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劉清平隨筆|人性邏輯63.“自由地向死而在”
送交者: luis 2023年04月16日16:40:1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劉清平隨筆|人性邏輯63.“自由地向死而在”

 

半個世紀前,俺老漢剛步入哲學的殿堂(聽起來牛那啥大發了,其實就是粗粗看了兩本大學教科書),讀到標題的這句話,心裡感嘆:西方哲學真是太墮落了呀。沒過幾年,又覺得裡面的微言大義,這輩子恐怕也搞不懂了哎,於是乎從一個角度見證了,前一篇帖子談到的,“覺今是而昨非”“吾將上下而求索”……

 

相當幸運,淺人活到如此一大把的年紀,這樣子的循環怪圈還在繼續,只不過現而今的答案變成了:西哲這句話,雖然也到位,卻沒啥論證,反倒充滿了一堆神秘的魅惑,經常把人忽悠得一愣一愣的,甚至帶到溝里去,所以有必要給它祛祛魅,回歸它的本來面目——然後就會看到,裡面的意思簡單得不要不要滴,嗯哼。

 

為什麼一談到死,總顯得特別神秘,甚至可以說是,神秘他媽給神秘開門,神秘到家了呀?原因就一條:如同人生在世的所有神秘一個樣,死的神秘歸根結底也在於,它在認知上對人“不確定”,甚至可以說是,不確定到家了,不是?

 

其實哈,單就其降臨看,死對個體來說最確定,確定的程度,快和交稅差不多咧,既避免不了,也沒法抗拒;唯一的神秘點,只是何時,何處,何種方式降臨而已,並因此才給人留下了,遐想(或者說瞎想)以及恐懼的巨大空間,嗯哼。

 

此外吧,還有一點也相當確定,就是死會終結人生的歷程,給它打上“絕對有限”的深度烙印,以致可以說構成了,人之有限的終極表現——雖然有許多人都期盼着,能夠永遠健康,萬壽無疆,還有許多人希望死了後,繼續維繫生的無限歷程。不管怎樣,做人還是要有點夢想滴,萬一實現了呢,不是?

 

什麼方面不確定呢?實然維度上,就是完全不知道,死後是怎麼回事,因為從來沒人真正復活過,能夠如其所是地告訴大傢伙,另一個世界裡的“生活”——不對,嚴格講應該是“死活”——到底啥情況,結果所有的人對此都是兩眼一抹黑,誰也拎不清,統統處於完全無知的空白狀態,嗯哼。

 

也因為是這樣子一張一窮二白的白紙,才誘惑出了那麼多如詩如畫,可歌可泣的故事傳說,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張三李四王二麻子的瀕死狀態,包括但不限於,瞅見了怎樣的光束,身體如何漂浮上升,隱約看到了什麼身影,云云,云云。可惜的只是,所有這些,純屬“瀕死”的體驗,並非“真死”的經歷,因而內容上,好像也和此前主體聽說過的許多東東,脫不了干係。

 

相應的,應然維度上,人們也就不知道,該怎麼對付死後的“死活”了。這種雜有非認知因素的不確定,比起剛才說的純認知不確定來,更有引發人們的遐想(瞎想),以及恐懼的深層效應,因為大家面對的不只是純粹的無知,還有滿腔子的無能為力,無可奈何,束手無策,一籌莫展,木有法子,啥都幹不成。

 

說白了,幾乎所有的宗教之“信”,不同程度上,統統源於這種指向了死的終極之“疑”,以致人生在世,不僅信中疑,而且疑中信最厲害的,似乎就是這個不確定,最神秘的領域。前面的帖子提到,與“我是誰”並列的那倆靈魂拷問,“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恰恰就和這方面的神秘直接相聯。

 

當然嘍,“我從哪裡來”的質疑,直接涉及“生”的源頭;不過哈,按照“從哪來,回哪去”的兜圈子原則,它和“要到哪裡去”的拷問,又是一體的:要是上帝神靈等等創造了人,你死了後,自然也就要回到他們所在的那旮沓去了唄,俗話或曰“彼岸世界”,不是?

 

這一點上,咱儒家有點怪。一方面,它同樣熱衷於捫心自問,“我從哪裡來”,文言又叫“人有根源感,總是要眷懷、追思、甚至回歸自己所以出生之處”,但給出的答案,卻是生身父母,俗話或曰“誰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不成”;另一方面,基於“不知生,焉知死”的聖人教誨,它雖然也認為,祖宗們死後,去了另一個世界,可又很少操心,這另一個世界究竟是怎麼個情況,結果導致了它主要是一個“家”,並非嚴格意思上的“教”,嗯哼。

 

說穿了,一旦“要到哪裡去”的答案確定了,“自由地向死而在”,也就名正言順,有望達成咧:你既然清晰地知道了,你是上帝創造出來的,死後也要到他所在的彼岸世界去,你自然就不僅想要,而且能夠,同時可以,甚至應當,處處照他的意旨做,好在死了後,有可能進入自由自在的天堂,躲開痛苦難過的地獄。

 

來點文化比較:儒人們其實也是基於“不知生,焉知死”的聖人教誨,把自己指認的人生意義,投射到死後世界去的;否則的話,閣下怎麼解釋下面的現象啊:由於生活水平提高得特別快,許多人上墳的時候,都不滿足於燒冥幣了,而是追加了紙糊的別墅,轎車,二奶,甚至搭起了台子,表演鋼管操,脫衣舞等等……無論如何,這些顯然有理由理解成,“自由地向死而在”的准儒教版本,不是?

 

不好意西哦,親,上面的分析要是能夠成立,就再次證假了柿油意志理論吔:不管向生而在,還是向死而在,自由總是和“因果必然確定性”兩位一體的,反倒往往與“隨機偶然不確定”合不來,因為無論生,還是死,不確定的狀態,通常只會增加神秘感,無力感,恐懼感,卻很難促成自由感。

 

明白了這一點,現在就來解釋,“自由地向死而在”的人性邏輯版本:第一呢,既然實然角度講,死就在於子曾經曰過的“無欲則剛”,亦即活着的時候,自覺心理(俗話或曰“靈魂”)“有”過的意欲志向,現在全“無”了,按照價值意義源於需要意志的立論,那世界上的一切一切,包括死自身在內,對死者來說,就連一丟丟的意義價值,不管正面的,還是負面的,統統木有咧。

 

講得更直白點,由於沒了需要—想要—意志,或者說靈魂已經隨風消逝了,天堂還是地獄,冥幣還是真幣,別墅還是轎車,鋼管操還是脫衣舞等等,對死者來說,其實木有任何價值上的差別或意義。有個段子說,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錢沒花完,其實也有這個意思。那為啥活着的人,還要做出區分,祭獻它們呀?因為它們對活人來說,的確有價值上的意義,甚至大到了不祭獻或不區分,心裡就過不去,也就是“受不住”的嚴重地步,嗯哼。

 

第二呢,如同其他東西那樣子,死這玩意兒,同樣只是對活人來說,才有價值意義,並且還是以廢話一句的同義反覆方式呈現出來的:它的好處呢,就是你不會再感受到,你活着的時候,感受到的一切痛苦難受,折磨受罪;它的壞處呢,就是你也不會再享受到,你活着的時候,享受到的所有快樂愉悅,幸福溫馨,不是?

 

也因此,活人們對死抱着怎樣的規範性態度,就很難一概而論了。一般講,要是你覺得,生活本身只是負面的,充滿了無聊乏味,痛苦不幸,很可能就會把死當成正面的好東西來趨於了,如同自殺或安樂死那樣子。實然角度講,這樣子也能說是“自由地向死而在”了,只可惜完全是被生的不自由,強制性地逼出來的……

 

那麼,要是你把生看成正面的,把死看成負面的,又該怎樣做到“自由地向死而在”呢?實然維度看,其實就在於:自覺地面對“死將終結人生”的簡單事實,確定地承認它加給自己的一切,包括但不限於,傳說中“為人民服務”的事業,的絕對有限,勇敢地排除由於無知瞎想所形成的心有餘悸,清醒地意識到它對死者沒有任何價值意義的本來面目,從而努力在活着的時候,讓生活充滿了自己想要的意義價值。

 

換個方式說哈,要是活着的過程中,你既理解了死對你來說沒法避免,不可抗拒的負面效應,做好了準備,坦然接受它的必然降臨,不再把它當成不確定的神秘玩意兒,無端擔憂或是萬分恐懼,同時又積極地追求你的人生目標,體驗滿意快樂,享受自由自在,你也就做到了,“自由地向死而在”,並且還是通過生的自由,實現的“自由地向死而在”。事情就是這樣子簡單,嗯哼。

 

一言以蔽之喲:對死者來說,無論生,還是死,或者別的什麼東西,統統木有任何價值意義;但對活人來說,取決於具體的需要—想要—意志,它們都有或正面,或負面的意義價值。這篇帖子的語境裡,最關鍵的問題就在於,哪怕您內心深處,把死看成十分嚴重的壞東西,也應當努力做到自由地向死而在,而不要恐懼地,或者稀里糊塗地,向死而在;否則的話,不管閣下的規範性立場如何,尤其您的後半輩子,過得不會怎麼幸福,不是?

 

有人或許問了:要是死了後,一切的一切,統統木有價值了,那為什麼活人們還經常考慮,“自己死後有沒有意義”的問題呀?其實呢,嚴格講,這個問題僅僅是指,活人們經常考慮,自己死了後,會不會還對尚且活着,以及將會活着的人們,產生價值上的效應——說得更直白些,也就是希望,自己死了,不至於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而是好歹還能在歷史上,留下點或深或淺的神馬印跡。

 

也因此,近來有個說法很流行:一個人的一生,會死三次。頭一次是斷氣時,生物學的意思上死了;第二次是下葬時,社會學的意思上死了;第三次是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也死了,於是乎他就真的死咧……

 

俺老漢不揣冒昧,將這種“真死”,定位在價值學的層面上,從而給人性邏輯的第三命題,“人是價值性的存在者”,畫個完美的句號:當且僅當一個人存在的事實,對任何人來說,都不再有任何價值的時候,他就是徹頭徹尾,爐火純青,貨真價實,如假包換地死了。更正能量地說:死了的人,在對活着的人還有這樣那樣價值的意思上,依然是個“人”,雖然他自己已經“死”了,嗯哼。

 

想讓自己的生,死後有點意義的慾念,是這樣子強大,甚至還會慫恿某些人,干點人神共憤的壞事,以求留下永垂不朽的千古罵名,如同古希臘的一哥兒們,把座神廟給燒了那樣子。說白了,他已經破釜沉舟了,無論死後的名聲是好是壞,只把“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本身,當做了不可或缺的終極好來追求咧。

 

不過哈,除了極少數這樣子的另類,絕大多數人還是希望,能讓人們懷念自己的正面意義,文言又叫“流芳百世”,不肯只讓人們記得,自己的負面價值,俗話或曰“遺臭萬年”。許多人把利他式的奉獻,當成自己追求的人生意義,一個重要的考慮,也在這裡,希望自己死後,能夠因為這些奉獻被人銘記。尤其對那些不信彼岸世界,天堂地獄的人們來說,這樣子涇渭分明的死後價值,幾乎是終極性賞對罰錯的唯一途徑了,不然他們就真的會成為,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無所畏懼啦,不是?

 

講點超綱的啊:也因此,我們評判任何人的歷史功過,都應當如同前面說的那樣子,嚴格區分好壞對錯,拒絕任何抵消對沖,做到讓該流芳百世的流芳百世,該遺臭萬年的遺臭萬年,千萬別搞顛倒了,讓該流芳百世的遺臭萬年,該遺臭萬年的流芳百世,嗯哼。

 

有人又鄙夷了:這樣子解釋死,不僅忒俗了點,還禿羊禿神婆,沒啥意思,一點神秘感都木有了吔。不好意西喲,親,把死渲染得天花亂墜,魅惑無窮的高見,多了去了,網上隨便一搜,都是一大把,不少還是名家牛人說滴,衷心希望閣下能從中找到,神秘感十足的充分慰藉,從而自由地向死而在哦。祝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防疫是頭等政治
2022: 搞情報:席鏡屏和蒲婷,兩個輸不起的賭
2021: 測2004年台灣總統選舉/一,如何起卦?
2021: 金榜題名 一 四中回憶之一
2020: 孔子名言解(14)
2019: 756、巴黎聖母院火光沖天的警示
2018: 曲度韵格学系列(
2018: 曲度韵格学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