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跟帖
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若無毛的旨意,彭也罷、鄧也罷,能批的
送交者: sunlight6688 2008月12月11日17:28:04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齊婕: 鄧小平長期不給粟裕平反的歷史根源齊婕 於 2008-12-10 21:15:46
了粟大將?別老總是:功勞是毛的,過失總是手下人的!這就是攬功偽過!

粟大將也有七月分兵之敗:

在"七月分兵"前陳粟打了孟良崮一仗,本來形勢好的很,這個時候只要繼續堅持這樣打下去,再打一個類似的勝仗,就可以徹底打敗敵人的重點進攻敵人。雖說孟良崮戰役後敵人已經吸取了一定的教訓,隊伍相對密集,但敵人總共只有40多萬,又分了幾路,我華東解放軍此時有60萬人,其中野戰部隊12個縱隊30萬人,隨便打哪一路敵人只要指揮得當都可取勝,算不上什麼難事。即使"分兵"也不意味着一定會打敗仗。分兵使華東共軍的兵力分散,形成戰場局部優勢要相對困難一些,但華東野戰軍共有12個縱隊,留在內線的部隊仍然有4 個縱隊,它們是二縱、六縱、七縱、九縱。3個縱隊打一個整編師通常已經足夠,如果粟裕覺得不夠可以不打,可以繼續運動尋找適當的的戰機,尋找4-5個縱隊打一個整編師或3個縱隊打一個雜牌師的機會。既然他作出決定打,說明他覺得3個縱隊打一個整編師是有把握的。最後失敗了,只能說明是他對"有把握的仗"判斷不准,把本來沒有把握的仗誤認為是有把握的,結果打了敗仗。或者是戰役戰術指揮水平不夠,把應該打勝的仗打敗了。

無論是什麼原因,他都有責任。南麻、臨句都是鄉村野外,敵人沒有堅固的工事。南麻戰役打了五天,整編十一師這個"硬核桃"沒有啃下來,我軍估計敵人傷亡9千多人,自己傷亡1萬4千多人後撤出。幾天之後,又包圍了臨朐城,打"頑八路"。這次打了七天,四面城關占了三面,還是解決不了戰鬥,援敵已到,又不得不撤圍,又估計敵人傷亡9千多人,自己傷亡1萬1千多人。部隊連續受挫,幹部戰士情緒極壞。同時外線兵團也打了敗仗。此次"7月分兵"總供損失 5萬餘人。內線兵團在粟裕的直接指揮下,粟裕對失利要負完全責任。對外線兵團的損失陳粟也要負責。華野47年7月分兵後,深入魯南的葉飛兵團連連失利,首先陷入困境,一、四縱隊落入敵人重兵包圍中,損失也是非常慘重。這時的敵人得意忘形,通話根本不用密碼,直接稱呼葉飛部為"麵包",陶勇部為"西瓜",把兩位將軍氣得半死:"老子打了半輩子仗,竟然成了別人嘴裡的麵包和西瓜了。"後來陳、粟來到西線兵團,立即成為眾矢之的。陳士榘道:"兩位運籌帷幄,大概不知道外線疲於奔命之苦吧?",陳士榘轉述戰士編的順口溜:"運動戰、運動戰,只運不戰。我走圓圈,敵走直線。敵人走一,我們走三。晝夜不停,疲勞不堪。這樣下去,只有拖死。與其拖死,不如打死"。葉飛的俏皮話也來了:"魯西南水多,泥鰍成了龍。吳化文過去是我們的手下敗將,現在竟然敢跟着我們的屁股追!我葉飛現在有了個外號,你們知道不?我叫麵包!" 陶勇接過話來:"麵包雖然稀鬆了點,卻是乾貨。我陶勇英名全逝,被人家點着名叫西瓜!"王必成直來直去:"過去的手下敗將,現在追得我們東奔西跑,到處躲藏。真他娘的丟人現眼!我覺得造成這種局面的責任在粟裕同志,陳毅同志也有責任!" 打敗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三野部隊的技戰術水平和作風差也是打敗仗的原因。比如事後揭露:三野60團炮兵因嫌炮彈太重,乾脆在戰鬥中全部打光,浪費幾百發炮彈也沒有打到一個敵人。60團2營陣地上5挺機槍,一天打了4000多發子彈,也沒有打死幾個敵人。7縱60團占領一個山頭750高地,不做工事,在敵人的炮火下傷亡慘重,一棵炮彈就打倒9個戰士。三野幾百發炮彈沒有打倒一個敵人,敵人一棵炮彈就打倒三野9個人。

這樣的技戰術水平,這樣的素質和責任心,不打敗仗才是怪事!陳司令已經看到三野部隊的戰術問題了;如我們打仗打三天三夜,消滅敵人二三個旅,打了三四百萬發子彈,實際予敵殺傷只有四五千人,你想多少子彈才打倒一個敵人?平均要一千發子彈,太不合算了.一挺機槍平均打六、七千發子彈,一門炮打三百發炮彈,我們無產階級軍隊怎樣打得起呢?我們計算一個迫擊炮彈等於二個中農生活費,一個山炮彈等於三個富農,我們不知打掉多少中農、富農了。我們每一個戰役戰鬥都是以血肉和敵人拼,傷亡很大,這對老百姓是有罪的。解放區的老百姓把他們的子弟交給人民解放軍,我們要對人民負責任。我們的幹部不會指揮戰士打仗,是以督戰精神來指揮戰士。

一說就是XXX,為什麼不沖!,殺呀!衝呀.亂叫一陣,不知組織火力和使用兵力,只是猛打猛衝,蠻幹,傷亡很大,這是對人民不負責任的態度。所以我們有個神聖責任,就是要提高戰術,減少傷亡,這樣我們才是對人民負責任,不然為什麼打了這樣多的子彈、炮彈,自己傷亡這麼多呢?!但是陳司令不知道怎樣解決這些戰術問題,這是他與林彪的差距。但粟大將似乎連戰術上存在的問題都沒有看到,按理主管軍事指揮的粟應該看到並知道戰術的重要性,可惜,粟似乎沒有時間和精力考慮戰術問題,如果不把它上升到陳司令的"對人民負責任"的政治高度來認識的話,至少可以說粟大將大概確實是才能不夠。七月分兵之敗,開始粟裕代表華野給中央寫個匯報總結,說主要是"戰略上過於樂觀"。譚震林不同意,說戰略上問題不大,主要是組織指揮和戰術上的問題。陳毅當時也認同譚的意見。譚還特地給粟裕寫了一封信,很直率的指出粟裕同志"軍事上常常粗心大意,缺乏遠見""常常只看到一兩步""不能簡單的以樂觀來檢討,這樣不能把問題搞清楚"。三野的"分兵"也並不是配合劉鄧之必須。

配合劉鄧的關鍵是打勝仗,消滅自己面前的敵人,而不是分兵,更不是打敗仗。配合二野的最好辦法是儘可能消滅華東的敵人,不讓它們西調去大別山。可是由於陳粟的打了敗仗,不僅沒有起到配合劉鄧的作用,反而使敵人有能力從華東戰場抽出大量主力國軍去圍剿二野,加大了二野的負擔,使二野蒙受重大損失。七月分兵後三野在華東戰場被動的扭轉並不是靠三野自己打出來的,而是愚蠢的敵人在戰勝了三野後沒有繼續窮追,覺得無事可做,同時二野在大別山吸引蔣介石的注意,於是把屢挫三野的敵整編11師,25師,桂系第7軍等王牌軍都調離開了華東戰場,才使陳粟有了喘息的時機。

所以,三野要感謝二野,二野的損失要算在三野頭上。總的說來,如果毛澤東不要華東分兵,同時派劉鄧或陳謝兵團在敵人後面騷擾配合陳粟作戰,將會大大提高華東戰場我軍的兵力優勢,取得勝利的把握將很大,戰爭進程將明顯加快。但即使華東分兵,劉鄧去大別山,由於華東我軍的軍力本來就很強大,有根據地支持,只要組織指揮得當,也不一定打敗仗,也可以取得比較好的結果。不過,毛澤東雖然有"分兵"的建議但並不是命令,如果有不妥,陳毅粟裕完全可以不分兵。遺憾的是當時陳粟對分兵均持贊成的態度。粟裕其實早就想分兵,魯南戰役前就一直不想與山東解放軍合併,孟良崮戰役前又想過分兵,孟良崮戰役後敵人隊伍密集,仗不太好打,毛澤東又有建議,粟裕正好有了分兵的理由。因此,造成"七月分兵"失敗的原因主要是陳粟才能不夠,沒有能力提出比"分兵"更好的戰略計劃,同時陳粟的戰役指揮水平和部隊戰術水平不夠也是打敗仗的重要原因。
0%(0)
0%(0)
  這位台灣朋友把老毛當成老蔣了 - 香椿樹 12/12/08 (301)
    你自己才是從台灣出來的吧! - sunlight6688 12/12/08 (155)
      這個問題簡單 - good99 12/13/08 (258)
      你沒有回答我的問題:毛為什麼同意批粟大將? - sunlight6688 12/12/08 (400)
        這個問題簡單  /無內容 - good99 12/13/08 (235)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這篇比較“林彪與陳賡的軍事能力”的文
2006: 嚴肅的學術論文:豬就是龍,龍就是豬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