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從贊助到學會:科學的制度化
送交者: 光台 2005年08月15日12:38:2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現代人習慣認為大學是學科研究的主要中心,回到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也確是如此。不過,近代科學革命的主要成果,卻並非出自於保守的大學,而是其他的社會組織,例如宮廷與科學學會。每個新的時代,都會有種新的認識世界的方式。大學中教的是既有的基督教文化下的亞里斯多德宇宙論,新科學很難在大學中尋得支持。

為何大學不贊助新科學?

  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孔恩用「科學社群」來說明革命性的科學理論取得社會的支持或正當性,使其成為「常態科學」。新舊學說間的爭議,就像政治上的爭議一般,涉及取而代之的問題,因此新科學只有在大學以外尋求支持。因為科學需要社會組織支持,誰占據了社會組織,誰的學說就能獲得支持。

  但是「科學社群」的概念似乎還不足以說明哥白尼、第谷、刻卜勒與伽利略等人獲得宮廷贊助的問題。事實上,宮廷的贊助(patronage)與科學學會(scientific society)在促進近代科學發展方面,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才能為哥白尼、第谷、刻卜勒、伽利略、牛頓等人生產的知識取得社會的支持或正當性。只是在科學學會發揮其組織效應以前,宮廷的贊助有其不可抹滅的貢獻。
 
王子或皇室的贊助

  王子或皇室贊助新科學的原因,是文藝復興以來王子或皇室對科學的需求,例如管轄地區的礦產、林地測量、開發等等,特別是在對於星象的關切,在這樣的背景下促進了宮廷與科學之間建立關係。

  回顧科學史的發展,在哥白尼《天體運行論》的序言中,他將此書獻給教宗保祿三世,其目的在於尋求教宗贊助。第谷二次獲得宮廷贊助,第谷對數學天文學有興趣。1576年丹麥國王將哥本哈根外海的Hven小島撥給第谷使用,建立了第谷的天文學城堡。1598年第谷出版《機械裝置的天文學》一書,出版的目的不在將科學新知告訴大眾,主要在現給贊助者,而不是爭取發現的優先性,也不考量一般讀者。而在布拉格宮廷中的魯道夫二世是第谷的另一位贊助者,第谷的回報是許諾以其觀測的新資料出版《魯道夫星行表》。第谷死後刻卜勒繼承皇家天文學家的職位,也接下了出版《魯道夫星行表》一書的任務。《魯道夫星行表》於1627年問世,不過刻卜勒並未從這贊助中受益。

  還有另一個著名的例子是麥第奇大公爵對伽利略的贊助,伽利略透過「望遠鏡」發現了一些新的天文現象。他將發現到木星的衛星命名為「麥第奇星星」,獻給麥第奇大公爵。伽利略《星際信使》的出版目的在於尋求贊助,並不是想要推翻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伽利略具有麥第奇家族的首席數學家監自然哲學家的身份,可以從事自然哲學問題的探討,因此積極推廣哥白尼學說。伽利略兩次受審中至少也獲得了麥第奇家族某種程度的政治勢力支持。
 
王子贊助下的學會:「山貓學會」與「實驗學會」

  十七世紀義大利出現的兩個科學學會:「山貓學會」與「實驗學會」,都是在王公贊助之下而設立的,巧的是伽利略與兩者都有關係。

山貓學會

  1603年羅馬王子崔西(Federico Cesi, 1585-1630)擁有一座植物園,並喜好搜集自然物,在他的支持下成立山貓學會(Academy of Lynx),取名「山貓」的意思是在於具有向上翻眼的山貓正以其爪撕扯冥府間的狗。伽利略1609-1610的五項天文發現,1611年3月被羅馬學院接受之後,次月獲邀加入山貓學會成為第六位會員。山貓學會資助他出版《太陽黑子》(1613)與《試金者》(1623)二書。不過,1630年崔西王子死後學會就結束運作了。

實驗學會

  在後伽利略時代,麥第奇大公爵費迪南二世他的弟弟李奧包德1657-67年贊助成立實驗學會(Academy of Experiment)。學會成員包括維維阿尼、Borelli,在1666加入丹麥的學者史提諾(Nicolaus Steno, 1638-1686)等,致力於自然哲學問題的實驗探討,內容包括沿襲托里拆利的水銀汞柱真空實驗,學會成員集體出版《自然實驗論文集》(Saggi di naturali esperirnze, Essayes of Natural Experiments, 1667)一書。而李奧包德1667年成為樞機主教後,學會便停止運作。

托里拆利的水銀汞柱真空實驗
 

培根的「科學組織」構想

  笛卡兒從「我思」出發,基於個人先天理性與確切無疑的知識起點,來建構一個知識體系,可說是用理性與紙筆即可完成計畫的「一人隊伍」(one-man team),培根則強調(Francis Bacon, 1561-1626)則強調實驗哲學與研究者集體合作的重要性。在《新大西洋》一書中,培根重視事實的搜集與歸納,強調實驗哲學的重要性,主張在國王資助下,建立一個集體生產知識的機構,一個烏托邦式的「所羅門之屋」,提出以團隊方式進行科技研究的構想。
 
倫敦皇家學會

  倫敦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London)成立於1662年。英國學者們經過長年的非正式集會後,自動自發所成立,雖有「皇家」之名,但只是英國國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頒給同意狀而成立,實質上倫敦皇家學會是個純粹的民間組織,成員主要是由業餘愛好者組成。

  倫敦皇家學會基本精神,系按照培根所倡導的實驗哲學進行自然哲學研究。最早由虎克擔任實驗管理者,負責為會議準備與示範實驗。學會發行的刊物《哲學學報》(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是迄今世界上仍存在最早的發行的雜誌之一,改變了以往透過書信的方式傳播科學知識,刊登個人署名的觀察與實驗,建立科學發現的優先性。此外,在書籍出版受到出版商支配的年代,銷售有限的情況下,科學專著難以受到青睞而問世。為突破此一困局,學會爭取了國王頒布的出版特許狀,支持包括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內的科學書籍出版,免於受制於出版商。
 
法國科學院

  受到倫敦皇家學會具「皇家」之名的影響,1666年法王路易十四與大臣柯爾伯特(Jean-Baotiste Colbert)以其為範例,欲將皇權拓展到科學界,故在巴黎成立法國科學院。相對於倫敦皇家學會是個民間組織,法國科學院則是一個皇家組織,科學家們受僱於國王,由皇室提供經費設備與集會場所。倫敦皇家學會可進行個人自主性的實驗研究,法國科學院則必須為國王提供建議與解決難題,從事例如測量地球形狀的大型計畫,成果屬於集體。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建議用公民課取代政治課
2003: 陸步軒你醒醒吧
2003: 一 生 有 多 長 (十)
2002: 悲痛與憤怒:北京大學犧牲學生的生命作
2002: 由霍金想到的中國人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