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海龜”VS.“土鱉”職場大比拼
送交者: 慎一 2003年11月15日17:14:2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1978年以來,我國海外留學的大潮一浪高過一浪,迄今共有50多萬人出國留學。進入90年代,由於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大批的海外留學人員開始回國謀求發展,又形成了一次次的歸國熱潮。據統計,目前已回國的有15萬人,回國人數每年還在以13%的比例不斷遞增。已經回國的留學人員,俗稱“海龜”,除小部分進入科研機構和自己創業外,大部分都進入了國內熱鬧的職場,與本土人才即俗稱的“土鱉”,在各個領域展開了高端的、激烈的角逐。

  “海龜”上岸,“土鱉”滾蛋?

  縱覽海歸人員回國後在求職路途上的不同遭遇,讓人不禁生出“今夕何夕”的感慨。

 留學人員歸國大體有3個熱潮,前兩個熱潮分別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和90年代中期,眼下應該算是第三個。在前兩個熱潮中歸國的留學人員,用“衣錦還鄉” 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當然那時出國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考 GRE、TOFEL,還要經過國外大學的種種考察。可一旦出了國,學成歸來,最起碼一個人的職業路途坦蕩如砥。所以那時對於出國留學,民間有個通俗的說法,叫“鍍金”。只要鍍了這層金,不管你實際能力如何,幾乎所有的單位都會對你趨之若鶩,無論事業前途還是個人待遇,都光華燦爛得讓國人眼暈。因此,“海龜”們也引起了許多兢兢業業的本土人才的心理不平衡,面對全社會對“海龜”的盲目崇拜,他們用一句“‘海龜’上岸,‘土鱉’滾蛋”,形象地表達了本土人才有些激憤、有些自嘲的情緒。

  風水輪流轉。經過了這麼多年讓人艷羨的高歌猛進,讓我們再來看看第三次浪潮中的海歸們的現實狀況。

 今年早些時候,中關村一家公司招聘普通的軟件工程師,開出的月薪是2500元。在招聘廣告裡,他們隨手加上了“有‘海龜’背景者優先”的字樣,其實本意根本沒想到會有海歸人士應聘。結果令招聘單位大跌眼鏡的是,居然有3個海歸碩士前來拼搶這一職位。要知道,在海外幾年,光學費就花了幾十萬元,如果回國後拿這麼少的薪水,“海龜”們光教育投資就不知要多少年才收得回來。

 在“海龜”如今面對的就業市場上,這一現象絕不是個別的。海歸們普遍面臨着嚴重的就業壓力。有關數據顯示,近期到上海求職的“海龜”中,3個月之內找到工作的僅為總數的48%。而這些人,還往往是以比較低級的職位、比較低級的薪酬起步。前一陣子,更傳出有海歸人員開出超低薪水,與高中生競聘酒店前台服務員的新聞。

  與此相對應的,是很多名企,包括有名的跨國公司,開始注重對中國本土人才的開發和使用。許多一直被不雅地稱為“土鱉”的本土人才,憑藉自己不遜色的能力和豐富的經驗,贏得了較好的發展空間,取得了令“海龜”們望塵莫及的成績。

  僅相隔寥寥數年,為什麼海歸人員的境遇會出現這麼大的變化?

  “海龜”不再是“空降神兵”

 對於為什麼更願意使用本土人才這個問題,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王進說:“海龜”學的東西雖然總體上說體系先進、技術一流,但他們往往缺乏實踐經驗,並且經過幾年的疏離,對中國的情況不很了解,表現得有些水土不服,所以他們的優勢就成了空中樓閣。而本土人才了解中國國情,再說這些年中國的教育事業也有了很大發展,能夠培養出可用的人才。

  在採訪一位公司職員孫小姐時,她說,海歸人員為出國都投入了相當多的金錢和時間,所以他們往往要求的薪水不薄,而每個公司都會考慮自己的經營成本,這也是“海龜”與“土鱉”在職場上競爭時的不利因素。

  此外,筆者以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這些年來洋文憑的過於泛濫,造成“海龜”隊伍的魚龍混雜帶來了頗多負面影響。

 與早期極難成行的狀況相比,現在出國留學可以說是條條大道通羅馬。隨着國外教育機構日趨激烈的生源競爭,一些國外高校的門檻和學費都一降再降。雖然歐美國家的留學費用仍然比較貴,但如果你到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留學,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加起來也不過三五萬元人民幣而已。近年來,更有許多家長為了讓子女免走 “高考獨木橋”,自費讓孩子在高中或者本科階段就在國外讀書,形成了一股“小留學生”的熱潮。在這種“洋文憑”越來越好拿的情況下,它的含金量自然也就相應地大打折扣。在這種情況,想讓用人單位逮着一個“海龜”就當個寶,顯然是不可能的了。

  有專家指出,實際上洋學歷與高薪、高職之間不再有必然的聯繫,說明了國內企業對“海歸”的認識。

  企業用人制度越來越理性。“海龜”中確實不乏優秀的人才,但總體上看無疑素質不一,良莠不齊。近年來企業消除了對他們的盲目崇拜心理,基本上讓“海龜”與“土鱉”站到了一條起跑線上,從大的方面來說更有利於體現公平性,有利於人才的健康成長。

 英國某學院國際部主任布恩·皮勒第爾來華招生時表示,中國留學生出國後,在選擇專業上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大部分學生都愛趕風潮,學習商科和計算機,而不是從自己的興趣出發來選擇自己的專業。專業的雷同性,實際上也是加劇“海龜”回國後就業壓力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使得他們除與本土人才競爭外,在同類之間又形成了一個劇烈競爭的態勢。

  誰是騾子誰是馬?

  那麼,是不是“海龜”這個群體就乏善可陳了?我們是不是已不再需要“海龜”了?

  目前社會上存在着的這種認識,顯然也是有失偏頗的。有一項國際研究表明,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起飛階段,三分之二的留學生歸國效力、三分之一的留學生在國外工作學習獲得信息,應是“最佳比例”,而我國目前還遠未達到這一比例。

  來自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也很能說明問題。筆者有個朋友小陳,他出國前有幾年的工作經歷,出國拿到學位後,又在國外的一家大公司里幹過幾年,今年要回國,求職信一發出去,結果引來了數個大公司的熱烈回應。

 在採訪中筆者了解到,許多企業不願聘用海歸人員,除了那些不學無術混來文憑的人之外,對於那些頗有真才實學的人,他們感到不滿的主要是他們的實踐經驗太少。目前國內企業,尤其是一些跨國公司求賢若渴。如果能像小陳這樣,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對國內外企業的運作十分清楚,這樣的人,在大公司看來就是真正的國際化人才,求之惟恐不得。

 事實上,無論從國家的總體需求還是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現在真正學有專長的“海龜”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儘管近年來“海龜”頭上的光環在減弱,一些人在求職上遇到了種種麻煩,人們在他們身上發現了種種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畢竟大部分“海龜”都接觸到了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技術和經驗,他們的行囊里充塞着對我們實現現代化很有意義的東西。絕不能由某些表面的負面現象就全面否定海外留學及“海龜”們的重要性。

 從1847年第一個留學生被派出國,中國經歷了數次大的留學高潮。從這些大潮里回歸的“海龜”們,對於中國由封閉落後的狀態,逐步走向半開放、開放的發展和富強,可以說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他們帶來了開化的思想和先進的技術。具體到現在的留學和歸國熱潮,“海龜”們帶來了國外在各方面尤其是經濟方面的先進理論和技術,這對於我們迅速與世界經濟接軌、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可以說都是十分寶貴的。

 那麼,如何解釋“海龜”們在就職上遇到的種種問題呢?有關人士指出,這並不代表我們不需要“海龜”及他們的學識,而是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進程,“海龜”們如果一味地要把高端的經驗直接往中國的實際上套,就等於犯了另一種“教條主義”。無論你學的是什麼,有多麼先進,都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也即,是一個如何適應環境,將先進的知識和技能本土化的問題。“洋為中用”,這個自與國外打交道,就被拿來討論,已經討論了幾代人的問題,如今依然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把國外的東西學進來,辦好我們自己的事情,這應該也是一代代留學生遠赴海外的宗旨所在。

  “海龜”們需要本土化,“土鱉”們即便呆在國內也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必須通過各種途徑追隨世界上各個領域的先進經驗,所以,從本質上來說“海龜”、“土鱉”沒有什麼重大差別。

  “海龜”、“土鱉”究竟孰輕孰重?這樣的爭論其實沒有意義,說白了只有那些最優秀者最重要,不論你是“海龜”還是“土鱉”。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楊振寧傳後記
2002: 有感中國科技競爭力排名落後於印度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