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Yiyi11
萬維讀者網 > 健康生活 > 帖子
吳禮:千里送鵝毛的心理學
送交者: 吳禮 2009年09月08日17:30:35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中國有句古話:“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就是說,即使沒有金錢價值的禮物,也能表達深厚的情誼。現在設想一下,如果送來的不是鵝毛而是一張一元的鈔票,你會怎樣想?你會不會覺得,雖然一元錢很少,但畢竟比鵝毛更有價值,所以情誼更重?多半不會吧。你更可能覺得這樣的禮物莫名其妙。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

 

在回答之前,我再講個故事吧。有一個托兒所,時常有些家長接孩子時會遲到。雖然他們總是很抱歉,但這樣的事總有發生,而使得護理員不能按時回家。於是所方就訂了條規定:遲到的家長要罰款。不料這樣一來,遲到的人更多了。所方一看苗頭不對,連忙取消罰款規定。但是遲到的情況還是沒有恢復到以前。

 

這是怎麼回事呢?心理學家發現,“金錢”對人的心理有着微妙的影響。原來人有兩套行為準則,一套是社會準則,一套是市場準則。在社會準則中,人的道德價值起主導作用。助人為樂,捨己為人等品質就是這套準則下的行為。而在市場準則中,商業原則掛帥。人的行為主要是等價交換,按勞取酬。那麼遇到具體情況,哪套行為準則起作用呢?有時候是基本固定的,比如在商店買東西,與家人的互動等。但在很多場合,行為準則是可以改變的。而“金錢”的介入,就很有效地讓人接受了市場準則。而且一旦接受了,再要改回來就不容易了。

 

這個想法可以用很簡單的實驗來證明。實驗者假裝需要搬重物,請路過的學生幫忙。如果不給任何報酬,和給價值分別為50分和5元的巧克力作為感謝,對方願意幫忙的程度相差不大。但如果給50分錢,願意幫忙的人就少得多了。如果給5元錢,情況會好一些,但還是不如不給報酬的情況。而且有趣的是,如果給巧克力但提到它的價格,那效果就和直接給錢一樣了。這說明,一旦涉及到錢甚至只要提到錢,人們就進入了“市場準則”,不想“助人為樂”,而想“按勞取酬”了。所以如果給的錢低於公平的市場價格的話,他就不願意幹了。“千里送鵝毛”的例子也一樣。本來送禮是“社會準則”下的事情,但如果直接送錢,就帶來了“市場準則”的感覺,難怪有點不倫不類了。(當然如果送得多,作為“市場準則”下的公平交換,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這樣一說,托兒所里發生了什麼也就很清楚了吧。

 

這個實驗結論與我們的生活直接相關。在我們與人交往時啟動哪個“準則”,往往就在待人接物的細節之中。中國古訓還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希望“社會準則”掛帥的場合不要摻進利害關係。這真是非常有智慧的見解。朋友之間相互幫助儘量不要涉及金錢往來,也不要請朋友用職業技能來免費幫忙,是保持純潔友情的訣竅之一。

 

而這兩個原則最容易搞混的地方,就是工作場所了。工人幹活,公司付酬,是一種“市場準則”下的關係。但同時工人還可能因為興趣,對公司的忠誠,團隊精神等作出額外的貢獻。而公司也會在約定的工資以外給工人提供榮譽,成長機會,社交條件等回報。這個“社會準則”下的關係有時也稱“社會契約”或“心理契約”。雖然沒有白紙黑字,但雙方都對自己和對方的行為有所期待。有的單位“市場準則”成分多些,有的“社會準則”成分多些,都能正常有效地運行。但是,如果把兩者混起來就會出麻煩了。就說說我經歷過的兩件事吧。一次公司新的總裁上台,就給大家發了Email,希望人人對公司有commitment,盡力作貢獻而不是干一天活拿一天錢。但他同時又宣布將進行外包,把工作移到海外去。開大會的時候就有人問:外包對本地工人的衝擊,公司將如何應對?總裁回答說:公司必須基於經濟效益行事,而考慮自己職業前途是每個工人的責任。他的Email是按照“社會準則”來提要求的,而公司在外包問題上卻按“市場準則”辦事。這兩句話都沒錯。但合在一起,大家就可以想象到總裁所希望的commitment能得到多少了。另一件事是,原來公司里因為大家平時都忙,就常常利用午飯時間開會。這些會上往往提供簡單的午飯如三明治,蘇打飲料和餅乾。後來有一天公司發了通知說,午飯應該是職工自費的,因此以後開會不管飯。其實,工人們開會所花的時間遠遠比飯錢可貴。大家是為公司的業務着想才放棄午休來開會。而公司提供午飯,也是表示感謝和照顧的意思。這是“社會準則”下的互動。但公司為了控制花費取消午飯,就“轉軌”到“市場準則”下了,這必然會改變工人的行為。幸好,中層經理們也看出這是個蠢主意,讓它無疾而終了。其實,所謂“企業文化”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平衡這兩種“準則”之間的關係。管理人員處理公司與員工利害關係的一舉一動,都對企業文化有着長遠的影響,不可不慎重行事。

 

再舉一個例子吧。在處理病假問題時,公司A的規定是:不限制員工病假的天數(當然一次時間太長就要按disability insurance案子處理)。對於濫用病假的人個案處理。公司B則規定每年最多病假天數,而這個限制當然是遠遠超過平均值的(否則很多人要超過限制,大家都會很不高興)。猜一猜哪個公司的平均病假天數會更多?

 

其實,在“金錢掛帥”的地方,也不是絕對沒有“社會準則”的空間。我以前在討論“免費”時,提到很多時候一點小恩小惠會給人帶來很溫謦的感覺,如賣魚的送上一把蔥,飯店免費給碗甜湯等。這種做法把買賣雙方的互動中加入一點社會準則,就使得雙方的關係更加豐滿。當然,這種社會準則也很脆弱。當顧客濫用商店好意提供的免費服務,或者某種“免費”的做法已經成為行規而整合到顧客期望之中,這種效果就沒有了。

 

當然,以上的例子都是在本來該用哪種準則比較模糊的情況下,金錢的出現使得人們社會準則換到市場準則。和其他心理學現象一樣,金錢的影響只是一個偏向而不是絕對的決定因素。例如,如果你的好朋友千里之外給你送來一塊錢,你會感到奇怪或啼笑皆非,但不會從此就把這位朋友當成生意夥伴來相處了。家庭成員中合夥做生意的也很多,有時這兩種準則不但不矛盾,還是互補的呢。

 

可見,有意識地處理好這兩種行為準則之間的關係而避免混淆,對個人,組織和社會都是值得重視的一件事。資本主義制度的特色就是“金錢掛帥”,現代經濟學也是基於“理性人”。“理性人”的需求的確包括了精神需求。但上面談到了這種精神需求並非固定的,而是與事情的context有關。這個,通常需要think out of the box才能很好把握。

 

最後,再留一個作業吧。開車的人,總免不了遇到違規罰款的事。通常接到罰單會有懊惱的感覺,也就注意下次不再犯規。但罰款太經常了,人們會就視之為開車的“附加開支”而忍受下來了。比如大城市的停車違規罰款就往往是這個局面。人們決定在哪裡停車,就是在停車費和罰款的風險兩者間權衡。有的國家把罰款與違規人的收入掛鈎,以求起到“公平”的警示作用。讓我們來想想,有沒有這樣的可能:不是引入使得人們在遵守規則與罰款之間進行“成本比較”的“市場準則”,而是讓人們在“社會準則”的範疇內得到遵守規則的有效動力?

 

 

【參考讀物】:Heman, J. and Ariely, D., “Effort for Payment: A Tale of Two Markets”, Psychological Science, Vol. 15, No. 11, p. 787 (2004)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那位醫生能解釋一下為什么女人在秋天時
2006: 身為中醫談中醫(1)
2006: 減肥12招第5課:說一招慈禧太后的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