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诸葛亮不是凭险据守、蓄势待发乘魏国有天灾人祸的变乱之际再攻而取之,他反其道而逆势行之,在魏国政治清明、军队严整、将士用命之际,勉为其难的所谓“北伐”,结果必然是连年征战无功而返,导致国力疲敝、民有菜色,这是战略上的第一个重大错误。
诸葛亮不是重视体系建设,如不在政治上严肃吏治、经济上修生养息、军事上选拔培育人才、演练将士,而是任人唯亲、吃老本、急于求成。其结果随着战争的展开和持续,对手越战越强,自己越战越弱,无论从将才、兵源、后勤保障上都十分明显,这是管理上人治专权的积弊,同样也是战略上的又一个重大失误。以至于诸葛亮一死:姜维失宠,蜀国就再无能征善战的大将之才了!政治更加腐朽懈怠、军人要靠屯垦自食,举国无可攻守之军。
诸葛亮嫉贤妒能,不用魏延兵出陈仓直捣长安、速战速决之计,而是迂回绕道出祁山劳师远征,打消耗战、持久战,看似稳妥,实乃迂腐僵化,非因势而变机动灵活的战法,贻误战机,以己之短击人之长,此乃战略上的再一个重大失误。
诸葛亮有此三大战略失误,是不可能战胜魏国的,蜀国失败灭亡是迟早的事,误用马谡失街亭相对而言还只是一个战术上的小失误而已!
史学评论上因为诸葛亮的忠诚、勤勉而多隐其短,在道德上有可原谅之处。但我们现代人考察历史,处理现实,以客观理性为标尺,对诸葛亮的重大失误,还是不可不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