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日 台湾苹果日报
海牙國際法院南海仲裁庭的判決遲未出爐,南海的局勢依舊風起雲湧。爭議裡的眾行為者,除中國外,大致都在今年完成政府替換,如年初的越南、年中的台灣、菲律賓,以及年尾的美國。在越南,被視為親中的阮富仲連任總書記;甫執政的台灣蔡英文政府似乎仍以維持現狀應對;剛選出來的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則可能走自己的外交道路。這些新領導人是否會為南海帶來新局面,目前還很難說。然而,亞太地區近來出現的海洋爭議,反倒與這些國家無關,乃是處處可見的中國身影。
首先是漁船大戰的老問題。猶記3月時中國漁船於千里之外被阿根廷海警擊沉,雖殷鑑不遠,但利之所趨,總有人前仆後繼,更何況還有國家在背後撐腰。即使如此,亞太諸國,如印尼、韓國、台灣、越南、菲律賓等,過去都有拘捕或驅趕中國漁船的紀錄,且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以韓國為例,在6月中由軍方與海洋警員組成的民政警員(主要是考慮到中國感受)與聯合國軍司令部聯手,首次在漢江河口中立水域驅離中國漁船。
漁船屢屢非法撈捕
所謂的中立水域是指,1953年韓戰停戰協定簽訂後,由聯合國軍司令部管轄。中國漁船長期利用兩韓無權管轄的中立水域,進行非法捕撈。另外,據信北韓將白翎島西部和延坪島附近漁場的漁業權出售給中國,讓中國漁船得以藏匿於此海域,讓韓國十分反感。
在印尼方面,情勢更為惡劣。今年3月印尼海警在納土納群島海域逮捕一艘中國漁船,詎料被中國海警船撞擊,讓漁船得以逃脫。5月,印尼海軍不再手軟,同樣在納土納群島附近,向一艘無視警告的中國漁船射擊,並扣留船隻及船員。長期以來,中國雖表示尊重印尼對納土納群島的主權,但卻以九段線為名,表示事發海域是兩國海洋權益主張的重疊海域,惹得印尼總統維多多(Joko Widodo)親赴前線,傳遞捍衛領土的決心。
更有趣的是,繼俄、中軍艦無預警進入釣魚台島爭議海域後,中國軍艦在6月竟以國際海峽的過境通行權,穿過日本鹿兒島縣南方海域的吐噶喇海峽。很明顯的,此次中國從國際海洋法的寬鬆定義著手,試圖用航行自由之道還施彼身。不過,中國針對的並非日本,而是日本背後企圖重返亞太的美國。
千百年的天朝情結
事實上,中國認為海洋法公約乃是西方主導下的產物,卻刻意忽略當年締結公約的複雜背景:不只是東西兩大陣營角力,更包含先進國家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妥協,而是集體合意的結果,例如菲律賓、印尼就被承認為群島國家(archipelagic state),佔了許多優勢。
說到底,中國所謂的歷史性權利違反海洋法公約精神,這種自古神聖不可侵犯的說法,正是中央之國千百年來的天朝情結與被害遺緒。須知海洋法公約確實有顧及某些沿海國舊有的權利(如創設專屬經濟區)、也讓某些強國犧牲了傳統的海洋自由(限縮競爭性海域)。
俟南海判決出爐,中國也許可開始學會理解什麼是共有物(管轄權以外的海洋)與共同遺產(深海床)的概念。如果中國以一己之私質疑公約的美意與法院的公正,甚至準備軍事化因應,近來更傳出威脅退出海洋法公約的風聲,不啻是動搖海洋國際法的基石,衝突迫在眉睫。
Lucio策略顧問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