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海歸與海不歸的冷思考(1):事業篇
送交者: 山哥 2011年04月09日23:43:4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中國改革開放30餘年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留學熱潮,至今經久不衰。據粗略估算,出國留學總人數超過150萬。最近一兩年來每年出國留學人數每年達到20萬。近年來,隨着海歸人數的日益增加,海歸潮也隨之興起。最近大家對海歸海不歸的問題討論十分熱烈。大凡熱烈的討論,都不可避免的參雜一些個人的意氣,偏離理性和事實。

山哥既為留學大潮中滄海一粟,也曾嘗試成為海歸潮中的浪花一朵。即使如今,也未徹底斷絕歸國的念想。因此,雖拘於涉及一些海內外當事人的關係不便和盤托出,但對於海歸與海不歸還是有過一些冷靜的思考,可以與大家一起探討。

在行行色色的海歸理由中,成就大事業是很多人的首選。我也願意從探討事業入手。

十多年前,當時的科學院副院長白春禮就來澳洲鄭重地動員大家海歸。他的中心意思就是留學生回國能夠干更大的事業。當時有同行舉某位榮任北大校級領導的海歸名人的例子質疑回到國內在專業領域是否可以真干一番大事業,當即有一位人事部的司長舉了陳竺和白春禮的例子證明國內條件已經具備。多數參加座談的留學人員還將信將疑。如今陳,白兩位不但身居黨國正部長級高官,也被一向高傲的美國科學院聘為外籍院士。而在海外數十萬新留學人員科技精英中,也只有王曉東,朱健康兩位得任美國科學院院士。

十年前那時海歸的人還不多。那時在國內站穩了的,如今很多都成了大腕名人。記得有一次與海外同行座談,那些海歸的生物學者們便興奮地說:美國的NIH,NSF的專項基金支持力度一般也就是40萬美元,在中國的重點人才項目也等值,為300萬人民幣。可是在西方人頭費(發博士後,博士生等工資津貼)就占去7成,作試驗的錢就有限了。可是國內人頭費低,只占3成,大頭可以作實驗用。這些人如今更了不得,同他們聊經費,基本上都過千萬了。現今的基因組分子生物研究就是要大把燒錢哪,一個國家轉基因專項就是200億人民幣,銀子是大大的有,再加上國內人力資源充沛。這些海歸大牛中牛們的課題組,少則一,二十人,多則三十人以上。甚至可以分身有術,同時在科研院所和高校兼職,其研究團隊規模之大,西方很難望背。最近幾年來,中國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大幅攀升,總數量已經數一數二。在頂級學刊中發表論文數目也日益增多。雖然與美國相比中國還有較大差距,但中國已經位列世界前列,令人不可小視。

十年前生物界海歸的基本上只是剛畢業的博士生或者博士後。近年來的確有一批更高層次的人才海歸了。如清華的施一公和北大的饒毅,海歸前分別是普林斯頓和西北大學的講座教授,如今則成為中國兩所頂級高校的生物學領軍人物。王曉東領導的北京國家生命科學研究所,在短短的78年內,已經創建了一個有國際影響的頂尖研究所。

當然今天的中國的科技界問題也很多。行政主導,學閥壟斷,急功近利,近親繁殖,同行評議缺少等等,都妨礙中國科技進步。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問題更多更複雜,對開發更多更好的人才不利。然而中國科教事業在過去十年中的跨越式進步不容質疑。當今中國領導層清楚科技創新對中國未來的至關重要,在海外的留學人員如果渴望回國干更大事業,建功立業,的確值得考慮海歸。由於專業所限,對生物學以外領域了解有限,歡迎大家補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誰之罪?答JABCABC
2010: 支持強制,但必須依法
2009: 給邏輯等上堂課
2009: 邏輯論《九章》
2007: 中國留美學生十大案件回放
2007: 美國造假博士後獲得中國國家科技進步獎
2006: 抽象的價值—數學與當代生命科學
2006: 科大,還是得科大人自己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