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端午节过去几天,但经过这几天的网络辩论和资料检索,发现,即便作为一个楚人(湖北湖南人)也无法认同,屈原投江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他不是一个爱国者榜样,更不觉得端午吃粽子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什么相关。
他是一个爱国诗人,不错,可以从他的诗歌辞赋里看出他爱他的楚国山河。但是爱国诗人历史上多的是,中国古代绝大多数诗人都是用诗歌讴歌山河壮丽秀美,赞叹中国。他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被楚怀王驱逐流放,之后秦军灭楚,而投江自杀。他的这一投江,成全了他所谓的“爱国主义”。但是,从古至今的文人诗歌都是写他的冤屈,他的政见没有实现的无奈,和他的忠君,而没有爱国。
爱国这个概念是近代才出现,因为在古代,在人类历史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都是一个人的,即天子、国王、君王、皇帝的,而不是大臣的。大臣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辅佐和侍奉皇帝或国王。爱国是皇帝的事情,大臣只能爱君、忠君和报国,否则做臣子的要爱国,只能招来杀身之祸。岳飞之所以被老百姓爱戴,因为他不仅忠君,还报国,他用自己的生命报效皇帝和老百姓,保卫家园。做臣子必须忠君,最多也是报国,无法爱国。
近代出现爱国主义是因为实现共和,全体人民不分老幼男女,不分贫穷富有,都是共和国的一个平等的公民,所以大家才可以自由地自愿地爱国。就像美国没有什么爱国主义教育,每次的大选就是爱国主义实践。要用今天的价值判断去说屈原投江是爱国,实在很荒唐。就是用古代的标准,也找不出一个诗人文人,说他爱国,古人还是有分寸的。
楚国老百姓纪念屈原,用竹筒装米投入水中祭祀屈原,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或许屈原流放期间爱民亲民(还没见什么记载),或许老百姓深感屈原的冤屈无法伸张,但硬要说楚民是感受屈原的爱国之情祭奠他,实在是拔高夸大。更有甚者,把今天全国人民端午吃粽子也说成是纪念屈原爱国主义,实在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归传说,事实归事实。不仅全国人民吃的粽子和楚地方祭奠屈原的粽子不一样,就是其他地方的人也不会感念屈原因悲愤冤屈投江为楚王的举动。况且中国人吃粽子各地都有此类风俗,更早于屈原投江之时,遍及全国植物叶子和中国耕种稻米的悠久历史,粽子不会是汨罗江传出来的。而且粽其实是一种食物的统称,今天大家吃的粽子和古代祭奠屈原的粽子完全不同,也不是屈原所要的那种。吃粽子碰巧了是全国尤其南方的习俗。我看浙江嘉兴地方的粽子一年四季吃,为什么不可以在新稻米收成的时候吃新粽子,偏等到第二年端午吃?很荒唐嘛。
如果屈原是爱国主义,那比屈原更早的不食周粟的伯夷和叔齐更应该是,因为他们坚决不做周的臣民,结果饿死。可惜今天没有那种野菜可供人们品尝之余纪念他们。他们的死,纯粹是不接受新朝食禄,而屈原之死,还有那种怨气的成分,还有忠君的成分,从他写的诗可见一斑。另外一个也是比屈原早,更有气节和独立精神,是公元前600年左右,春秋晋国重耳的微臣介子推,他和重耳一同逃难流亡,割下自己的肉煮汤给重耳充饥。重耳变成晋文公重掌大权之后,他不愿下山,他认为忠君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的的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辱,重耳命人烧山,逼迫他下山,最后介子推抱着树被烧死。
屈原投江的确悲壮,楚地人民的确投粽祭奠,但要说屈原投江是爱国主义,要说其他地方的人民也同样以吃粽子纪念屈原,那是有人可以的夸大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