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说说《话说中国科学院》
送交者: 海外清华人 2004年05月24日10:31:39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感谢《话说中国科学院》一文的作者,使读者增加了对科学院历史的了解。但是从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一些问题的总结、对一些现象认识、对一些事情的判断有明显的偏差。偷闲记下,名为“说说《话说》”,算是向作者和读者讨教和磋商。

1..以为中国科学院五六十年代的成就都由于领导有方。张劲夫开明和大度确实为科学院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文革前的科学院成就裴然的主要原因是它集中了大批中国的学术菁英。五十年代末,我的同学中,最优秀的几乎都到科学院。学数学的杨乐、张广厚、张恭庆,学天体物理学的陈建生、周又元都是北大去的。当时的年轻人对学术充满景仰之情,能进入科学院让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感到荣耀。加上当时(文革前)外界诱惑很少,科学院的年轻人可以潜心向学。这种情况现在不复存在。现在的年青人奔出国,没出去的去外企。中国科学院早已不是青年学术菁英荟萃之地,你怎么能够指望它再有当年的成就。中国科学院以及整个中国学术界要想有大的作为,需要靠社会大环境的根本改变,靠尊重科学、景仰学术的风气的重新恢复,而不仅仅是靠重金聘请几个海外学者和高喊知识创新的口号。

2. 以为选拔科学家当院长就可以解决“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外行领导内行,确实有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能由任命科学家当院长副院长而解决。因为一个科学家,尤其是我国的科学家,通常只熟悉自己从事的一个很窄的领域,对其它学科还是一个外行。所以,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还是存在。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可以通过选拔学识渊博的学者作领导来解决。这类学者在一个学科有相当的造诣,但同时对其它学科也有相当的了解。当年美国的“曼哈顿计划”领导人,后来的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院长欧本海默就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物理学家,同时也熟悉地质,博物,社会科学,还是一个诗人。在中国,前几年因为学位问题闹的沸沸扬扬的哈佛博士陈琳也是这类学者。陈琳在金融领域有很高的造诣,他在中美大学所学的专业包括宇宙学,物理,社会学,管理,经济等,可以说都是这些专业科班出生的,他也是一个专业画家。这种人可以把握不同学科的发展方向,权衡不同学科之间的轻重缓急,可以与不同学科的学者进行有深度的对话,有助于建立起一个学术领导者的威信,是学术界领导人的最佳人选。陈琳几年前曾经自荐当大学校长,是有道理的。王校长也许更有人脉,但陈琳显然更懂行。更具有国际视野。

3. 以为一切褒奖都没有负面作用。作者很欣赏饶毅教授喜欢撰文夸人的作法。 但个人认为,以饶教授的影响和他所掌握的话语权,这种做法有值得商权之处。因为饶毅文中,常用“在美国做得好的生物学者”这样的定语或前提,人们可能会以为饶毅提到的学者囊括了所有在美国的生物学类杰出华人学者。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饶毅提到大概只是他所熟悉的一批人。 比如 Duke大学的正教授王晓凡,我们清华的客座教授,他在Nature, Science, Cells等杂志上发表过许多文章,是非常一个优秀的生物学者,但是饶毅的文章和谈话中从来没有提到他。最近的一篇文章中饶提到同样也在清华兼职的傅新元,还是没有提到王晓凡。这向清华学生转达什么样的信息,清华学生大概心中有数。丘成桐似乎也有同样的问题,他曾经夸过数学家冯康,而不屑于陈景润,这种说法也有问题。实际上陈景润在数论领域远比冯康在微分方程领域有影响。中华读书人本来就有“文人相轻”的陋习,饶毅和丘成桐的说法可能会无意地为喜欢“文人相轻”的人提供了“佐证”。我想,饶毅如果不是故意的话,应该作的更为谨慎。

4.以为最优秀的留美学者都在大学里。 《话说》提出科学院应该争取吸引的一批留美学者的名字。这些人都是在美国大学的正教授。作者似乎认为只有在美国作正教授的学者才是最优秀的,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美国学术界的共识是,名牌大学(指前十几名大学)毕业的博士都具有在任何大学任教的学术水平。在美国做过访问学者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一点。但一个名校博士作不作大学教授是有很多其它的因素决定的。首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做教授,有的人希望进入业界。其次,中国博士可能由于语言的问题,做教授要困难些。我的一个学生是一个优秀的学者,由于英语口语不好,就一直没有找到教职,而在IBM做。 此外,还有专业方向的问题,美国大学许多系进人,对专业方向有明确的要求,不符合那些方向,再优秀也不要。最后,还有一个华人博士争取教职所特有的问题, 即“后发劣势”的问题。一个系里如果已经有一个华人教授,那么后来的华人就不好进,因为一个不是很大的系,一般不愿意有太多的华人。这就是“后发劣势”,尽管后来者可能明显地比先来者优秀。由于这些原因,中国人在美国做教授的总数占获得博士学位的总数的比例远低于其它族裔的比例,而那些不在大学工作的人中也有许多同样优秀的学者。所以,中科院吸引人才,可以考虑吸引大学以外的人。象IBM研究所,BELL实验室,都出过诺贝尔奖、图灵奖金得主,也是优秀学者集中的地方。此外,也可以面向刚毕业的名校博士,他们初出茅庐,学术成果不如那些正教授,但作为名校博士,一般地说,学术潜力是不差的,假以时日,也有望成为著名学者。还有,这些年轻博士的应聘条件低于正教授。但话还得讲回来,科学院的发展不是靠吸引几个人。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比较《走向共和》和日本当年拍的三部影
2003: SARS:究竟是谁传给了谁?
2002: 对高校推行双语教学的思考
2002: 给教授打分写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