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建设一流大学去国外不要取错经
送交者: bestbu 2004年05月01日13:01:21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最近,几个中国顶尖大学的领导层要到耶鲁大学开培训班,学习一流大学的管理
。这显然是热闹了好长时间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的延续。但是却让我产生了
“牛头不对马嘴”的感觉。

  为了捧出几个“世界一流大学”,国家可谓出手不薄,一个精英大学,一年动辄
拨款十几亿元。可是你再看看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排在前面十几位的,全是美国的
私立大学。欧洲能够进这个档次的,只剩下牛津和剑桥,而且基本上也是靠吃几百年
的老本来维持目前的地位。英国教育界已经认识到,不像美国那样引进市场机制,连
目前的水平也维持不了。这才有了布莱尔的教育改革。

  所以,在耶鲁大学为中国顶尖大学的领导层开培训班,本身就是个矛盾。中国的
这些大学,全是国家养的。耶鲁是私立学校。拿着皇粮办大学,出来培训,至少也应
该到康州大学这类州立学校去。因为大家都面临一个如何管理政府的教育拨款问题。
而私立大学的许多经营方式在公立大学不仅行不通,甚至可能违法。到那里取来的经
,回来好念吗?

  这些例子充分说明,我们一心追求一流,但从来没有想到,如今的一流大学,要
在市场上才能竞争出来。想建设中国的一流大学,就得培育中国的私立大学。所以,
国家拨给精英大学的巨款,都应该分配到学生手上,让学生自己决定要用这笔钱缴哪
个学校的学费。如此竞争,二十年下来,经营好的大学就会胜出。中国的名牌大学才
会诞生。如今的北大、清华,真要自由竞争,说不定也会像“解放”“东风”“红旗
”那些国产车一样,未必能够维持自己的声誉。

  中国已经全面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了,但教育领域却似乎是个例外,甚至
还有点反其道而行之的味道。结果在没有市场竞争的前提下,一味和国外的大学攀比
,就会造成教育浪费。比如前几天有报道,说教育部要控制博士生的培养,适当扩大
硕士生的规模。理由是,我国的本硕博的比例是36:4.2:1,而发达国家是25:10:
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比例结构还不是很谐调。为什么要这么比?我们是发达
国家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美国,为什么硕士
生那么多?除了人家经济的技术含量高外,理由之一,在于人家的本科教育是通才教
育,硕士才是专业教育。所以本科生2/5要读硕士,学专业。我们如果本科教育还是
专业教育,硕士是否需要这么多呢?博士生的比例就更可笑了。人家培养10个硕士才
培养一个博士。我们培养4个硕士几乎就要培养一个博士。为什么博士的比例这么高
?还不是在计划体制下大家争当一流,抢国家拨款,于是博士课程盲目上马。

  在美国,像达特茅斯这样的常青藤盟校,都不设博士课程。后起的华盛顿大学去
年排进前十大名校,但大部分专业也无博士课程。事情明摆着,博士主要是到大学教
书,市场很小。而博士课程动辄五六年,要给足奖学金,不仅不能像硕士课程那样靠
收学费来经营,而且要倒贴钱。所以,任何一个大学设立博士课程,都要三思而后行
。而我们这里,竟然“大学的水平主要取决于其博士课程的水平”这样的荒唐话也大
行其道,不受任何挑战。如此办大学,教育成本岂不越来越高?

  高等教育不能产业化,因为国家和社会有责任对高等教育进行支持。但是,拿国
家和社会对大学的投资,必须要像产业那样经营,要算投入产出,要让教育的消费者
货比三家。在美国,不仅有最优秀的大学的排名,还有“最合算的大学”(The best
buy)的排名。这样,民间的教育机构才能根据自己的资源、特长制定独特的发展道
路,满足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的需求。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权威版:瑞典皇家学院公布世界大学获诺
2003: 诺贝尔奖并非是梦----诺贝尔奖获奖技巧
2002: 中国高等教育向何处去?
2002: 一代科学宗师周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