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关于他们俩的一个故事。
“胡适一直得到蒋介石的欣赏和重用,1958年他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这是一个地位非常高,带领台湾科学与人文发展的重要职位。就职的时候胡适做完演讲,蒋介石上台讲话,他说,胡适宣扬的五四精神,专门讲科学与民主,这两个当然很重要,可我觉得不够,还必须加上伦理,民主+科学+伦理,才能有一个平衡发展——这其实是蒋介石常挂在嘴边的名言。总统讲完本该结束了,没想到胡适又上台发言,把蒋介石的话痛批了一顿。他说,社会生活的发展需要民主,提高知识改善生活需要科学,至于伦理,是随时代而变动的,决不可能跟民主科学相提并论。他讲完后,就见蒋介石脸色大变,当时有几百名学者在场,这样的公开批评是很少见的,还好蒋当场没有发脾气。”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引发我若干思考。我发现我是站在蒋介石一遍的,这个三位一体的平衡式其实要比胡适的话深刻得多。按照胡的意思,伦理似乎是次一等的东西,其实,我认为伦理绝不比其他两样低,反而更高呢,因为伦理不仅协调人与人呢关系,而且它还指导民主和科学呢,在某种程度上。伦理固然可能随时代而变,难道科学就是一成不变的吗?事实上,科学变得还可能更快呢!至于民主,也有一个不同时代有不完全相同含义的问题。况且, 变化的事不等于不重要!
我本来也颇迷信胡适,看了这个故事,发现胡也许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样“伟大”,他如此否定蒋的话,一定程度上显出他的粗浅和书生意气,他脑子里有很多新思想,但似乎并没有经过自己脑袋好好处理和加工,有点搬弄概念的意思在内, 反倒是蒋介石的伦理说更象是他自己的经验和思考的结果。
从他和蒋争辩的方式上来看,他也显得缺乏一个学者应有的深度和审慎。这样绝对的武断的否定他人(特别是蒋介石这样的人)的意见,却又以这样粗浅的方式,这好像不是一个“大”学者应有的风度,到很象气盛肤浅的小年轻的作为。即便在西方,面对如此的一个问题,和如此一个重要人物争论,这样严肃的场合,海外成熟的学者好像不是都象胡这样轻率的吧?
由此,我想到,我们常常盲目崇拜“伟人”,其实很多时候,那些所谓“伟人”未必真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伟大”,是我们把它们想象得太伟大了,我们要抱一种严谨审慎批判的态度看待一切所谓的“伟人”,这样才容易发现真理和避免盲从。
此外,胡适的这个问题,其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局限,对西方采取的是囫囵吞枣的态度,并没有太多自主独立和批判辨别的精神。当然,在那个时代,这是苛求他们了。今天,我们看这个问题,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今人应该要站得更高,看得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