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学家必须要具有诗人的气质。
-- H. Wyle
作为人类关于数量和空间的经验的总结,数学被看作一门科学。然而粗糙的定义是不能
完全涵盖数学丰富多彩的内容,特别是现代数学的抽象,以及现代数学家对形式美的爱
好和追求。这些都与古代数学有极大的区别。与其把数学看作科学还不如看作艺术。
数学知识的积累更像艺术作品的积聚,而非科学知识的替换。科学知识只是对现实世界
的或精巧或拙劣的模拟,时常是精巧的会代替掉拙劣的。A.L.L.Lawaxi的氧气燃烧学说
出来之后,燃素说便无地自容了。广义相对论也使Newton力学相形见拙。然而艺术品却
是不断的积聚的。并不因为有了Stravinsky的《春之祭》就无人倾听Mozart,
Vincent van Gogh和Leonardo da Vinci画风不同,却同样受人喜爱。数学也是这样
,每个时代的数学家都是在为数学大厦添砖加瓦。十九世纪的大师的著作现在看来依然
毫不逊色。A.Weil便是从《Gauss全集》中受启发,做出Weil猜想的。[8]Anorld居然能从
Newton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中汲取营养。每个数学定理只是它本身,而非其他,
它自身就是一个宇宙。我们完全能像欣赏一首诗、一幅画、一部乐曲那样欣赏它。C.G.J
.Jacobi曾写道:"Fourier先生认为,数学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人类,解释自然现象,但像
他这样的哲学家应当知道,科学的唯一目的是为了人类心智的荣耀,因此,一个关于数
的问题与一个关于宇宙体系的问题具有同样的意义。"[1]G.H.Hardy把数学和诗歌相比,
突出说明数学的形式美。按Hardy的说法,诗歌的内容不重要,关键是遣词造句,以及由
此而构建的意境。[2]这种看法与D.Hilbert的形式主义是相通的:数学是一堆没有意义
的符号,数学家只是在一定的游戏规则下作符号游戏。叶葱奇在《李贺诗集注疏》序言
中写道:"古诗歌的组成全在词汇的秾缛,音调的铿镪,用典的精妙,用字的轻重、浓淡
,从这上面生出的幽深、超逸的风致,构成的美妙、隽永的意味。"[11]其实所有高级的
艺术形式都是这种形式化的倾向。京剧不是吗?C.Maxwell也曾说J.B.J.Fourier的《热
的解析理论》是一首数学的诗。[3]邱成桐曾把数学比作绘画,有广告画和印象画之分,
似与应用数学和纯数学相对。"我想做几何也跟画画差不多,不过我们画的图更广泛一点
,物理要画的图画基本上只是一张图画,就是自然界的现象。我们可以乱画,我们可以
画广告画,也可以画印象画。"[4]还说可以乱画,就更把数学的艺术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试问一个分子生物学家敢不敢乱画人体DNA结构图。
数学的美在于它的抽象、简洁、对称、优雅,以及出乎意料的完美。这正是Mozart音乐
的特点,当然也像是庄严而空灵的星空。当你欣赏一个定理或一套理论时,会发现它的
每一步推理都象是人为的,局部地似乎看不出它们存在的理由,然而所有推理奇妙的组
合在一起,便指向一个伟大的结论,那样鲜明生动,像蜿蜒的山路,石缝的清泉。数学
家为何普遍喜欢Atiya-Singer定理(光滑流形的椭圆型微分算子指标和拓扑指标相等)
这样的工作正是因为它的出乎意料性,因为它揭示了两个相距很远的数学分支之间的联
系。
数学的魅力更在于它的永恒性。"和其他思想家的追求相比,数学家所追求的是更加理想
,并且也许是在艺术上更加令人满意的形式。时代可以变更,语言可以发展和消亡,画
家的画布可以腐成碎片,雕像的材料可以溶浊分解为灰尘,然而这种形式却保持不变。
它的确是永远使人快乐的美丽事物。"[5]数学定理一旦被找到,它就会永远存在,而且
还会无数次地被人重新发现、欣赏、吸收。
G.H.Hardy说,数学家跟画家或诗人一样,也是造型家,区别仅在于画家造型用形和色,
诗人用语言,而数学家这是用概念来造型。[2]他们都在从事一种创造。感觉、直觉在数
学创造中的作用和在其他艺术创造中的作用一样,都是它们的源泉。一个记忆力、注意
力很强的人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学习者、应用者、教授者,但不一定能成为创造者,
假如他没有一种数学直觉。正如绘画需要许多技巧技术,但所有的技术都不足以使人成
为绘画大师。在艺术的天堂里重要的是感觉。H.Poincare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数学的创
造过程,各种数学概念在潜意识里碰撞组合,数学直觉从中筛选出有意义的组合,进而进
行创造。他强调顿悟。先是紧张的工作,然后完全放松,把任务留给潜意识,随后顿悟
发生。潜意识做出选择时,所用的标准便是"数学的美感,数和形的和谐感,几何学的雅
致感","这种和谐同时是我们审美需要的满足,以及支持指导我们思想的助手","有用
的组合恰恰是最完美的组合,我意指最能使这种特殊情感着迷的组合"。
[6]了解Mozart的人可以把他的音乐创作与Poincare 所说的相印证。Mozart的创作完全
是凭一种音乐直觉,他可以一边和人谈话一边写曲谱。李白也正是在醉酒状态,即意识活
动放松潜意识活动兴奋时,写出他的诗歌。
理解数学时用的也是一种感觉。数学证明并非逻辑三短论的简单叠合。在一个证明中有
一种一般的原则。"它是按某种次序安置演绎推理,这些元素安置的顺序比元素本身更重
要。如果我是有这种次序的感觉,也可以说这种次序的直觉。以便一眼就觉察到作为一
个整体的推理,那么我无需害怕我忘记这些元素之一,因为他们之中的每一个都在排列
中得到它的指定的位置,而且不要我本人费心思记忆。"[6]这或许是对数学感觉的最生
动形象的描述。简而言之数学感觉便是一种整体次序感、和谐感。
数学和艺术一样可分为各种流派,存在各种风格。各个流派感兴趣的东西不同,思考问
题的方法也不同,论文著作的行文风格也不同。Poincare 曾说,数学家可以分为两类:
几何型、分析型。分析型的数学家思维精细而严密注重推理,比如A.Cauchy 、K.T.W.We
ierstrass ;几何型的数学家想象力丰富,注重直觉,喜欢迅速把握问题的实质,比如
G.F.B.Riemann 、F.Klein 。[7]且不提第三次数学危机时的三大数学基础学派,比较一
下德国抽象代数学派,中国数论学派和美国低维拓扑学派的著作,便很清楚艺术风格的存
在。
以E.Neother 为中心的抽象代数学派,永远是那种优雅闲适,甚至有点浮华轻靡的气氛
。不论是E.Neother 的女性身份,Van der Waerden 的名著和他的钢琴爱好,还有E.Art
in近乎完美的讲课风格。然而华罗庚的高贵庄重中有明显的剑桥分析学派的影子,陈景
润的朴实无华是典型的中国风格,翻开二人的著作均是积分号与近似估计,让人顿生冷
峻之想。美国低维拓扑学派的书几乎全是扭结、曲面、环链的天地,让人眼花缭乱。美
国人务实、具体、效率的精神也表露无遗。
当今的数学主流,据说还是D.Hilbert 的形式主义和Bourbaki 风格。两者都是以公理化
思想称著于世。Bourbaki学派曾以《数学原理》巨著为手段,怀抱统一数学的雄心,但
现代数学的纷繁复杂也令其于1985年封笔至今,但他们那种整齐、抽象,"定义-定理-证
明"的格式却几乎成了现代著作的标准。
各门艺术中都有它的大师和怪杰。历史上也涌现了许多风格独特的数学家。C.F.Gauss为
人孤僻,追求完美,他的作品可谓美仑美奂。结果不成熟,他是不会发表的。而且他可
以对一个定理一证再证,精益求精,有名的代数基本定理便是如此。
G.F.B.Riemann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数学家,他的全集很薄,但几乎每篇论文都开创一个数
学方向, Riemann猜想、Riemann积分、Riemann几何、Riemann面。他的作品写得很简略
,结论多于证明,留下的工作足以让后来的数学家工作几百年。
印度怪才S.A.Ramanujan 在艰难的环境下自学,他的几乎所有知识都来自他唯一的本书
。他寄给G.H.Hardy 的笔记本中包含几百条未加证明的数学式子,包括定积分、无穷级
数、连分数。G.H.Hardy 当时的惊奇也许是每个见到那个笔记本的人都会感到的。"单单
看一眼,就足以说明这些公式只能出自最高级的数学家之手,它们一定是对的,因为否
则的话,没人能具有这样的想象力去发明它们 。"[2]
P.Erdos 是世界上最多产,与人合作最多的数学家,留下了1500 篇论文,而且几乎每篇
都包含一个有意义的结果,甚至有里程碑似的结果。他的生活方式更是令人惊叹,孑然一
生,周游世界,疯狂的讨论数学 。[8]
Bourbaki 学派第二代精神领袖 Grothendieck激进的政治观点并不影响他的数学的宏伟
与崇高。他制造了一个统一的概形理论来处理代数几何,将代数几何完全抽象化。有人
说他是:不论告诉他什么,他都翻译成自己那套语言。典型的法国人。后来他发现政府仍
在干预数学,于是愤而隐退,回家种葡萄。[9]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数学便是这样在发展中带上了各种数学家的个性、人格特色,使其
更如同艺术作品,使我们可以沉迷其间,涵泳其间,尽情欣赏。
科学追求的是对大自然的理解,是对真理的发现,而数学更多的是对美的追求。K.Godel
的不完全性定理指出了数学的缺陷,也阻绝了以数学为绝对真理的想法。数学家们一反十
八世纪以前为科学服务的态度,全身心投入数学美的构建。摆脱了为客观世界所束缚的
数学,从人类的自由心灵中汲取力量,涌现出无数在客观世界中无法存在,只能存在于
人类头脑里的抽象概念,比如:高维空间、流形、抽象群、由选择公理导出的分球悖论
。数学家从而获得了自由,甚至宣称,在数学中你想干什么都行。于是有了Poincare 所
言各种概念相互碰撞而创新。
不可否认在数学中有一套客观标准来衡量一项工作的重要性。比如说:它是否解决了历
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它对整个理论的完美性有何贡献;它是否揭示了几个表面上相距
很远的数学分支之间的联系;它是否创造了新的方法,该方法是否有普遍性;它是否体
现了和谐与美。然而每个人都可以去喜欢去做他所感兴趣的那部分数学.这里远离政治、
种族、战争,甚至烦恼,有的只是专注、安详、宁静,领悟后的欢乐,创造时的兴奋。F.
Riesz说:"我不高兴时搞数学,使自己高兴。我高兴时搞数学,使自己更高兴。"或许数
学最适合小平邦彦这种悲观厌世之人。"早八时起床,九点四十分是Segel的关于三体问
题的课,十一点十五分至十二点是Weyl的讨论班,一点二十分到两点二十分在小平的讨论
班讲自己的论文,回家继续写论文,五点三十分街上餐馆晚餐,回家工作到深夜。"[10]
数学是一座为其挡风避雨的象牙塔,也是其所有的精神寄托。
[1] Jean Dieudonne 沈永欢 译 当代数学:为了人类心智的荣耀 上海教育出
版社 1999
[2] G.H.Hardy 李文林 译 一个数学家的辩白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3] J.B.J.Fourier 桂质亮 译 热的解析理论 武汉出版社 1994
[4] 邱成桐 几何学的未来发展 数学译林 第十六卷第十期
[5] J.N.Kapur 王庆人 译 数学家谈数学的本质 "本 大学出版社 1989
[6] H.Poincare 李醒明 译 数学创造
[7] H.Poincare 李醒明 译 数学中的直觉和逻辑
[8] 李心灿 当代数学大师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4
[9] 胡作玄 赵斌 菲尔兹获奖得者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