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减低、容易发生骨折为特点的骨代谢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全球骨质疏松人数2亿多,中国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90%,男性为61%。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流行病,在常见多发病中居第6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医学界将防治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治疗高血脂预防心肌梗塞和治疗高血压预防中风三项工作放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中医把骨质疏松症归属为“骨痿、骨枯、骨痹”范畴。
人体的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40-50岁开始减少。许多因素可以对其产生影响,如遗传、环境、营养、运动、生活方式、激素水平等。进入老年期以后,性腺机能减退,性激素分泌减少;食量变小,钙摄取少;室外活动少,日照时间缩短,维生素D合成不足;平时缺乏锻炼,骨骼内血循环减少,骨骼的钙容易被吸收和移出骨外导致骨质疏松。
(一)中、西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比较公认的致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分泌紊乱:众所周知,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更年期以后的女性患者尤为多见。这表明:性激素对骨质的代谢有直接关系。当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时可引起骨质疏松,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药亦可引起同样后果。所以,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则更易出现骨质疏松。
(2)钙代谢失调:毫无疑问,钙缺乏是成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正常人每日摄入钙量约为10mg/kg体重,其中少量为人体所利用,大部分随尿及大便排出,以维持钙的代谢平衡。如果摄入的钙量减少,或是肠吸收功能障碍,或是从尿及大便中排泄量增加,则易引起由于缺钙所造成的骨质疏松。此时,如果再加上内分泌紊乱因素的影响,则更易引起骨质疏松。
(3)废用因素:正常情况下,由于肌肉的舒张收缩及各种应力而刺激骨骼组织保持正常的钙代谢平衡。但当肢体或全身一旦失去生理性活动及体力劳动或锻炼,则容易引起骨组织内的一系列改变而引发脱钙及尿钙排出量增加,导致骨质疏松。长期卧床者表现为全身性骨质疏松,而肢体石膏夹板固定或神经过敏性废用,则表现为局部骨质疏松。
中医认为导致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因是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虚精血不足则髓之生化乏源,不能滋养骨骼,骨之失养会导致骨骼脆弱无力。其次,脾失健运是骨质疏松的重要病机,脾虚运化失司会影响胃肠对钙、磷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而气滞血瘀则是其促发因素,血瘀痹阻脉络,气血津液不能濡养筋骨,筋骨一旦失于濡养便易疏松脆弱。
(二)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医学界称之为静悄悄的流行病。随着骨质疏松程度的加重,可出现下列症状:1.骨痛,以腰背部为多见,疼痛为持续性,疼痛程度与骨质疏松程度呈正比,活动或体位改变疼痛加重。2.身高变矮。3.易出汗,有肌肉抽筋现象。4. 全身乏力,不能久立和持重,行动迟缓。5.易发生骨折,以腕部、脊椎和髋部最常见。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骨密度检测、生化检测、影像学检测、骨活检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是目前国内外骨质疏松诊断和防治措施疗效观察的金标准。超声骨密度测量仪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快速、无创、无辐射的骨质疏松诊断设备。骨代谢的生化检测可以快速、动态地反映整体骨再建的速率,并能预测骨丢失率。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超声、核磁共振等,也是非常有用的检测手段。如有任何疑问欢迎垂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