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歷史潮流”中逆行者袁世凱
送交者: 花蜜蜂 2016年05月31日18:49:54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在共識網讀到一篇文章,是分析袁世凱當年搞“帝制”自己當“洪憲皇帝”究竟是受誰都“蠱惑”影響,指出袁世凱完全是自己的原因而不是接受了誰的影響。原文如下:

楊度害死了袁世凱嗎?

2016-05-10 13:54:27   作者:羽戈

1916年6月6日上午十點,袁世凱病逝。他留給那個崩裂的世界最後一句話,不止一個腳本,最流行的說法,無疑是那句“他害了我”。與此呼應的是,時人紛紛認為袁世凱晚年為小人所誤,以至不得善終,如張一麐稱袁世凱復辟帝制純屬“為小人蒙蔽”,曹汝霖稱袁世凱“一世英主,惑於僉壬”(“僉壬”即小人),張謇論袁世凱,有“三十年更事之才,三千年來未有之會,可以成第一流人,而卒敗群小之手”之言。那麼,袁世凱口中的“他”與時人眼裡的“小人”“僉壬”等,到底是誰?

不妨參照其同時代人的答案。張瑞璣《吊袁項城》詩云:“有子不才誤劉表,失計無端聽蒯通。”“有子不才”暗指袁克定,謀士蒯通影射楊度。後世論“他害了我”,往往將矛頭指向這二人。

楊度害死了袁世凱麼?抑或換一種問法:袁世凱復辟帝制,身敗名裂,憂憤而死,楊度該承擔多少責任?要回答這些問題,得從楊度與袁世凱的交誼說起。

1908年4月20日,楊度仕清,“在憲政編查館行走”。從通緝犯到朝廷命官的轉型,有賴於張之洞和袁世凱這二位大佬聯名保薦,稱楊度“精通憲法,才堪大用”。這是二人交誼之始,楊度是千里馬,袁世凱可謂伯樂。此後,楊度在北京宣傳憲政、呼籲開國會,深得袁世凱支持。不過,彼時楊度只是袁世凱所網羅、延攬的人才之一,尚未進入袁氏夾袋,他們的關係談不上多麼親近。

1909年1月2日,清廷下旨,以袁世凱“現患足疾,步履維艱,難勝職任”為由,除去一應官職,令其回籍養病。得勢則門庭若市,失勢則門可羅雀,一貴一賤,交情乃見。1月5日,袁世凱黯然辭京,前往車站送行者寥寥無幾,嚴修便是其一,據其日記,送行者中,出現了楊度的身影。據陳灨一《新語林》,袁世凱與嚴修、楊度之間還有一段對話。袁世凱說:“二君厚愛我,良感,顧流言方興,或且被禍,盍去休。”嚴修答:“聚久別速,豈忍無言!”楊度答:“別當有說,禍不足懼。”這樣的姿態和言辭,不由袁世凱不感念萬分。

劉成禺《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雲,攝政王載灃本來已動殺心,欲以“攬權跋扈,植黨營私”為名,直接除掉袁世凱這顆眼中釘,他擬了一道嚴旨,請楊度“酌改”,楊度不從,稱新君初立,不宜殺戮,何況袁世凱謀逆,未有實跡。被攝政王斥退之後,楊度趕緊通報袁世凱,建議他運動慶親王奕劻、張之洞、鹿傳霖等軍機大臣為之轉圜。對於這則史料的真實性,我一直持懷疑態度,按照清朝的政治規矩,聖旨之“酌改”,該從軍機處找人,當時楊度供職於憲政編查館,既非領導,而且不受重用,“酌改”這等要事,哪裡輪得到他呢。

當然,哪怕沒有這一節,卻不妨礙我們推論:楊度與袁世凱關係之升溫,恰在1909年初,車站送別,使楊度得到了袁世凱的深度信任。這一伏筆,於兩年之後發酵:當楊度聽說了武昌起義爆發的消息,即刻從北京南下,直奔彰德洹上村,拜會在此低吟“野老胸中負兵甲,釣翁眼底小王侯”的袁世凱,為其出謀劃策,自此成為袁世凱的幕僚和心腹。這之後袁世凱許多重大抉擇,皆與楊度有關,如清廷起復袁世凱,授其為湖廣總督,領軍平叛,王錫彤、楊度等都認為不宜從命,而應靜觀其變(據白蕉《袁世凱與中華民國》,“當參議院選出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臨時政府即派遣專使蔡元培、汪兆銘等赴北京歡迎袁世凱來南京就職。袁氏固憑藉北洋勢力,不欲南行者,用楊度計,嗾令第三鎮曹錕所部於二月二十九日晚在北京譁變……”此說待考,兵變一事,袁世凱未必知情,一說是袁克定的手筆,不過楊度一向與袁克定過從甚密,他若向袁克定獻計,亦屬可能)。

然而問題恰恰出在這裡。就二者的關係而論,許多人都以為,楊度乃是袁世凱的軍師、帝王師、“第一幕僚”等,他的名作《君憲救國論》,被視作袁世凱復辟帝制的信號彈和導火索。後來黎元洪發布大總統令,懲辦帝制禍首,列出八名要犯,楊度排名第一,堪稱禍首之首,這在一些人看來,足見楊度與袁世凱、洪憲帝制的關係之深切。基於此,“他害了我”之“他”,在後世的揣測之中,直指楊度,以至楊度不得不在挽袁世凱聯中自辯:“君憲不負明公,明公實負君憲,九泉之下,三復斯言。”

對此,我們至少需要分辨三點。首先,楊度的確是袁世凱的幕僚和心腹,然而,袁世凱的幕僚和心腹,卻不獨楊度一人。當年袁世凱手下有“九才人、十策士、十五大將”之說,縱使是閒人的杜撰,足見袁府人才之盛。這其中,單論文士,徐世昌、趙秉鈞(此人文武雙全)、楊士琦、阮忠樞、梁士詒、張一麐,與袁世凱的親信度,以及袁世凱對他們的倚重,都在楊度之上。若把幕僚排隊,楊度尚在第二層,他欲向袁世凱施加影響,有時還得借重他的師兄、曾擔任總統府內史的夏壽田。

進一步講,即便楊度是袁世凱最親信的幕僚,袁世凱便對他言聽計從麼?須知袁世凱為人,果於自信,極具主見,從不輕易受人左右。黃遠生曾道:“(袁世凱)自以閱歷深,氣魄偉,平生歷史宏富複雜,舉世無二,除左右馳驅效死力者外,皆以豎子視之,而不悟今日潮流之不可抗。其左右亦無敢進言者,諛言日至,而忘其非。”(“舉世無二”一說,可證以袁世凱之言,復辟帝制之前,他曾對徐世昌說:“予自問,雖才不足望古人,而並世似無居予右者……”)驗之於歷史,可知黃氏之言何其精準。

拿袁世凱復辟帝制來說,其時趙秉鈞已經去世,徐世昌含糊其辭(可歸納為三不政策:不贊成、不反對、不參與),梁士詒、張一麐皆表反對(後來梁士詒被迫贊成),論分量,這些人的話顯然都重於楊度,卻因不合袁世凱心意,統統被拋諸腦後。反過來講,袁世凱稱帝,不是因為採納了楊度的意見,而是因為他本來便作如是想,假如他不願稱帝,哪怕楊度再寫一百篇《君憲救國論》,都將歸於徒勞。故而陶菊隱說:“若以行為而論,籌安會自為禍亂之媒,是奉袁的命令以行之,袁早有帝制自為之心,並非由楊把一顆做皇帝的心,勉強裝在袁的心腔內,則楊之罪亦止於‘逢君之惡’耳!”就此而言,《君憲救國論》的效用,恐怕連推波助瀾都算不上,而是與古德諾《共和與君主論》一道,淪為袁世凱試探輿論的工具。

袁世凱之自負,在復辟帝制失敗之後,表現為一種擔當。他請張一麐起草撤銷帝制的告令,張一麐安慰他,稱“此事為小人蒙蔽”。他則道:“此是予自己不好,不能咎人。”待張一麐起草完畢,交他審閱,他將譴責帝制派的語句統統刪去,其申令雖有推卸責任之語,卻也明確表示:“誠不足以感人,明不足以燭物,予實不德,於人何尤?”後來他還對張一麐說:“我歷事時多,讀書時少,咎由自取,不必怨人。”由此種種,可知袁世凱並未諉過於人,“猶是英雄氣概也”。王錫彤也說,袁世凱“大過人處在肩頭有力,絕不諉過於人”。

這便令我懷疑,袁世凱死前到底有沒有說過“他害了我”,因為這句話,與袁世凱三番五次強調“不能咎人”“不必怨人”的情節嚴重不符。相形之下,另一版本也許更加可信。袁世凱臨終之時,徐世昌、王士珍、段祺瑞等人守在身邊,徐世昌問:“總統還有什麼交代嗎?”袁世凱竭力吐出兩個字:“約法。”我讀過的可信度較高的袁世凱傳記,幾乎皆采此說,陳志讓《袁世凱傳》將“約法”翻譯為“立憲”,毋寧更為傳神。堪為註腳的是,袁世凱死後,張一麐在其案頭發現了一副對聯:“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

張瑞璣詩云:死不灰心真健者,生能悔過即英雄

責任編輯:實群

~~~~~~~~~~~~~~~~~~~~~~~~~~

蜜蜂的評論:

文章分析得很好,袁世凱搞帝制是他本性使然。中國歷史一直循環不變,革命的目的就是“取而代之”自己當皇上。袁世凱可能是最後一個,這很正常。

袁世凱參與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王朝,是利用革命勢力,他自己本身從來就不是革命黨人。後人覺得他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當皇上”?是因為後人們要用“革命潮流”目標來理解他。他本來是一名野心勃勃的舊官僚,辛亥革命給了他不用武力就脅迫清廷下台,搶過皇冠自己戴上,何樂而不為?

當時的革命黨人雖然聲勢浩大,看起來“浩浩蕩蕩”。如果真正遭遇袁世凱指揮下軍事力量的反撲,會不堪一擊。孫中山是何等明白人,當然,他們也是有約在先,袁世凱是湊巧趕上他的“驅逐韃奴,恢復中華”的最低綱領,所以,孫中山讓大總統位於袁世凱,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王朝的目標達到了。

但是,寄託希望於袁世凱“建立共和”就太過一廂情願了,就好像讓別家女人為你生娃,袁世凱不可能為革命黨生一個“憲政娃娃”。

再有,所謂“憲政共和”是“歷史潮流,浩浩蕩蕩”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要不是袁世凱生命有限,還難保這個“歷史潮流”怎樣“流”呢!如果認真研究近代史,就知道這點;共產主義革命也是時代潮流“浩浩蕩蕩”過來的,毛澤東生命有限後繼無人,鄧小平為“共產主義”劃上了句號。“獨裁權貴”“資本主義”也是“浩浩蕩蕩”過來了,還會過下去。

當然我們也要問:中國百年來人們追求的“憲政共和”究竟是什麼樣的“憲政共和”?“憲政共和”是歷史必然嗎?中國必須要“憲政共和”嗎?中國革命勝利七十年來,“憲政共和”了沒?哪一天,中共不在了就一定會“憲政共和”嗎?········

嘿嘿!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忽必烈進攻日本,目的是消耗掉南宋的俘
2015: 講點共濟會幾大長老的內幕,不信勿罵
2014: 震驚:1979年鄧小平訪美遇刺內幕
2014: 咸豐帝選妃遭少女當眾辱罵內幕
2013: 東方日報:賣兒鬻女何時了,兒童悲歌知
2013: 新型領導性國家--美國--的出現
2012: 深切紀念在1989年六四慘案中死難的同胞
2012: 「六四」坦克上街的技術合理性分析
2011: 現在網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中共賣國辯
2011: 內蒙外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