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沉寂,一夜成名,张益唐首次证明存在无穷多素数对
华人数学家“成就堪比陈景润”?
一位华人数学家,一夜成名。
《自然》杂志网站5月14日报道,任教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张益唐最新证明,存在无穷多个之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在解决孪生素数猜想方面,张益唐的这一研究被认为在终极数论这个古老的数学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两天,张益唐的名字在国内数学圈一下子热了起来。北京大学官方网站前天发布消息介绍张益唐,说他1978年进入该校数学科学学院攻读本科,1982 年读硕。很多任教于名校数学系的教授更在一点一滴“拼凑”有关他的信息,编织一个新的学术传奇:张益唐最近的证明如果被认为正确,那么他的“成就堪比陈景 润”;但此前,他在美国长期沉寂,没有正式教职,公开发表的论文只有两篇。
孪生素数猜想,有了重大突破
很多数学猜想都是“世纪大难题”,和至今尚未有解的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孪生素数猜想也是著名的数学猜想。很多数学家希望通过解决孪生素数问题,进而攻克哥德巴赫猜想。
素数,是指只含有两个因子的自然数(即只能被自身和1整除)。孪生素数,是指两个相差为2的素数。比如,3和5,17和19等。所谓的孪生素数猜想,是由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意思是存在着无穷对孪生素数。
根据《自然》杂志网站的报道,在解决孪生素数猜想方面,此前的一个学术里程碑出现在2005年,其时,美著名解析数论专家、圣何塞州立大学教授DanGoldston和他的两位同事提出,存在无穷多个之差小于16的素数对。但这个推论,还没有人知道该如何证明。
张益唐的最新研究,在不依赖未经证明推论的前提下,发现存在无穷多个之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如果这个结果成立,就是第一次有人正式证明存在无穷多组间距小于定值的素数对。
虽然7000万这个数字很大,离孪生素数猜想给出的2还有距离,但是相比之前人们给不出任何一个正数,张益唐的结果是数论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
5月13日,张益唐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主题演讲,介绍了他的研究进展。
任教美国无名大学,还是个“临时工”
张益唐关于孪生素数猜想的研究论文,目前已经被国际顶级数学期刊《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接收。《数学年刊》是世界最权威的数学杂志,一般只有顶尖数学家的文章才能被收录。
张益唐之所以引起国内学术界极大的关注和兴趣,一个重要原因,或许在于他的“逆袭”——在此次以数学研究成果亮相前,他在美国默默无名。张益唐任教的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是一所很普通的大学,不管是学校名头还是数学专业,都名不见经传。
昨天恰好来沪讲学的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蔡天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根据他看到的一些信息资料,张益唐目前在美国还没有稳定的教职。
美国大学实行终身教职制度,而赴美多年的张益唐目前并没拿到终身轨(tenure),只是具有临时教师资格的讲师。
蔡天新说,早些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他和张益唐曾有一面之缘。在北大,很多78级数学系学生都知道张益唐,他是当时班级里数学学得最好的学生,“很愿意钻大问题”,对别的事情不太在乎。
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教授汤涛也在个人微博中披露,到美国后,张益唐常“以车为家,默默苦攻难题”。
要么沉寂,要么让学术界惊艳
互联网上,更多年轻的数学爱好者开始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张益唐的信息。这位数学“大牛”浮出水面之前的一些学术状况,听来很值得国内学人深思。
目前,能公开检索到的张益唐的学术论文只有2篇。即使在不十分追求学术GDP的美国,考虑到张益唐的年纪,如此“低产”实难获得大学的芳心。一些学者分析,这可能就是张益唐到目前仍然没有拿到美国大学终身教职的原因。“他没有任何东西能证明自己的水平。”
蔡天新记得,早年求学北大时,就有同学觉得张益唐性格有些“孤傲”,但大家都相信,凭他的水平做出成绩是迟早的事。“只是没有想到,他做出成绩等了这么多年,这成果这么了不起。”
汤涛也发出感慨:“(在美国)从没有正式工作,以为离开数学界了。一出成果《自然》见!华人佩雷尔曼(俄罗斯数学天才)?”
在科学青年集聚的“果壳网”上,现任教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统计与精算学系的助理教授王若度专门写了一篇科普文章,介绍张益唐的研究。他说,“如果张益唐的结果是正确的,那无疑是世界数学界的一大进展,其结果影响力甚至可能超过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方面所做的工作。”
昨天,多位任教于国内高校数学院系的教授也给出了类似的评价。“影响可能不如费尔马大定理的证明大,但肯定是载入史册的。”
截至目前,《数学年刊》的审稿人对张益唐的研究做出了很高的评价,正式文章还未刊发。Goldston教授也在评阅这篇文章,并认为这篇文章目前没有显而易见的问题。他甚至说:“真不敢相信我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这个证明。”
王若度则说,“考虑到张益唐并不是成名的数学家,审稿人想必是在非常详细的审阅之后才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