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基山人:程朱理学(道学)对中国文化的改变(或伤害) |
送交者: 落基山人 2009年11月28日17:31:00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程朱理学(道学)对中国文化的改变(或伤害) 说孟子对中国文明的衰落负有文化上的责任,其实质是指程朱之理学对中国文明衰落负有文化上的责任。因为孟子是程朱他们抬出来的,也可以说是为他们所利用的。 说程朱他们是儒家思想,这是很多人这样认为的,而《四书》也被认为是儒家之经典,尤其是其中与《论语》齐名的《孟子》,《大学》,《中庸》三篇,这三篇是程朱他们新加上去的。中国的文人向来有述而不作的传统,孔子本人便是述而不作的典范。要不是孔子的弟子们将孔子的言行记录在《论语》中,我们现在可能就看不到孔子当年的风采了。 中国后来的文人也是如此。他们其实一直有自己的观点,但他们就是不直接说,而是要找出一些于自己有利的书来,尤其是古代的一些著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他们自己只是做一些注释性的工作,意思是说,你看,这不是我个人的观点,古人早就这样看了,其目的,也是为了“以重其言”。 程朱他们也是这样的方法。他们找出《孟子》,又找出《大学》和《中庸》来,以此来表达他们的新的观点。 《大学》被认为是曾子所著,《中庸》被说成是子思所著,可现在的学界普遍认为是伪作,即是后代的伪作,为秦之后的产物。 其实后代的学者也不是那么好骗的,他们普遍认为程朱他们的新思想,不仅与孔子的思想不同,而且也与历代的儒家思想不同,因此他们称程朱的思想为理学或道学,其原因就是如此。 中国的文人特别愿意搞什么古已有之,或假托圣人之言这一套。也特别愿意搞一脉相承这一套,其实他们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已经非常不同了,但为了使人们易于接受,他们就是这样搞,这就会使后代产生错觉和产生偏差。 笔者认为,程朱他们的思想受佛教的影响特别的巨大。方法论上基本完全继承,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用了中国自己的一些词汇,比如什么无极,太极,阴,阳,有,无,动,静,心,性,先发,后发,理,气之类,表面上看,他们似乎是将中国原有的儒家,道家,名家,阴阳家的词汇合作一处,很有集大成的气魄,但其本质基本就是佛教的东西。只不过将佛教的东西本土化了而已。把成佛改成了成圣。所以,从表面上看,理学出现以后,中国的佛教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原因也是在此,因为理学或道学已经代替了佛教,但也仅仅是一个成功转型的中国表述方式的佛教思想而已。所以我们说,佛教在中国不是失败了,而是胜利了。 程朱理学的核心内容有理气论(本体论,宇宙论),格物致知论(认识论),心性论(伦理)和人生修养论。本体论和认识论是中国先秦思想中所没有的,基本是继承佛教的东西。而伦理和人生修养也被改变了许多。 程朱他们还利用了孟子的王霸思想,将中国古代的大的朝代,使中国文明向上走的朝代几乎一棍子打死,如秦代,当然是霸,汉武帝也是霸,唐代,也是霸,大概只有宋代是王天下,而宋代的王天下最后只能被异族灭掉。王霸思想被他们理解得非常的狭窄,这也害了后代的中国。 程朱的理学和道学思想中还有一个非常严厉的伦理观,这个伦理观在中国后来的明清两朝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基本是坏的影响。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三纲,一个就是同样大名鼎鼎的存天理灭人欲。 这两个伦理的思想既不是从孔子来的,也不是从儒家来的。那么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呢? 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从孔子来的,因为孔子在《论语》中谈到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其实是孔子的为政思想,也是孔子的名家思想,就是要正名。孔子的意思,非常的明显,也从无异议,就是,君君,就是君主要像君主的样子,臣臣,就是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也要像儿子的样子。这样做了,一个国家就治理好了。 可是,到了程朱他们,就变成了,君为臣纲,意思是君主是有绝对权威的,臣子要无条件服从君主,无论君主做了什么。父为子纲也是如此,夫为妻子纲也是。这是一个相互统属的概念,一个绝对权威的概念,与孔子的本来意思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而这个三纲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孔子来的,也不是从儒家来的,而是从法家思想中来的。我们其实可以想象一下,法家很讲等级秩序,在伦理上也非常的严厉。是从法家的韩非来的。韩非有“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 程朱只是又加强了这种绝对服从的语气,并将其上升到“纲”的高度。 三纲在明清两代实行的结果,就是产生了非常严厉的伦理效果,也产生了无数的贞洁牌坊。流毒甚广。表面上好像很能净化人心,等级森严,中规中矩,实质不过是更加压抑人性,也产生了更多的假道学而已。 中国在汉唐时代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其文化的宽松,有包容性。汉代的公主可以再嫁,卓文君与司马相也可以私奔;唐代的妇女可以穿低胸的衣服,公主也可以再嫁,改嫁,非常的宽松。等级秩序也不那么强调,如汉武帝的母亲是歌女出身,汉武帝也可以娶歌伎卫子夫,还可以立其为皇后;骑奴出身的卫青也可以当汉军的大将军。 我们再来看存天理灭人欲。 这个提法,是将天理与人欲完全对立起来,一个要存,一个要灭,非常的严厉。这与孔子的思想大相径庭,因为孔子有“食色,性也”的论断,即人的基本欲望没有什么伦理上的好坏之分,也没有善恶之分。 那么,这个存天理灭人欲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孔子来的,也不是从儒家来的,而是从佛教中来的。“存理去欲”是二程源于佛教华严宗的《净染》。佛教要成佛,其一个工夫和手段就是靠去掉人本身的欲望,因为他们认为人本身的欲望是世俗中一切恶事的起源,因此为了达到善,为了成佛,就要灭掉这个人的基本欲望。这对于佛教徒和和尚们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所以中国的和尚,一是要吃素,二是要戒色,要守独身。程朱他们居然就直接将佛教的东西引入到理学中,并影响中国明清两代。 很奇怪,日本的和尚就可以结婚生子,也不见得中国的和尚比日本的和尚道德高尚到哪里。其实禅宗讲心,不太在乎这些外在的律法。日本的佛教受禅宗影响很大,因此讲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这个存天理灭人欲,对中国后世的影响基本都是坏的影响。而且还累及了孔子,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要打到孔家店,破三纲五常,破存天理灭人欲,其实打的都不是孔子的思想,都是程朱的思想。 程朱他们的理学和道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主要是在明清两朝,800年之久。也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以笔者的观点,基本都是坏的影响。中国文明在明清两代的衰落,其文化上,程朱要负责的。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8: | 月球的海拔是怎么定义的? | |
2008: | 北美中学生到父母公司实习一天的故事 | |
2007: | 从直译意译到异化归化 | |
2006: | 被黄健翔大骂的清华女孩-记学姐吴虹飞 | |
2006: | 记李政道物理生涯六十年 | |
2005: | 哈佛的经久不衰与北大的销声匿迹 | |
2005: | 丘成恫们的皮影戏和大剧院 | |
2004: | 哈佛的艺术教育 | |
2004: | 上海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