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素質教育——當代最為欠缺,最為需要的教育(下)
送交者: 方方 2020年10月05日03:52:3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素質教育——當代最為欠缺,最為需要的教育(下)


為什麼需要素質教育?

  後現代,一個人心最為失落的時代。

  這是一個人心已顯現無心,心力顯見蒼白無力,以致無法好好經營良善自我心向的時代。

  當我面對時下的新生代,尤其是00後的孩子,他們那種對待一切事物表現無所謂的心態,我是深切意識到他們的那一種無意向性的意識心智在為他們的內心作出鬱悶且無聲的吶喊——到底什麼才是我可以嚮往追求的?在吶喊之際,他們自我成長的氣息當下似乎越來越微弱。

 

  從意識的層面來看,我們一直以為無意識就是一個我們無法感知的意識層面,但是,所有無意識意向狀態在“聯結原則”上都是可以意識進入的(注)。

 

  這個所謂的無意識意向狀態是可以一瞬間轉化成為一個念想,或成為一個自動化的僵化想法,也可能成為一個慣性行為,原因是我們的意識心智當時是處在一個深層意識的源頭,沒能開顯一個有意向性的感知心智,而這時的感知心智恰恰是情緒瀰漫作用的感知,本質上是情緒無意向性的感知,一個還未能進入理性層面的心智初化面向。

  話說白一點,當我們的意識心智一直備受情緒主導形成常態時,我們會一直錯覺自我以為當下的我是理性的,我們會振振有詞,以生活歷練為依據,以懂得的道理支撐來表達自己的說辭。

 

  這可舉個例子來說明:時下的少年,甚至於小孩,能具有這個無意向性意識心智,隨處都可以遇到。比如說一個30歲的成年人與一個12歲少年人在遭遇某一件事情相互論事時,成年人是以30年生活經歷所形成的意識心智說事,對比少年人,少年人是可以都同樣具有如此意識心智對應說事,只是差別在於:成年人30年曆練的意識心智是親身體驗形成的,也多會備有體悟的;而少年人12歷練的意識心智是非親身體驗形成的,是來自多媒體多方面訊息的接觸感知形成的,但是,可以很肯定的是他們欠缺體悟的。

  這個有關論事的對比性,常常在教我們感到驚訝:他們真是“小大人”一個,可是我們卻不知道他是缺乏體悟的。

 

  在平日生活中,如果我們也有如此的偶遇爭論,我們是會感覺他們的自我以為,但是卻始終無法切入與他進一步解說開導。

  如此日常生活實例的情態,發生在老師與學生身上,父母與孩子身上,比比皆是。

 

  這樣的少年人,如果有一天因某事的發生,必須讓他去深刻思考,他就會很容易鑽牛角尖,最後鑽出一個凡事皆可無所謂了,無心了,心態就會漸趨虛無。

  根本上,他是已受困於無意識層面中一個無意向性心智的神志中,他是無法明白自己的切身處境,加上他沒能體悟,他就無法心主神志,反轉走向變得無心。

 

  心主神志,是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善—唯善—至善”的主軸思想。

  素質教育初階旨意是在本質教育的養心上,先確認本性的無意識無意向性的意識心智的心向定位,再定調給與調理。

  素質教育次階旨意是在優質教育的護心上,先肯定養心的到位調理,再進一步調度本性無意識的無意向性的意識心智,提升進階進入知性與悟性的護理,把情緒轉化為語言,導引進入情理的調教—— “由情入理—由理入情”,由此分明知性,分曉悟性。

  至於素質教育的終階教育,本於初階與次階的良好教育成效的到位,接軌終身教育一再而為,旨意是為了塑造成就一個能夠成為有心人的厚實條件,以備日後自我終身教育,有所作為地歷練最終成為一個有心人。

       至於有關先前所說的“所有無意識意向狀態在“聯結原則”上都是可以意識進入的”,就是有心人的高階心向特質。有心人的這番心向能耐到位,是已能到達德性的心向高位,這是能夠做到兩種心向——心靈和心智的融合,且可以任一作為心主神志的主導,一靜則一動,動靜自如,於自我消融過程中進階成為超我覺知的意識形態。

 

  簡而言之,話說到此,是可簡明地知道素質教育的教育效用,是可預見當今的孩子,是非常需要這一類教育,以便能夠讓他們獲得良善的教育,並能妥當地為他們的將來鋪墊一條康莊大道。

        

(注)John R·Searle在其著作《The Rediscovery of the Mind》一書的一個論述

0%(0)
0%(0)
  您挺會繪畫繡花滴! 告訴您個秘密: - 五步蛇 10/07/20 (843)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與毛澤東階躍
2018: 中國學術界的一個怪現象
2018: 彭運生談藝錄(230)
2017: 草稿系列“材徵召”緊急通知之一
2017: 282 天書度人無量,貴而享福
2016: 根據我的最新統計,日本應該已經有36人
2016: 轉貼:中國考研趣味輔導
2015: 《費馬大定理的一萬個初等證明》是錯誤
2015: 土生土長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屠呦呦獲得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