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香港大学超清华北大?谈大学排名三大误区
送交者: 赵天洲 2006年07月01日10:39:23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前一段时间,有关香港的大学可能超越清华北大的文章着实吸引了不少眼球。理论上讲,不仅香港的大学可能超过清华北大,就是西北的大学也可能超过清华北大,这没有什么好讨论的。问题是这些文章,和其他有关大学排名的文章一样,存在着许多重大误区。

误区一:大学排名以国际上的排名为尊

国际上有些机构对全球大学排名,许多人奉为经典,实际上差矣。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些所谓的全球大学排名均是以英语国家或地区为主。试问大家,有谁知道德国顶尖大学是哪几所,法国顶尖大学是哪几所,日本顶尖大学是哪几所?德国、法国、日本科技文化如此强大,难道没有顶尖大学?大家通常知道的还主要是美国的顶尖大学,英国的剑桥牛津,甚至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英语国家的大学。这样,香港、新加坡这些英语地区或国家的大学排名就沾光了。再仔细分析以下,国际上真正权威机构是只对本国大学进行排名的,因为一个机构只能对本国大学才能有最详尽的了解。因此,如果说,香港的大学、新加坡的大学就真的超过清华北大,那现在还只能是在梦想之中。

误区二:大学排名以教授多少毕业于美国大学为骄傲

这个完全是一种科学作风浮躁的体现。一个学生读硕士、博士,就哪怕是到美国大学读博士,并不能说明这个学生水平有多高。学生到大学后,好的学生各人志向不同,有些人转向创业经营,有些人热衷于政治,象比尔盖茨干脆从哈佛肄业,专心搞微软。这也就是说,继续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也只是职业的一种,正所谓总经理要人当,教授也总要人做。关键是每个人是否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优异成绩,当教授是否有重大发现,做出重大贡献、或重大应用,只有那样才是学术大家,而不管他/她是毕业于哪个学校,就象密码学家王小云,数学家朱熹平。至于那些在海外的学者在国内大学兼职就更不值得一提,不管他们水平高低,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你人都不在大学,你又能做些什么呢?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又是什么呢?

误区三:大学排名以每年招收多少状元为荣

这个实际上与大学排名没有关系,许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就是虚荣心的表现,非争不可。实际上就是在清华北大,最后作出杰出成绩的,大多不是那些状元。你说一个状元,英语比你考高了二十分,能说明他/她的水平比你高吗?这点也再次说明,以香港的大学以高奖学金吸引了大陆一些状元、优秀考生去学习,香港的大学有多少多少教授毕业于美国大学,就推论香港的大学可能将清华北大扫为二流,实在是肤浅之见。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好大学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看看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中国等国家权威机构对本国大学的排名采用的指标,注意是对本国大学排名。这些指标主要是两个。

一个是国际上的学术声誉和地位,其标准是获得国际上各学科大奖情况,如诺贝尔奖、计算机的图灵奖,数学的菲尔兹奖等;以及取得重大科技、研究成果情况,如解决国际上各学科的重大问题,创立重大学说,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重大科技应用或学说应用等。

另一个就是用人单位评价。这个指标在理工方面的体现就是科研经费的数量,因为你这个大学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能解决实际问题,对公司的发展能做出重大贡献,因此用人单位愿意将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给这个大学去做,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实际上科研经费不是钱的概念,它体现的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水平的保障。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美国硅谷附近有斯坦福大学,在波斯顿高科技区附近有哈佛、MIT的重要原因。在中国也是这样,如果没有两弹一星项目,就成就不了钱学森、钱伟长这些大科学家。一个再好的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好的、尖断的项目去磨练,终究会被淘汰的。明白了这点,香港的大学要超越清华北大,实际上就是不可能的了。因为香港经济主要是房地产,没有科技研究的需求,而大陆重大国家、企业科技研究项目大多交给清华北大去做,清华北大通过解决这一个个重大项目,要不保持、提高科技水平都难。

用人单位评价这个指标在人文方面的体现,就是毕业生在各个领域杰出人物情况。如在法学界,知名法官、知名律师大多毕业于某个大学,你不得不承认此大学法学最好;又如在企业管理界,许多大公司、企业的管理层毕业于某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专业,你也不得不承认此大学的工商管理最好,等等。

用人单位评价这个指标的重要性,也说明那些所谓国际排名只是无稽之谈。一个国家的机构不可能详细了解其他国家用人单位对此国家大学毕业生评价情况,国际排名又从何而来?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从出国热、外语热看当代大学生的媚外心
2004: 信息时代的组合数学
2004: 对不端科学行为怎能坐视不管?
2003: 讲道德
2003: 杨振宁对规范场的贡献被夸大了吗?
2002: 看“哈佛博士”事件——“舶来”的问号
2002: 新加坡有同名哈佛博士 身价百万者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