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珠海第一任書記吳健民率部襲擊公安派出所
發帖者:奇襲 (時間:2015-10-20 06:25:32)
--------------------------------------------------------------------------------
http://www. 【】
1945年,吳健民任韓江縱隊第一支隊政委。1945年6月,在他的領導下,抗日武裝奇襲東鳳戰鬥大獲全勝。東鳳位於韓江邊,是汕頭至潮州護堤公路線上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設有一個日偽警察所,駐有20多名全副武裝的日偽警察,他們為虎作倀拘捕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還勾結稅務所,盤剝百姓。吳健民領導遊擊隊員事先對奇襲路線進行了周密的部署,戰鬥僅半個小時就順利拿下目標,繳獲一批槍支,送到鳳凰山上的游擊隊員手中。
五鄉祠有何魅力?竟讓新中國的二位總理、三位元帥垂青?
發帖者:惠來 (時間:2015-10-20 06:13:04)
--------------------------------------------------------------------------------
http://www. 【】
五鄉祠有何魅力?竟讓新中國的二位總理、三位元帥垂青?
http://www.redsh.com/a/20150924/170518.shtml
惠來“五鄉祠”(吳氏宗祠)擁有八百多年歷史,接待過周恩來、彭湃、徐向前、賀龍等革命同志,是歷史文化遺產也是紅色革命遺址。是什麼讓這些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聚集於此,又是什麼讓誕生一門忠烈的紅色革命祠堂變成了停車場?
據《惠來縣誌》記載,1923年至1949年間,以廣東省揭陽市惠來“五鄉祠”為據點,惠來縣革命先烈與周恩來、彭湃、徐向前、賀龍、聶榮臻、葉挺、郭沫若等同志一道帶領惠來人民進行了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解放了惠來,開闢了潮普惠大南山革命根據地,成就了中共惠來縣紅色革命的偉大篇章。
為了中國的解放事業,惠來“五鄉祠”後人吳氏英烈用鮮血染紅了惠來城。
據《惠來英烈傳》記載,1928年3月中共東江特委及中國工農紅軍二、四師發動的惠來武裝暴動勝利後,國民黨糾集重兵反撲。同年8月,在掩護彭湃等革命同志轉移途中,吳乃梁、吳應丁身負重傷被捕,經受日夜嚴刑拷打,堅貞不屈。敵軍將兩位烈士的頭顱砍下帶回惠來城示眾,兩顆血淋淋的首級掛在南城門上三天,不停地滴血,慘不忍睹。吳乃梁犧牲的第二年春天,大哥吳乃棟和年僅27歲的弟弟吳乃桐相繼被敵人殘忍殺害。五兄弟三個犧牲兩個不知所終,留下一門孤寡。
1935年深秋,剛滿25歲的紅軍女戰士吳娥(又名林娥)被國民黨用鐵絲穿過手掌押往刑場,一路高唱革命歌曲,被敵人打得血流滿面,仍高呼“共產黨萬歲!”“紅軍萬歲!”直至英勇就義。短短二十餘年間,吳氏一門青年烈士吳開振、吳承達、吳溪、吳德山、吳亞凱、吳增達、吳龍波等數以百計的“五鄉祠”後人前赴後繼、壯烈犧牲、大義凜然、捐軀報國。
據吳氏家譜記載,“五鄉祠”初建於宋淳熙丙申年(公元1176年),由福建庠生吳善士創建,歷經宋、元、明、清、民國諸朝代,至今已有839年,比惠來置縣(1524年)還早348年。在白色恐怖年代曾因吳氏子孫參與革命活動被軍閥縱火焚燒,1935年,由五鄉鹽民曬鹽籌款和海外華僑集資修復。
2010年,“五鄉祠”在第三次文物普查被廣東省文化廳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點”,並選入《惠來縣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集》。同年,被審定為革命遺址,選入全國革命遺址普查成果叢書(總第20卷)。已被定為不可移動文物和革命遺址的“五鄉祠”,為何三年後被全部拆除?
事情還得從“五鄉祠”被惠來縣政府“借用”說起。解放後,惠來縣貧困落後,各部門基本沒有辦公場所。為支持新政府建設,五鄉吳氏子孫把五鄉祠無條件“借給”縣政府機關辦公。“五鄉祠”先後成為惠來縣公安局、法院、司法局的辦公場所。曾在此辦公的退休幹部表示“五鄉祠”多次被政府改建。1974年,“五鄉祠”後廳部分被改建;1981年,被大部分拆除改建成樓房。2013年,縣政府將其全部拆除,闢為停車場。
六十多年來,當地政府以“歸公沒收”的名義久假不歸。解放初期時任惠來縣委書記、原廣東省司法廳副廳長林史表示:“1952年,土改基本結束,縣委並沒有討論過沒收五鄉祠的問題。”
在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做出偉大貢獻,特別是在南昌起義南撤階段起到重要作用的紅色祠堂,如今被三米高牆築起,圈入縣委大院內。一堵無情的三米高牆,阻斷了世人瞻仰先烈的去路,也粉碎了三十萬海內外吳氏子孫的心。
“五鄉祠”既是歷史遺產,又是紅色革命遺址,誕生過無數志士仁人,是惠來城人民景仰的精神聖地,是潮汕地區歷代經濟發展水平的象徵和民俗文化的代表。它一直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詮釋着粵東地區的文明。
林史表示:“遵循習近平同志‘領導幹部要樹立法治思維、法治方式,依法辦事講話精神’,從大局出發,支持修復惠來縣紅色革命遺址‘五鄉祠’義舉。如果此事辦成,中共惠來縣委必會在群眾中樹立起良好形象。”
原國務院副總理吳桂賢2010年在惠來縣參觀時評價:“吳氏宗親為革命做了貢獻,特別是當時救周總理。”修復“五鄉祠”,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繼承和發揚革命優良傳統,將對愛國主義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銘記過去,傳承歷史,以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為契機,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有效開發利用紅色文化資源,促進紅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才能更好的建設現在,開創未來,服務社會。
修復“五鄉祠”,弘揚光榮的革命歷史,不僅是惠來人民的驕傲,也是對革命先烈的肯定,乃大勢所趨,不容漠視。充滿紅色印跡的革命遺址“五鄉祠”能否得到修復,富有區域特色的古今文化能否重現於世人面前?政府的態度將決定着“五鄉祠”的命運。
- See more at: http://bbs.creaders.net/tea/bbsviewer.php?trd_id=1098667#sthash.ox1SfpSE.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