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中国何时出诺贝尔科学奖得主? 兼答钱学森之问
送交者: 大卫 2012年05月12日17:34:52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中国何时出诺贝尔科学奖得主?  兼答钱学森之问


中国已经有了好几个诺奖得主, 可惜都是文学政治。 中国人何时得诺贝尔奖, 举国上下都很着急。 连大大有名的大科学家钱学森也问: 为什么中国解放后没出世界一级的大科学家?

求之不得, 辗转反复。 于是有人抱怨诺奖评定委员会有偏见,说为什么不给袁隆平发奖, 袁老的杂交水稻如何如何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  这里我提出我的两点看法: 1。 说袁隆平的杂交水道解决了中国的吃饭问题是一种误解, 也是一种夸张。  原因: A: 中国有半的人口,几黄河以北的人口, 几千年来不吃大米,主食是小麦玉米,说袁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首先不包括这一部分; B。 关于杂交水稻, 首先他不是一个人的作用, 是一批人, 几代人的努力。 袁聋平有很大贡献, 不等于说杂交水稻的功劳是他一个人的。另外, 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没有杂交水稻, 产量如何?  应该差别不是太大-- 这一点, 我并没有具体资料。 但是,水稻和小麦同属自花受粉作物,是极其类似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家乡的小麦产量大概增加了3倍,和杂交小麦完全没有关系。 杂交小麦没有取得水稻上的成功,但是随着化肥和灌溉条件的提高和有机肥的增加,小麦玉米棉花所有作物的产量都大幅度提高。  将来的中国农业还会有大的发展, 主要基础是灌溉肥料农药等基本生活条件的提高。 杂交水稻的作用只是一部分, 没必要过分夸大。


袁隆平应不应该得诺贝尔奖?  得世界和平奖也许有可能,但是得科学奖几乎是不可能的。 众所周知, 诺奖的科学部分只有三项: 物理, 化学,医学。 得物理化学奖, 可能他自己都不好意思。 医学奖, 吃了杂交水稻治疗拉稀? 显然是不可能的。 从理论上看, 杂交品种的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的理论, 在上世纪20-30年代已经用于玉米生产。 也既, 杂交作物品种, 袁隆平从理论到实践都不是首创。  和他的具体贡献是发现了野生不育系并用于实践,但是很难和医学挂上钩。  所以他的医学奖的可能性也是不大的。  另外, 袁老至今未得科学院学部委员,很多人为之不平。我倒是觉的很正常:  他的贡献很大程度是工程上的贡献。 在学术上,很可能他就是不够资格--尽管其他色数学家,生物学家的贡献可能并不能创造商业价值, 和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可能几乎不粘边。


说完了袁隆平, 我们回归正题: 1。 中国什么时候出现诺奖得主? 2。 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建国后中国没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大科学家?


我的回答:
1。 中国再过20-50年内, 一定得诺奖;
2。 钱学森之问是过去式, 将来的中国也会培养出世界异己的科学家。

根据:
中国过去没得奖, 是有原因的。 1949-1976 ,天天高阶级斗争,同时拥有苏美两个敌人,也既以一个封建落后的国家, 对抗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集团,天天想的是深挖洞, 广积粮, 和随时打核战争,立足于早打, 大打, 有点空闲自己整自己,那有闲钱搞科学研究。 培养人才,政治挂帅,加上照抄苏联模式,不出人才,不出成果是必然的,何况闭关锁国, 来个华侨都是特务嫌疑。

肯定有人问了: 改革开放30年了, 中国人的钱也已经很多了, 经济世界第二, 为什么还不得奖?


回答:
人才的培养有时并不和经济同步。 发展经济, 只要改革开放就好了,可以利用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赚钱。 培养人才和得诺贝儿奖都不可能是这样的。  首先,培养人才需要师资, 需要高水平的师资。 应该说到2000年前的中国,高水平的师资是非常欠缺的。 我们的老科学家都是40-50年带回国的,一是长期不搞科研,2是知识老化, 和国际水平脱节。60年代留苏的科学家,所学与西方脱离,也难以胜任。  在就是我们50-60年代的自己培养的大学生, 本身科研水平有限。 这几部分人,显然难以培养出得诺奖的人才, 自己也很难得奖。 

那么一后如何呢? 我的看法是: 大有希望。 首先是我们的国家, 致力于发展经济,发展科技, 和国际交流合作,这也是大势所趋。  再就是, 改革开放后, 从美国, 日本, 欧洲, 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归国留学人才正在个高校科研单位成为主力。第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重视,科学投入逐年增加。  这就从人才和物资上具备了产生诺奖得主的基本条件。  当然, 中国的教育还需要大的改革,还有很多和教育科学不粘边或违背教育规律的东西,比如注重知识灌输, 缺乏创造性培养,比如大学的各级党委团委宣传部统战妇联政协人大民主党派脊背属于扯蛋,但是, 对大局并无大的影响。 我的预测有两个: 1。中国20-40年内必有诺奖得主; 2。 一旦得奖, 就会经常得, 知道它不再是一个话题。日本现在有20个诺奖得主, 17个是自然科学。 再多一个,有很大的轰动吗?


灵吗? 立此为证。 20年后看。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1: 刘菊花抄袭一案进展如何?
2011: 华人不能总是跟着哈佛后面当哈巴狗?
2010: 对散思公布的今后25年内25个科学前沿问
2010: 毛公早料定袁腾飞土鳖每只能当被剥削阶
2009: 基甸恩典: 民主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09: 怎么另外九个英国华人青年没人介绍 ?
2008: 全职回国还是做空中飞人 焦点人物现身
2008: 痛闻四川大地震
2007: 生于70年代:我们这代中国人
2007: 何毓琦: 一个哈佛大学教授在美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