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刘清平随笔|人性逻辑50.后悔与遗憾有啥区别?
送交者: luis 2023年02月06日15:59:20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刘清平随笔|人性逻辑50.后悔与遗憾有啥区别?

 

罚错的机制一旦启动了,就会在人们的自觉心理中,生成“后悔”的感受体验,并在先后行为组成的人生绵延历程中,扮演着某种奇特的角色,比任何正面的情感都重要,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罚错何以是赏对的前提。

 

一般来说,赏成罚败的感受要简单一些:成功了总是开心快乐(所谓“胜利的喜悦”),失败了总是沮丧痛苦;就连“虽败犹荣”之败,也是令人伤心的失败,只不过悲哀失望之余,还会因为守住了底线的缘故,让人觉得有点欣慰而已。当然咯,千万别把这种欣慰,又混同于“失败乃成功他妈”的欢乐哦,切记。

 

比较而言,由于卷入了悖论交织,赏对罚错的感受却复杂得多,不像成功了就开心快乐,失败了就沮丧痛苦那样子,井水不犯河水。首先吧,一个人做对了事,肯定会因为保住主要好,止住严重坏的一面,觉得开心快乐,但失去次要好,经历必要坏的另一面,又会让他感到沮丧痛苦,俗话或曰“遗憾”,尽管权衡比较下,开心快乐的一面,肯定超过了沮丧痛苦的另一面……

 

进一步看,照前面所说,义务的刚度越高,自决的选择越难,赏对的体验中,正负情感的比例也就越接近,都有点要向“虽败犹荣”靠拢的意思了。原因很简单:既然你保住的主要好,与你忍受的必要坏,权重上反差不大,你怎么还可能像用很小的代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样子,兴高采烈,载歌载舞呀。

 

回想一下当年,你在人生的紧要处,是怎样面对若干一线城市,几位异性朋友,考研还是就业等等冲突,做出“艰难决定”的,再反省一下现状,你或许就会发现,即便你觉得,那时候的取舍,当前看依然对头,但内心深处,一定还会隐隐留下些许遗憾,长期挥之不去……

 

其次呢,一个人做错了事,虽然会因为得到次要好,防止次要坏的一面,觉得开心快乐,但失去主要好,经历严重坏的另一面,又会让他感到沮丧痛苦,文言又叫“后悔”,尽管权衡比较下,沮丧痛苦的另一面,肯定超出了开心快乐的一面……

 

当然喽,无论赏对的感受,还是罚错的体验,统统属于乐苦交织的悖论整体,因此任何情况下都不可理解为,抵消对冲后,要么只剩下了痛苦,要么只剩下了快乐的单一同质体,理由嘛,前面论证过了,不是?

 

惊鸿一瞥下,赏对与罚错的体验之间,好像也没多大区别,都是既有开心快乐,又有沮丧痛苦。不过哈,别又被假象给骗了,忘了正当底线的深层效应:赏对指向了符合底线的正当行为,所以尽管沮丧痛苦,毕竟“可以接受”;罚错针对着违反底线的不正当行为,所以虽然开心快乐,还是“不可接受”。

 

说破了,“遗憾”与“后悔”的最重要差异,也在这里了:都是失去了某种好,经历了对应坏,可单单因为这种坏,对你来说是可以接受呢,还是不可接受的缘故,你的心态就大为不同:要是它可以接受,你就只是“遗憾”而已,类似于随笔系列里,经常出现的“不好意思哦,亲”;但要是它不可接受,不好意思哦,亲,你就会“后悔”啦——更倒霉的是,后面或许还接了个“也来不及”,嗯哼。

 

由于这个原因,尽管都有“对自作自受的坏负责”的含意,“后悔(悔恨)”与“自责”的关系,远比“遗憾”亲密多了,两个词经常连一起用,想从语用的角度见证,自作自受的自主责任,是怎样地偏重于防止不可接受之坏……

 

进一步看,人们遭遇严重坏而感到后悔的时候,他们得到次要好所产生的开心愉悦,往往还会以反讽的手法,强化这种后悔,结果就是:与指向了可以接受之坏,因而相对平和的遗憾比起来,指向了不可接受之坏的后悔,时常在内心深处激荡,以致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比方说,张三成功戒烟后,也会觉得遗憾,因为再也没法享受到,饭后一袋烟的快活似神仙了。不过也就仅此而已:要是与保住了更重要的健康之好比,这种缺憾之坏,对他来说,毕竟属于“可以接受”的范畴,不是?

 

相比之下,李四戒了好多次,都木有成功,等到患上不治之症,就会觉得悔恨交加咧:“那年要是坚持给戒了,该有多好啊。”更不堪回首的是,此时此刻,以往吞云吐雾时的那份惬意潇洒,非但难以构成甜蜜的回忆,反倒还会加重痛心疾首,愧疚自责的深度折磨,比针扎的还要揪心呢,嗯哼。

 

友情提醒一点,为了防止规范性的偏向,我们也别排除了下面的可能性:王二麻子成功戒烟了,身体倒也健康,可看到赵六一直抽到死,照样吃嘛嘛香,活蹦乱跳,羡慕之余也会悔不当初:当初干嘛要戒烟啊,这日子过得真特么憋屈……

 

不妨从这个角度理解,那句很有中国特色的谚语,“有钱难买后悔药”:哪怕你再有钱,也改变不了当初你自以为“是”,可后来证明搞“错”了,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那个决定呀,怨天尤人有什么用呢。所以“悔恨”总在“事后”,文言又叫“后—悔”,不是?

 

也因此,判断一个人自以为是对是错,不妨观察他,事后是不是悔恨交加。拿中国古代的那位传奇懒人来说,或许除了他自己外,其他人都会基于趋生避死的天性本能,把他宁肯饿死,也不愿花力气的做法,当成了头号笑柄。不过呢,要是我们因此推测,他自己也会认为,这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决不吃大饼的行为不对,恐怕就有点失之武断咧。

 

毋宁说,问题主要在于,他老兄魂飞西天那一刻的一念之差:倘若他发现,这样子一来,自己最看重的安逸之好,也将伴随生命之好一去不复返,因而捶胸顿足的话(假定他还有那份力气),他就等于指认了自己,“饿死事小,费劲事大”的行为不正当,尽管此时此刻,肯定用得着“悔之晚矣”的老话。

 

可是哈,要是他在这个生死关头,依然坚信安逸之好,比生命之好更重要,因而心里头就像咱圣人那样子,维系着“无可无不可”的从容淡定,这一点却足以表明,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凭借视死如归的滚刀肉精神,认为自己“丢了小命,也不玩命”的行为是正当的——哪怕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把他当笑话看,对他来说,也不过是神马一般的浮云:我自己乐意,你们管得着吗?

 

不用讲,人性逻辑的这种彪悍模式,同样适用于那些得了肺癌还要抽烟,奄奄一息继续吸毒,吃完河豚哪怕蹬腿,老子这回就死在战场上了之类的事件,因为它们都能归结为,某种“自由地向死而在”的实然精神,无怨无悔……

 

当然咯,阁下可能又觉得,这样子的正当标准,未免太“主观”,太“相对”咧。可是呢,实然视角看,难道你和许多人联袂崇拜的那种雄心壮志——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要保住小命,真的就那么“客观”“绝对”么?存疑。

 

无论如何,虽然不仅“相对”,而且“主观”,通过罚错“事后”产生的揪心“悔恨”,还是要比赏对带来的开心快活,更能有效地约束人们,逼着他们从事正当的行为,拒斥不正当的行为。

 

不错哦,赏对的愉悦也会激起人们的意愿,想要继续从事正当的行为,始终走在正确道路上,借此不断获得类似的奖赏。然而吧,只有罚错的后悔,才会在人们的内心深处,生成对于继续从事不正当的行为,误入了歧途,再次遭受类似惩罚的畏惧心态,从而凭借正当底线的深度效应,通过“后悔—悔改”的转型,发挥它特有的“改错归正”作用。

 

正是这种独特的作用,清晰地体现出罚错比赏对重大的前提意义:尽管由于时间的一维性,先前的所作所为已经没法挽回了,但考虑到痛到骨子里面的悔恨体验,我肯定不应当沿着错误的道路走下去,必须赶紧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严格讲,这种“后悔—畏惧”的罚错情感,以及“沮丧—畏惧”的罚败体验,在“改错归正”,以及“改败归成”方面的作用,远比西哲主流鼓吹的“工具理性”重要得多。说破了,只有在它们发挥的前提效应下,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才能成立:要是没有了后悔—畏惧的情感体验,潜伏在二者之间隐隐作怪,那不管人们在理智上怎样地去“吃”陷进里面的那个“堑”,恐怕也很难长出多少,真有资格成为“正当之母”,以及“成功他娘”的大智慧来。

 

这样子看,对于深度有限的人而言,畏惧的深度意义,可以说是毋庸置疑滴。说穿了,按照极度彪悍的人性逻辑,人生在世彻底的无所畏惧者,要么是全能的上帝,要么是大成的至圣,要么是撞得头破血流,仍然一条道走到黑,并且还总是乐呵呵的大傻帽,三者必居其一。

 

温馨警示一句,从“天厌之”的撕心裂肺来看,至圣的大成好像也很难说是彻底的无所畏惧者,因为他老人家曾心有余悸地担心,老天爷会不会嫌弃自己“无可无不可”的淡定从容,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胆大妄为,嗯哼。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2: 刘清平随笔 | 礼制主义10. “民不事其
2022: 与毗邻居士谈神学和理性,从《信仰的胜
2021: “质的定在“-微观世界的第三逻辑阶段(
2020: 刚刚看了public TV's PBS-NOVA pr
2020: 馬天麟: 講解编著的《简明实用甲骨文字
2019: 万景路:也说日本的物哀文化
2019: 用故事给你的演讲添加生命力
2018: 376 隋唐时期 多多行善 最后才能修成正
2018: 古代也有“快递小哥”!他们如何送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