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德美夥伴關係是一個穩定的結構。它在冷戰時期和之後的時間裡克服了眾多的嚴峻考驗, 如伊拉克戰爭引起的爭議。直到一年前斯諾登(Snowden)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在德國的監控行為以及所引起的危機不斷升級,才使德美夥伴關係發生動搖。雖然最遲自柏林牆倒塌以來,這段距跨大西洋關係便漸行漸遠,但是這一次,雙方之間的關係真的發展至難以收拾的地步。
當 美國駐柏林大使幾天之內被召見多次時,情況確實是頗為嚴重的。
當德國政府的高層政治家出乎尋常地以異常明確的語言批評美國的行為時,情況着實相當嚴重。
一些觀察員認為,迄今聯邦總理默克爾對美國的監控竊聽行為幾乎是鎮定沉着。如今連很少感情衝動、即便是一年來面對大量有關她個人和德國受到監控的消息也能處之泰然的默克爾,現在也批准將中情局代表驅逐出境,那麼情況確實非常嚴重。
華盛頓無動於衷
指出政治錯誤往往比乍看上去更難,但這一次卻並非如此。自危機爆發以來,華盛頓迄今從沒有認真嘗試至少對德國的憂慮作出回應,更不用說去減輕他們的憂慮。
觀察一下美國政府迄今對德國的擔憂做出的反應,可以用三個詞彙來描述華盛頓的態度:固執,冷漠和無知。
德國政府本對美國沒有太多的期待。最初,當 美國竊聽默克爾總理手機的消息被公開之後,如果美國能真誠地顯示出一點表示遺憾的跡象,即便沒有正式的道歉,或許局勢都將明顯的緩和。但是白宮沒有這樣做,而是繼續保持沉默,並向柏林派出兩名無關緊要的國會議員。
摧毀最後一點信任
對於美國拒絕簽署由德國所倡議、不過從一開始就不切實際的《互不監視協議》,德國也表現沉着。德國政府甚至改為接受一個名為"網絡對話"的替代項目,實際上該項目只是為了掩飾美國不願採取行動的事實。然而,就在首次會議結束幾天之後,再次爆出的美國 監控醜聞徹底摧毀了兩國之間的最後一點信任。
儘管"手機門"事件在全球引起震驚,但是奧巴馬政府顯然認為沒有必要限制在德國的間諜活動--哪怕是為等待危機結束暫時進行的限制,以避免繼續造成信譽損失。如果美國這麼做,這本是一個務實和有遠見的一步,既不會損失華盛頓的任何政治資本,也不會改變它的任何現狀。
但是,前提是需要對德國的觀感有所了解,以及華盛頓的政治領導力和政治意願。而目前顯然缺少這些前提。
德美關係目前正處於一個危險的境地。新的調查結果顯示,德國對美國的信任降到最低點。然而更糟的是,對於冷戰後社會化的幾代人來說,伊拉克戰爭和美國國情局監控醜聞造成的美國負面形象會伴隨着他們成長。華盛頓應該避免這種情況。
作者: Michael Knigge 編譯:李京慧
責編:張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