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跟帖
為什麼是孫中山?——讀《三民主義》有感
送交者: ccplie 2011月10月11日16:18:23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雙十節在北京被記者猛拍照的焦點人物江某是個和藹的惡棍ztsignal 於 2011-10-11 04:29:06
為什麼是孫中山?——讀《三民主義》有感
(博訊北京時間2011年10月11日 轉載)    楊恆均更多文章請看楊恆均專欄
    昨天和今天,海峽兩岸以各自的方式隆重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兩岸的執政者信念不同,所走道路迥異,卻不約而同地宣稱自己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繼承者,高度讚揚先生結束帝制、創建共和的豐功偉績。這多少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中山先生在中國歷史上,以及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
     (博訊 boxun.com)

    
    
    那麼,為什麼是孫中山?“革命”在當今之世幾乎變成貶義詞了,一些學者開始反思辛亥革命對當今中國的負面影響,還有專家對中山先生的個人品質與其歷史地位提出質疑,這個時候,我覺得有必要儘量簡潔地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這也是最近兩個月集中閱讀那段歷史,尤其是認認真真看完了全本《三民主義》後的一點想法。
    
     
    

為什麼是孫中山?——讀《三民主義》有感
(博訊北京時間2011年10月11日 轉載)    楊恆均更多文章請看楊恆均專欄
    昨天和今天,海峽兩岸以各自的方式隆重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兩岸的執政者信念不同,所走道路迥異,卻不約而同地宣稱自己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繼承者,高度讚揚先生結束帝制、創建共和的豐功偉績。這多少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中山先生在中國歷史上,以及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
     (博訊 boxun.com)

    
    
    那麼,為什麼是孫中山?“革命”在當今之世幾乎變成貶義詞了,一些學者開始反思辛亥革命對當今中國的負面影響,還有專家對中山先生的個人品質與其歷史地位提出質疑,這個時候,我覺得有必要儘量簡潔地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這也是最近兩個月集中閱讀那段歷史,尤其是認認真真看完了全本《三民主義》後的一點想法。
    
    
    

滿清王朝會搞政治體制改革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回答這樣幾個系列問題:為什麼一定要推翻滿清王朝?或者說,滿清王朝能夠改良嗎?君主立憲真能成功嗎?關於滿清王朝,我先聲明自己不是種族主義者,但我無法掩飾對這個朝代少數滿族人屠殺壓迫大多數漢人的仇恨,滿清王朝是中國曆朝歷代最殘忍與落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一個在文明程度與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都無法和中原主流人群(以漢人為主)相比的少數民族,因為善於騎射而以1%的人口征服了99%的大多數族群,靠的是對異族的毫不留情的屠殺以及更加殘忍的文字獄這“兩桿子”(槍桿子與筆桿子)而徹底閹割了中華民族!
    
    
    
    很可能有人要說,中國其它的朝代不同樣如此?是的,秦朝的殘暴與明朝的腐敗都不比清朝好多少,但我們不要忘記,滿清統治的時代不同了,以前所有的朝代統治中國的時候,世界上其它地方的專制政權幾乎都差不多干着同樣邪惡與愚蠢的事,可滿清入主的時候,正是西方從文藝復興走向啟蒙,世界各地民族革命與民主運動興起的時代。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在做,當我對照了六七本台灣與外國人寫的歷史後,我唯一的結論是:滿清不是個東西,在很多與西方接觸中(例如對待傳教士與西方科技、文化),清朝不但保守,而且倒退。中華民族突然在最近幾百年落後於世界,滿清這個政權要負主要責任。
    
    
    
    那麼,滿清政權是否能夠改良?壓住革命,再給他們幾年時間,君主立憲就能夠推行?百年前的中國就和平演變,就轉型成功了?簡單的回顧一下,從“洋務運動”——相當於我們這個時代“改革開放”中的經濟體制改革,到“維新變法”——相當於“改革開放”中的政治機構與機制改革,再到“君主立憲”——相當於我們一些領導人反覆強調與承諾的“政治體制改革”、還權於民,我們看到了什麼?
    
    
    
    大家只要稍微讀幾本簡易的歷史書,就能夠發現,這些“改革”的失敗,一個也不是因為“革命”,也就是說,無法改革的腐敗滿清選擇了革命,不是革命者找上門來搞垮了滿清。從這個意義上說,歷史選擇了“孫大炮”,而不是他真有什麼能耐,一舉推翻了滿清,滿清本來就腐朽得不能再腐下去了。有些學者不知道從哪個歷史文獻中找出了滿清時人民生活水平還挺高的,從而得出了滿清不改革的話,就不會亡,這讓我想起了蘇聯東歐解體後,一些學者得出了蘇聯東歐其實很不錯,人民生活水平很高,是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搞垮了蘇聯東歐。
    
    
    

“天子替你們幹了些什麼呢?”
    
    
    
    其次,讓我們看看當時的那麼多大學問家——嚴復、康有為、梁啓超等等,哪一個看上去都比孫中山有學問,聽上去也比“孫大炮”靠譜。但中山和他們卻有本質的不同,說起來太複雜,我只舉一個簡單的“一句話”的例子。
    
    
    
    我們現在能夠叫出名字的所有大學者幾乎都有兩個特點:一是家境比較富裕(導致他們看到的“國弱”,而不是民窮),二是看到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欺負開始接觸西方學問,最終有了民主與改革的思想。這些人一旦接觸西方的學問,幾乎一下子就能“融會貫通”,而這些家境富裕的知識分子,最初的理想幾乎都是從“救國”開始的——也就是以挽救腐敗的滿清王朝來復興中華。我幾乎沒有看到誰是看到中國人活得貧困與沒有尊嚴、滿清太腐敗而興起改革之念頭。
    
    
    
    有一個人除外,他就是孫中山。要講讀書做學問,他根本不是康有為梁啓超的對手,但17歲時,孫中山從檀香山輟學回到家鄉,小孫當時只在檀香山中學生活了五年,根本沒有接觸到什麼高深的民主自由與共和的理念,可他回來後對比了兩地的生活,對鄉人說:“一個政府應該替人民管理種種事情。百姓每年繳了稅,應該看到政府做造的學校、橋梁、馬路。但天子替你們幹了些什麼呢?”
    
    
    
    “天子替你們做了些什麼?”——這個如此簡單的問題,卻是現代文明國家的最基本的問題,人類五千年都沒有人提出來過,我遍查當時滿清大學者的著作,那些對西方學問如此精通的“救亡圖存”的精英,竟然沒有一個人提出如此簡單的問題。他們都在忙着如何能夠為滿清的天子做些什麼啊。
    
    
    
    ——這就是差別,這就是孫中山,他的家庭不怎麼富裕,他在美國的時候甚至還是華人受嚴重歧視的時代,但他卻通過簡單的對比,提出了關鍵的問題。就是他的這個問題,一下子讓我們看出,他的學問也許和當時那些大知識分子不在一個層次上,但當時那些大學者根本不是中山先生一個時代的人——中山先生超越了那個時代!
    
    
    

滿清政府不怕列強瓜分,只怕人民推翻!
    
    
    
    還有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值得一提。當時的中國表面上受到帝國主義的欺負,從而激起了知識分子與精英的思考與行動,可在本質上,中華民族受到的最大的欺負不是外國列強,而是統治他們的皇帝與腐敗的專制政權!
    
    
    
    大家不妨回顧一下,滿清時代,從八國聯軍到任何一個列強,幾乎都有能力把中國吞併(八國聯軍使用了不到百分之一的兵力就占領了北京城,火燒圓明園),但他們並沒有有如我們一直宣傳的那樣“瓜分中國”。而這一點,那些整天到日本、美國和歐洲政治避難的知識分子們(包括康有為、梁啓超等)竟然沒有看出來,或者假裝看不出,反而是慈禧那個老太婆看清楚了,所以,她從來不忌憚西方列強“瓜分”清朝,她從來不擔心會亡國。
    
    
    
    為什麼?因為西方列強求財,大清政府只要有四萬萬漢人可以壓榨,“寧贈友邦,不與家奴”,並無亡國之憂!所以,當老頑固康有為為了保護大清江山而組織保國會、疲於奔命、要死要活的時候,清朝大佬榮祿鄙夷地說:“康有為立保國會,現放着許多大臣未死,即使亡國也不勞他保也。其僭越妄為,非殺不可。”——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一幫被奴役了兩個多世紀的奴才還在為保護主子“殫精竭慮、肝腦塗地”,中山和他們比起來,無論從思想還是人格,哪裡可以同日而語?
    
    
    

為什麼是孫中山?三民主義!
    
    
    
    我們要提一下中山先生的最大貢獻——“三民主義”。通讀三民主義全本,幾乎夜不能寐,說實話,這裡面沒有一個觀點對於我是新的,但中山先生卻能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以自己有限的學問與遊走邊緣的經歷提出了如此系統的“中國之路”,以任何一個普通的中國人都能夠聽懂的方式表達出來(穿插了很多故事),這是當時哪個大學問者做到了的?
    
    
    
    現在回頭看,我們可以說嚴復、康有為、梁啓超等對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理解顯然深刻過孫中山,可是,問題在於當時西方的學問早就形成了,只要是個學者,能夠埋頭讀書,完全可以理解這些道理,而且說得頭頭是道,問題是這種學問對於很多學者來說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往往只能停留在“學問”上,無法用於實踐,而且經不起考驗。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些沒有出過國門就對西方思想瞭如指掌的大學問人與先期的啟蒙者,一旦遇到了挫折,一旦出國了看到了不如意的地方,往往是拋棄以前的“學問”,自己的信念也會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中國近代歷史上這種啟蒙者還少嗎?最後他們自己都變成了需要啟蒙的人。而孫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可能一開始就沒有他們的那麼深刻,他只不過是從呆了四年的中學裡感悟到的,可那是實實在在的,當他再結合理論,以及中國的實際情況的時候,他就成了最堅定的民主共和領袖,巋然不可動搖。對共和民主的追求不再是“學問”,而成了信仰。
    
    
    
    從今天的角度與眼光看,“三民主義”從理論上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可別說在當時,即便是現在,除非你拿一個不一定能夠使用的西方的制度模型,還有什麼比三民主義更接近中國的現實?中山先生首先提出了“民族主義”,他不但看到西方列強對中華的侵略,更看到了滿清少數利益集團的倒行逆施。滿清政府是最大的種族主義,統治中華民族近三百年,漢人的官職不但始終受到限制,而且最終決定權始終掌握在占人口不到1%的滿族利益集團手中,這樣的建立在種族歧視與偏見之上的政權在全世界幾乎絕無僅有(世界歷史上沒有出現過占人口1%的少數民族統治過99%的民族達兩百多年之久,那樣的代價是血腥屠殺才能取得的)。孫中山提出“驅除靼虜,恢復中華”是反對少數人的壓迫,把創造了輝煌文明的中華民族解放出來的重要舉措。中山的“民族主義”,並不是現在一些人所說的被少數人掌握用來誤導民眾的那種民族主義。
    
    
    
    在政治上,中山先生提出了“民權主義”,其核心就是共和,就是一人一票的選舉管理自己的最高領導人與政府,雖然他對自由的看法與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有所不同,今天看來可能有些缺陷,但應該放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去解讀,自由主義者的自由至今在中國仍然無法立足,不是因為孫中山先生當時的“錯誤”,而可能正好相反,他當時的“錯誤”正是因為他比我們更早地看清了中國的國情與民情。
    
    
    
    對中山先生另外一個誤解,可能就在於他後期經常提出的“社會主義”,以及他的“民生主義”主張。怎麼看這個問題?我想提醒大家一點,中山先生提“社會主義”的時候,是在“民權”之後,是在民眾有投票權選舉自己的政府之後,他更多強調的是經濟上的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中的福利以及“集中力量辦大事”,改變國家的經濟狀態,改善民生。
    
    
    
    如果有些朋友不知道我在說什麼,我再轉彎抹角地繞一下。請大家回顧一下,歷史上凡是資本主義國家出現問題,例如對付戰爭,或者遇到嚴重的經濟危機時,總有領導人出來搞“社會主義”,在經濟上搞“集權”與“福利”,最明顯的就是二戰時的羅斯福總統,幾乎把自己變成了“社會主義”獨裁者,引起資本家一片恐慌。最近又有奧巴馬,在很多政策上傾向我們一些人口中的“社會主義”做法,引起一些財團的不滿。還有現在流行的那句“社會主義救資本主義”,也是這個意思。現在再想一下中山先生,他當時面臨的中國局面,那可是比戰爭與經濟危機更殘酷的,他想到學習蘇俄的經驗,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也是可行的。而且,大家不能忘記最重要的一點:中山先生學蘇俄經驗,和奧巴馬、羅斯福異曲同工:是在有資本主義政治的前提下,有民主共和與一人一票的“民權主義”保障。
    
    
    

穿越辛亥回到未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站在百年後的高度與角度,中山先生從行為與思想上,都可以挑出一些問題與毛病,但這些與他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相比,絕對是瑕不掩瑜。在研究當時那段歷史的時候,各方面材料汗牛充棟,同時代的人物也都有各自對他人的評價,如果我們只找負面的來研究,用當今的眼光審視與要求當時的人物,那肯定是有很大問題的。
    
    
    
    我們現在看到當時的中山先生每時每刻“革命”不離口,很多對“革命”討厭的人就心生戒備,甚至聯想到農民起義、血腥與殺人,也有的順理成章地把後世以“革命”的名義犯下的罪行都歸咎到中山先生的頭上,殊不知,中山先生的革命是推翻一個無法再改良的壓榨四萬萬同胞的皇權專制,中山先生的革命是有鮮活的具體內容的,那就是“三民主義”,而不是打、殺、搶。客觀評價一下中山先生領導的共和革命,殺人與血腥根本無法與英國光榮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相比,與當時的各種革命相比,辛亥革命幾乎是最和平的。
    
    
    
    現在流行玩時空穿越,也許我們應該穿越到一百年前去看問題,如果覺得不過癮,我們還可以穿越到百年後的未來,回過頭來看看今天的我們,我們面對了什麼樣的形勢?我們是否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後人們會如何評價我們?我們會不會感到很冤枉?
    
    
    
    國家強大,人民富足,國家不受列強的欺負,人民不受統治者的折辱,國家尋求國際平等地位,民眾享受一人一票選舉自己的領導人——這些都是中山先生的願望,今天看來,這些願望其實已經分別在海峽兩岸三地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國際上不欺負它國,已經很不錯了,早就不怕列強瓜分了;而台灣也實現了中山先生的一人一票選舉領導人,與港、澳以及中國沿海一些富裕城市一起,率先進入到小康行列……
    
    
    
    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樂觀一些,繼承與完成中山先生的事業,把民主、共和堅持到底?
    
    
    

楊恆均 2011-10-10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中華民族萬歲!共和、民主萬歲!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回答這樣幾個系列問題:為什麼一定要推翻滿清王朝?或者說,滿清王朝能夠改良嗎?君主立憲真能成功嗎?關於滿清王朝,我先聲明自己不是種族主義者,但我無法掩飾對這個朝代少數滿族人屠殺壓迫大多數漢人的仇恨,滿清王朝是中國曆朝歷代最殘忍與落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一個在文明程度與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都無法和中原主流人群(以漢人為主)相比的少數民族,因為善於騎射而以1%的人口征服了99%的大多數族群,靠的是對異族的毫不留情的屠殺以及更加殘忍的文字獄這“兩桿子”(槍桿子與筆桿子)而徹底閹割了中華民族!
    
    
    
    很可能有人要說,中國其它的朝代不同樣如此?是的,秦朝的殘暴與明朝的腐敗都不比清朝好多少,但我們不要忘記,滿清統治的時代不同了,以前所有的朝代統治中國的時候,世界上其它地方的專制政權幾乎都差不多干着同樣邪惡與愚蠢的事,可滿清入主的時候,正是西方從文藝復興走向啟蒙,世界各地民族革命與民主運動興起的時代。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在做,當我對照了六七本台灣與外國人寫的歷史後,我唯一的結論是:滿清不是個東西,在很多與西方接觸中(例如對待傳教士與西方科技、文化),清朝不但保守,而且倒退。中華民族突然在最近幾百年落後於世界,滿清這個政權要負主要責任。
    
    
    
    那麼,滿清政權是否能夠改良?壓住革命,再給他們幾年時間,君主立憲就能夠推行?百年前的中國就和平演變,就轉型成功了?簡單的回顧一下,從“洋務運動”——相當於我們這個時代“改革開放”中的經濟體制改革,到“維新變法”——相當於“改革開放”中的政治機構與機制改革,再到“君主立憲”——相當於我們一些領導人反覆強調與承諾的“政治體制改革”、還權於民,我們看到了什麼?
    
    
    
    大家只要稍微讀幾本簡易的歷史書,就能夠發現,這些“改革”的失敗,一個也不是因為“革命”,也就是說,無法改革的腐敗滿清選擇了革命,不是革命者找上門來搞垮了滿清。從這個意義上說,歷史選擇了“孫大炮”,而不是他真有什麼能耐,一舉推翻了滿清,滿清本來就腐朽得不能再腐下去了。有些學者不知道從哪個歷史文獻中找出了滿清時人民生活水平還挺高的,從而得出了滿清不改革的話,就不會亡,這讓我想起了蘇聯東歐解體後,一些學者得出了蘇聯東歐其實很不錯,人民生活水平很高,是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搞垮了蘇聯東歐。
    
    
    

“天子替你們幹了些什麼呢?”
    
    
    
    其次,讓我們看看當時的那麼多大學問家——嚴復、康有為、梁啓超等等,哪一個看上去都比孫中山有學問,聽上去也比“孫大炮”靠譜。但中山和他們卻有本質的不同,說起來太複雜,我只舉一個簡單的“一句話”的例子。
    
    
    
    我們現在能夠叫出名字的所有大學者幾乎都有兩個特點:一是家境比較富裕(導致他們看到的“國弱”,而不是民窮),二是看到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欺負開始接觸西方學問,最終有了民主與改革的思想。這些人一旦接觸西方的學問,幾乎一下子就能“融會貫通”,而這些家境富裕的知識分子,最初的理想幾乎都是從“救國”開始的——也就是以挽救腐敗的滿清王朝來復興中華。我幾乎沒有看到誰是看到中國人活得貧困與沒有尊嚴、滿清太腐敗而興起改革之念頭。
    
    
    
    有一個人除外,他就是孫中山。要講讀書做學問,他根本不是康有為梁啓超的對手,但17歲時,孫中山從檀香山輟學回到家鄉,小孫當時只在檀香山中學生活了五年,根本沒有接觸到什麼高深的民主自由與共和的理念,可他回來後對比了兩地的生活,對鄉人說:“一個政府應該替人民管理種種事情。百姓每年繳了稅,應該看到政府做造的學校、橋梁、馬路。但天子替你們幹了些什麼呢?”
    
    
    
    “天子替你們做了些什麼?”——這個如此簡單的問題,卻是現代文明國家的最基本的問題,人類五千年都沒有人提出來過,我遍查當時滿清大學者的著作,那些對西方學問如此精通的“救亡圖存”的精英,竟然沒有一個人提出如此簡單的問題。他們都在忙着如何能夠為滿清的天子做些什麼啊。
    
    
    
    ——這就是差別,這就是孫中山,他的家庭不怎麼富裕,他在美國的時候甚至還是華人受嚴重歧視的時代,但他卻通過簡單的對比,提出了關鍵的問題。就是他的這個問題,一下子讓我們看出,他的學問也許和當時那些大知識分子不在一個層次上,但當時那些大學者根本不是中山先生一個時代的人——中山先生超越了那個時代!
    
    
    

滿清政府不怕列強瓜分,只怕人民推翻!
    
    
    
    還有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值得一提。當時的中國表面上受到帝國主義的欺負,從而激起了知識分子與精英的思考與行動,可在本質上,中華民族受到的最大的欺負不是外國列強,而是統治他們的皇帝與腐敗的專制政權!
    
    
    
    大家不妨回顧一下,滿清時代,從八國聯軍到任何一個列強,幾乎都有能力把中國吞併(八國聯軍使用了不到百分之一的兵力就占領了北京城,火燒圓明園),但他們並沒有有如我們一直宣傳的那樣“瓜分中國”。而這一點,那些整天到日本、美國和歐洲政治避難的知識分子們(包括康有為、梁啓超等)竟然沒有看出來,或者假裝看不出,反而是慈禧那個老太婆看清楚了,所以,她從來不忌憚西方列強“瓜分”清朝,她從來不擔心會亡國。
    
    
    
    為什麼?因為西方列強求財,大清政府只要有四萬萬漢人可以壓榨,“寧贈友邦,不與家奴”,並無亡國之憂!所以,當老頑固康有為為了保護大清江山而組織保國會、疲於奔命、要死要活的時候,清朝大佬榮祿鄙夷地說:“康有為立保國會,現放着許多大臣未死,即使亡國也不勞他保也。其僭越妄為,非殺不可。”——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一幫被奴役了兩個多世紀的奴才還在為保護主子“殫精竭慮、肝腦塗地”,中山和他們比起來,無論從思想還是人格,哪裡可以同日而語?
    
    
    

為什麼是孫中山?三民主義!
    
    
    
    我們要提一下中山先生的最大貢獻——“三民主義”。通讀三民主義全本,幾乎夜不能寐,說實話,這裡面沒有一個觀點對於我是新的,但中山先生卻能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以自己有限的學問與遊走邊緣的經歷提出了如此系統的“中國之路”,以任何一個普通的中國人都能夠聽懂的方式表達出來(穿插了很多故事),這是當時哪個大學問者做到了的?
    
    
    
    現在回頭看,我們可以說嚴復、康有為、梁啓超等對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理解顯然深刻過孫中山,可是,問題在於當時西方的學問早就形成了,只要是個學者,能夠埋頭讀書,完全可以理解這些道理,而且說得頭頭是道,問題是這種學問對於很多學者來說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往往只能停留在“學問”上,無法用於實踐,而且經不起考驗。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些沒有出過國門就對西方思想瞭如指掌的大學問人與先期的啟蒙者,一旦遇到了挫折,一旦出國了看到了不如意的地方,往往是拋棄以前的“學問”,自己的信念也會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中國近代歷史上這種啟蒙者還少嗎?最後他們自己都變成了需要啟蒙的人。而孫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可能一開始就沒有他們的那麼深刻,他只不過是從呆了四年的中學裡感悟到的,可那是實實在在的,當他再結合理論,以及中國的實際情況的時候,他就成了最堅定的民主共和領袖,巋然不可動搖。對共和民主的追求不再是“學問”,而成了信仰。
    
    
    
    從今天的角度與眼光看,“三民主義”從理論上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可別說在當時,即便是現在,除非你拿一個不一定能夠使用的西方的制度模型,還有什麼比三民主義更接近中國的現實?中山先生首先提出了“民族主義”,他不但看到西方列強對中華的侵略,更看到了滿清少數利益集團的倒行逆施。滿清政府是最大的種族主義,統治中華民族近三百年,漢人的官職不但始終受到限制,而且最終決定權始終掌握在占人口不到1%的滿族利益集團手中,這樣的建立在種族歧視與偏見之上的政權在全世界幾乎絕無僅有(世界歷史上沒有出現過占人口1%的少數民族統治過99%的民族達兩百多年之久,那樣的代價是血腥屠殺才能取得的)。孫中山提出“驅除靼虜,恢復中華”是反對少數人的壓迫,把創造了輝煌文明的中華民族解放出來的重要舉措。中山的“民族主義”,並不是現在一些人所說的被少數人掌握用來誤導民眾的那種民族主義。
    
    
    
    在政治上,中山先生提出了“民權主義”,其核心就是共和,就是一人一票的選舉管理自己的最高領導人與政府,雖然他對自由的看法與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有所不同,今天看來可能有些缺陷,但應該放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去解讀,自由主義者的自由至今在中國仍然無法立足,不是因為孫中山先生當時的“錯誤”,而可能正好相反,他當時的“錯誤”正是因為他比我們更早地看清了中國的國情與民情。
    
    
    
    對中山先生另外一個誤解,可能就在於他後期經常提出的“社會主義”,以及他的“民生主義”主張。怎麼看這個問題?我想提醒大家一點,中山先生提“社會主義”的時候,是在“民權”之後,是在民眾有投票權選舉自己的政府之後,他更多強調的是經濟上的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中的福利以及“集中力量辦大事”,改變國家的經濟狀態,改善民生。
    
    
    
    如果有些朋友不知道我在說什麼,我再轉彎抹角地繞一下。請大家回顧一下,歷史上凡是資本主義國家出現問題,例如對付戰爭,或者遇到嚴重的經濟危機時,總有領導人出來搞“社會主義”,在經濟上搞“集權”與“福利”,最明顯的就是二戰時的羅斯福總統,幾乎把自己變成了“社會主義”獨裁者,引起資本家一片恐慌。最近又有奧巴馬,在很多政策上傾向我們一些人口中的“社會主義”做法,引起一些財團的不滿。還有現在流行的那句“社會主義救資本主義”,也是這個意思。現在再想一下中山先生,他當時面臨的中國局面,那可是比戰爭與經濟危機更殘酷的,他想到學習蘇俄的經驗,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也是可行的。而且,大家不能忘記最重要的一點:中山先生學蘇俄經驗,和奧巴馬、羅斯福異曲同工:是在有資本主義政治的前提下,有民主共和與一人一票的“民權主義”保障。
    
    
    

穿越辛亥回到未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站在百年後的高度與角度,中山先生從行為與思想上,都可以挑出一些問題與毛病,但這些與他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相比,絕對是瑕不掩瑜。在研究當時那段歷史的時候,各方面材料汗牛充棟,同時代的人物也都有各自對他人的評價,如果我們只找負面的來研究,用當今的眼光審視與要求當時的人物,那肯定是有很大問題的。
    
    
    
    我們現在看到當時的中山先生每時每刻“革命”不離口,很多對“革命”討厭的人就心生戒備,甚至聯想到農民起義、血腥與殺人,也有的順理成章地把後世以“革命”的名義犯下的罪行都歸咎到中山先生的頭上,殊不知,中山先生的革命是推翻一個無法再改良的壓榨四萬萬同胞的皇權專制,中山先生的革命是有鮮活的具體內容的,那就是“三民主義”,而不是打、殺、搶。客觀評價一下中山先生領導的共和革命,殺人與血腥根本無法與英國光榮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相比,與當時的各種革命相比,辛亥革命幾乎是最和平的。
    
    
    
    現在流行玩時空穿越,也許我們應該穿越到一百年前去看問題,如果覺得不過癮,我們還可以穿越到百年後的未來,回過頭來看看今天的我們,我們面對了什麼樣的形勢?我們是否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後人們會如何評價我們?我們會不會感到很冤枉?
    
    
    
    國家強大,人民富足,國家不受列強的欺負,人民不受統治者的折辱,國家尋求國際平等地位,民眾享受一人一票選舉自己的領導人——這些都是中山先生的願望,今天看來,這些願望其實已經分別在海峽兩岸三地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國際上不欺負它國,已經很不錯了,早就不怕列強瓜分了;而台灣也實現了中山先生的一人一票選舉領導人,與港、澳以及中國沿海一些富裕城市一起,率先進入到小康行列……
    
    
    
    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樂觀一些,繼承與完成中山先生的事業,把民主、共和堅持到底?
    
    
    

楊恆均 2011-10-10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中華民族萬歲!共和、民主萬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連環畫:《江澤民其人》第七卷 荒淫無
2010: 清末最後十年的改革為什麼事與願違?
2009: 七千人大會上劉少奇向彭德懷扔了一枚重
2009: 決戰高麗半島——記朝鮮戰爭第五次戰役
2008: 二死其身的忠臣彭德懷
2008: 一萬人開會,只有一人講真話
2006: 崔可夫中國行解密:調解皖南事變 收集
2006: 蔣介石兩次拒接收琉球 事後醒悟大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