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回憶:誰拍下了紫禁城第一張照片
送交者: 西景 2015年10月11日20:45:5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1839年8月19日,法國科學院向世界公開了“達蓋爾銀版攝影法”,攝影術由此誕生。三年後,這項嶄新的技術就搭上19世紀歐美國家海外擴張的便車,隨着殖民者的堅船利炮一同來到了中國,中國近代的照相館以及最早一批的老照片就誕生於1850年代前後。

1860年,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皇帝逃跑,政權面臨隨時顛覆的危險局面。一紙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讓清政府得到了喘息的機會,昨天的兵戎相見變成了今天的“友邦情誼”,一萬餘名滯留北京的聯軍官兵頓時成了街頭的遊客,一向對洋人封閉的北京城門戶洞開。

聯軍士兵與軍官雖然可以在北京城內自由行動,但由於中國官員的堅持,他們始終無法靠近紫禁城。10月25日,在恭親王奕?的安排下,兩國使團中的高級人員曾進入皇城參觀,正是因為恭親王的這一決定,英軍中的隨軍攝影師、意大利人費利斯·比托拍下了咸豐時代北京皇城的歷史風貌,這是紫禁城最早的歷史影像。

比托在中國時留下的影像(1860年5月24日)
費利斯·比托:拍攝紫禁城的第一人

費利斯·比托1832年生於威尼斯,早年隨父母遷居科孚島,後又遷往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1850年代早期在那裡開始從事攝影。因為曾參與拍攝了包括克里米亞戰爭(1856)、印度大起義(1858)、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馬關戰爭(1864)、朝美戰爭(1871)、蘇丹起義(1885)、緬甸兵變(1886)等發生在近東和遠東的諸多戰事,比托成了19世紀最為著名的戰地攝影師。當然,他的攝影作品並不局限於戰爭題材,還留下了大量的風景和人物照。

大沽炮台失陷紀實照片(1860年8月21日 ),比托攝
1860年3月,比托與英軍統帥格蘭特同船抵達香港,在這之前他剛剛成為了不久之後侵略中國的英國遠征軍的一員。然後隨軍一路北上,於6月末到達大連灣,8月初由北塘登陸,並在8月21日聯軍攻陷大沽炮台後拍攝了一組反映炮台內部激烈交戰之後血腥慘烈場景的紀實組照。這組照片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反映真實戰況的戰地攝影作品,給世人的視覺衝擊足以震撼心靈,雖然拍攝者身為侵略的非正義一方。隨後,比托即隨軍到了北京,在這裡他為紫禁城拍攝了一組照片,這是紫禁城影像史上的首次亮相。

瓊華島東面(左)和南面(右),比托攝
現存費利斯·比托於1860年秋天拍攝的北京皇城照片有大清門(六聯全景照)、天安門金水橋、午門、大高玄殿習禮亭、景山紫禁城鳥瞰(雙聯全景照)、瓊華島東面、瓊華島南面等。其中大清門、午門、景山紫禁城鳥瞰三張涉及紫禁城建築,可以確認是歷史上最早的一批紫禁城照片,但比托拍攝它們的準確時間尚需做一番考證。

根據英國特使額爾金與法國使團成員克魯勒的記述,英使團曾在11月1日和7日兩次進入北京皇城遊覽,1日的目的地僅限景山、北海兩處;7日的參觀是與法國使團一起,在欽差大臣恆褀的帶領下由“皇城南門”(克魯勒語)出發,穿過金水橋、天安門、端門到達紫禁城的正門午門。恆褀當時以宮中尚有宮眷居住為由,拒絕了使團人員進入皇宮參觀的要求,但特許他們在午門門洞中窺探紫禁城的第一進院落。然後一行人繞過紫禁城,登上景山,站在萬春亭上眺覽皇宮,隨後又來到西苑,在瓊華島結束了這次難忘的遊覽。

值得注意的是,克魯勒11月7日的遊覽回憶與比托現存皇城照片的拍攝內容驚人地一致,同樣都是大清門——天安門——午門——景山——瓊華島的順序,但是我們還不能據此斷定比托參加了這次遊覽活動。2005年,《Felice Beato en Chine:Photographier la guerre en 1860》一書引用《Campagne de Chine 1860》照片冊所錄比托拍攝的皇城照片是在1860年10月29日,署下這一時間的照片有午門、景山紫禁城鳥瞰(雙聯全景照)、瓊華島東面、瓊華島南面四張,由此我們是否可以確認比托皇城照片的拍攝時間為10月29日呢?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首先,我們不能確知10月29日的記錄是否出自比托之手,即便是其親筆所記,亦出現過時間標註有誤的情況。其次,在法國特使葛羅與瓦蘭·保羅等多人的記述中,10月29日這天,法國人在位於宣武門附近的天主教堂內舉行了慶祝教堂歸還教會的祝聖儀式,他們不約而同地記下這天下起了晚秋的凍雨,但在比托的照片上,我們絲毫看不出地面上有任何下過雨的痕跡,尤其是午門一張,照片上強烈的光影對比說明拍攝時的光照非常充足,這天必然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晴天。再有,根據比托現存皇城照片我們知道其拍攝路線已經深入到皇城核心區域,據聯軍中多位親歷者的回憶來看,當時皇城核心區的封閉狀態不可能讓比托隨意遊走和拍照,其自行進入皇城禁區是不可能的。更大的可能是其與英國使團一道,在中國官員的陪同下完成了照片所示的行程並拍下照片。所以,這一系列照片的拍攝時間應該是在《北京條約》簽字後至兩國特使離京的10月25日至11月9日之間。

憑藉比托拍攝的皇城照片,再根據克魯勒的記述我們可以做一大膽還原:那天比托與使團成員一道,在中國官員的帶領下從大清門出發,依次參觀了大清門、千步廊、天安門、端門,一行在午門前停留,近前窺看太和門廣場,然後繞過紫禁城登上景山,過大高玄殿,由陟山門進入北海,登瓊華島後結束行程。

我們可以想象的是,當使團人員從容參觀的時候,比托要攜帶笨重的濕版相機和充當暗房的帳篷,每到一處攝影位置,都要操作一遍相當複雜的拍攝流程,這些珍貴的歷史鏡頭是需要比託付出極大的艱辛才能夠留存於世。

155年前的紫禁城什麼樣?

大清門(1860年10月25-11月9日),比托攝,拍攝地點:正陽門城樓北側
這張六聯全景照片以皇城正門大清門為中心,東西兩個方向延伸至崇文門和宣武門,兩門之間東西江米巷一帶的官舍民居盡數收入鏡頭。透過大清門,天安門和太廟大殿頗為顯眼。北側,紫禁城的形象依稀可辨。尚可辨認出的建築有:午門西側燕翅樓、西華門、東華門、角樓(四座均可見)、雨花閣、奉先殿、皇極殿。這些因拍攝距離原因而略顯模糊的皇宮輪廓是歷史上最早由照相機拍攝出的紫禁城影像。

午門(1860年10月25-11月9日),比托攝,拍攝地點:闕左門南側

這是最早的紫禁城單體建築照片。照片中的午門和門前廣場與今日相較變化不大,只是匾額處尚保留着滿漢文並列書寫的格式。如照片所示,午門崇台的外立面斑駁不堪,正脊兩端螭吻殘缺,五鳳樓與大殿之間的連廊也是門扇缺失,陳設在這裡的當年在重大典禮時敲擊的鐘鼓似乎隱約可見。面對着破敗的皇宮大門,瓦蘭·保羅記道:“皇帝不在時,任何人都沒有進入皇宮的權力,因此我們只能參觀紫禁城門外的部分。在初建時,這些宮殿極為奢華,現在看上去卻年久失修,狀況堪憂,一片破敗不堪的景象。”克魯勒的形容更加直接:“至於紫禁城,大家眾口一辭,都說那是一處廢墟。”這些描述與六十多年前馬戛爾尼使團成員的看法如出一轍。

景山紫禁城鳥瞰(1860年10月25-11月9日)比托攝,拍攝地點:瓊華島正覺殿稍東
這是最早的紫禁城全景鳥瞰照片——景山紫禁城鳥瞰(雙聯全景照)。這張雙聯照片以全景的視角將紫禁城、景山、大高玄殿和北海東部諸景囊括在內,層次鮮明,環境肅穆,紫禁城的莊嚴靜謐與園林的婆娑樹影配合得相得益彰。遠處的皇宮雖然大門緊閉,但眼前鱗次櫛比的大屋頂與婉轉幽深的巷道讓觀者充滿異域的幻想,這張照片完全平復了參觀者禁止入內的遺憾。我們應該慶幸紫禁城沒有淪為圓明園的命運而化作斷壁殘垣,要知道火燒皇宮在當時也是額爾金的一種選擇,法國公使葛羅曾建議其焚毀紫禁城而不是圓明園,英國首相巴麥尊亦為沒有搗毀紫禁城而失落不已。(轉自凱風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有人把朝鮮當禮物送給韓國
2014: 習大大把馬雲藏起來了?
2013: 張國燾反共以後
2013: 朝鮮政權是否可能突然垮台?
2012: 提到“改革”老百姓就膽戰心驚
2012: 從江青同志湊不夠膠捲錢談起
2011: suibian2009: 辛亥革命是倒退
2011: 雙十節在北京被記者猛拍照的焦點人物江
2010: 連環畫:《江澤民其人》第七卷 荒淫無
2010: 清末最後十年的改革為什麼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