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共建政之初,柯慶施只官拜南京市委書記兼市長,這職位跟他的“黨內老資格”顯然不相稱。眼瞅着資歷比他嫩的人,一個個在新朝都已官居高位;中央的不說了,就說當時中共六個分局的書記高崗、鄧小平、鄧子恢、饒漱石、薄一波等,哪一個在黨內的資格有他老?因此他不免有些失落感。而那時柯已快到“知天命”之年,又不免有種緊迫感:如果再不迎頭趕上,一生的抱負就會付諸東流。柯慶施畢竟念過大學,腦子也轉的快,他縱向橫向一對比,很快便悟到了自己升遷不快的根本原因是過去書生氣太足,跟毛不緊。看看人家劉少奇,入黨不過早一年,原先也在白區工作,由於緊跟毛澤東,在七大提出了“毛澤東思想”並把它寫入黨章,一下子就升到第二把手,那是啥速度呵。毛主席早就說了,路線是決定一切的。啥叫“正確路線”?緊跟毛主席就是最正確的路線。
悟到這一層後,柯慶施就開始緊跟了。果然,他的仕途煥發出了青春,從此一帆風順。1952年10月,柯升任江蘇省委第一書記、省政府副主席;1954年10月,調任上海市委第一書記,後兼上海市市長、南京軍區第一政委、中共華東局第一書記;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58年5月,在八屆五中全會上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65年1月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任命柯為國務院副總理。這一路下來,可謂春風得意,前途無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