,西歐其它國家都是蠻夷。
那麼,我們就以法國為例。

喬治.杜比說:“在12世紀後半葉之前,巴黎的地位並不突出。到那時為止,國王仍舊是居無定所。他反覆在宮殿和領地的各城堡之間巡遊,這有物質方面的原因,那就是食物供應——例如他可以行使自己的食宿權而讓修道院負擔——但尤其重要的是,在一個實行直接和口頭管理的時代,國王本人必須親自現身於其產業的各個角落,軍事和司法事務均需要他這樣做。”

基佐在《法國文明史》中說:“國家檔案館的建立同樣應歸功於他(菲利浦.奧古斯都)。在他以前,國王們不管走到哪裡,總要帶着他們的檔案(國家的法令文件、證書、名銜等),這已成為他們的習慣做法。1194年,在旺多姆附近遭到諾曼人的一次襲擊,菲利浦喪失了他慣常隨身帶着的一些重要的證書、抵押品。從此以後,他放棄了這種做法,建立了一個存放一切政府文件的倉庫。”
直到特別喜愛巴黎的路易六世(1081-1137年)登基,他和他手下的教士、貴族們紛紛在這裡大興土木,巴黎才不知不覺地變成了法國首都。

國家的檔案資料,國王隨身攜帶。即便是一個像點樣的企業,檔案也多到沒法隨身攜帶啊。
由此,我又不免浮想聯翩:
日耳曼人進入西羅馬帝國的時候,西羅馬的地盤上,有城市嗎?有像樣的、舒適豪華的建築嗎?如果有的話,日耳曼人怎麼會不定居於城市裡,而整天東遊西盪呢?
一個“口頭管理”、沒有檔案館的地方,是如何誕生洋洋灑灑的“文明史”的?又是如何知道此前的羅馬史、希臘史的?


生民無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大陸繁體字何時出現在辭書上?
2017: 晚清政府失去朝鮮給中華民族帶來巨大災
2016: 醫學突破:二型糖尿病可以復轉
2016: 赴丹麥交流 體驗翻轉教育
2015: 請教幾個有關宇宙的問題
2015: 最容易寫錯和讀錯的字
2014: 健身氣功·五禽戲對中老年人身體形態、
2014: 上海一普外醫生的微信:這個國度不需要
2013: nile:朱令鉈毒案學術解析
2013: 幼子袁青是如何成為少年(英文)詩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