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這個“兩條路”系列前面某貼中樓主說過,這兩條路指的是“禍國殃民”的人文主義(具體說就是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之路VS“擺正了人神關係”的宗教改革之路。。。。在上一貼中,樓主進而將英國的崛起和工業革命都歸結為擺正人神關係的英國宗教改革的碩果。言外之意,這種春秋筆法也隨即否定了那條與之對立的人文主義“禍國殃民”之路。。。。然而,歷史真相完全不是如此,甚至事實與其截然相反。。。。
首先,英格蘭的宗教改革有兩個(甚至三個)不同的運動。而樓主帖中僅僅提到其一的那個由亨利八世和伊麗莎白一世所推動的國教化並脫離羅馬教廷的改革,不過是以宗教改革為名,行權利鬥爭利益洗牌之實,最後新瓶裝舊酒,以王權取代教權而已。樓主將英國崛起和工業文明之功歸於這種歷史上曾經上演過無數次的封建權鬥,其實並不能達到其對“禍國殃民”的人文主義批判的目的(其實,樓主大費筆墨的神職婚姻合法化本身就不折不扣是源於人文主義),反而是否定了加爾文主義等等真正貨真價實的宗教改革(比如,人們不禁要問,加爾文主義在日內瓦怎麼沒搞出工業革命?)。。。。
英國當年另外一個宗教改革運動是加爾文派清教徒運動,所謂”清教“就是清除(反對,最後以清教徒革命戰場上說話)被樓主捧上天的國王的那的那個掛羊頭賣狗肉的所謂”新教“。而在英國崛起和工業革命中均功不可沒的蘇格蘭(當年還未與英格蘭合併)則有着後來與英王聖公會勢不兩立的蘇格蘭長老會的宗改運動(前幾天我跟帖中曾提到紅脖子誓約派,蒸汽機發明者瓦特的父輩)。清教徒和蘇格蘭長老會後來構成了美國獨立運動的主導。
現在回到英國的崛起和工業革命,如果列原因可以列出一大堆,比如其海洋文化,伊麗莎白一世(其實是其樞密院)高超的馬基雅維利權術,蘇格蘭長老會的讀聖經運動推動了文化普及,沒收天主教會領地後的圈地運動對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適應,等等。。。但是,英國崛起和工業革命的主要的因素之一恰恰是被樓主稱之為“禍國殃民”的人文主義運動及其後續的英格蘭和蘇格蘭啟蒙運動思想。比如,據我所知,大部分對英國崛起起了重要作用的英格蘭和蘇格拉的思想家,科學家,發明家(洛克,休謨,亞當斯密,吉本,牛頓,哈雷,瓦特,等等等等)都是深受人文主義影響而從各自的基督教派轉為自然神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