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一評張戎的“毛傳”
費了這麼多功夫把張戎的《毛:鮮為人知的故事》總結了一遍,終於可以寫幾句評論了。
很多人已經指出了張戎這本書的不足之處。以嚴格的學術標準來說,書中舉證不嚴謹,很多證據屬於道聽途說或者斷章取義,因此結論也就經不起推敲。有人說張戎這本書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故意搞些聳人聽聞的理論來吸引眼球賺大錢。
書中引起爭議最大的幾處包括:飛奪瀘定橋的戰鬥是否發生過、長征時蔣介石是不是故意放走了紅軍、書裡說的幾個“紅色代理人”是否確有其事、王明是否被人下毒等等。在張著中,這些論點可以說是首次提出,但是都難以被大多數學者接受。尤其是張戎稱胡宗南是個紅色代理人,說白了就是中共間諜,這點引起胡宗南後代的強烈不滿,以至於該書的中文版差點夭折。胡宗南的兒子胡為真幾次要求張戎刪掉有過胡宗南的章節,遭到拒絕,結果搞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不敢出這本書,後改由香港的開放出版社出版。
網上可以找到很多反駁張戎這本毛傳的文章。但是遺憾的說,中文網上比較認真的批評不多,大多是籠而統之地來個全盤否定。有的評論抓住書中那幾處明顯說不通的地方(胡宗南是共黨間諜之類),然後就說推而廣之地說張戎的整本書都不可信。有的文章對張戎的敘述完全置之不理,自說自話地論述毛澤東如何是一位偉人。還有些則是漫罵,對作者進行人身攻擊。我在中文網上看到的反駁文章中,寫得最好的是金小丁的評論,文中選取了張著中的17個說法,逐一加以反駁。還有些中文作者的評論,比如章立凡的《歷史不是小說家言》,也算態度平和,批評中肯。
西方學者中,有幾位則拿出了非常嚴謹的治學態度來批判。有名的漢學家黎安友(Andrew Nathan)寫了文章Jade and Plastic,很詳細地列舉了張著中那些取證靠不住的地方。該文指出,那些匿名採訪、未發表的文件,都是張著中的證據,但都無法讓別的學者進行檢查。有些結論則是對證據進行了歪曲。例如張著中說毛在國民黨內曾受汪精衛的青睞,但實際上汪不過是提拔了包括毛在內的一大批共產黨員,並沒有對毛有什麼特殊照顧。張著中說毛在瑞金時期曾經私藏了一批財物,其證據雖然有四個之多,但沒一個靠得住。
在網上還找到澳大利亞的一位亞洲研究專業的講師 Kaz Ross(在University of Tasmania)的文章,對張著的批判更不留情面。她沒有停留在細節上,而是着重分析為什麼這本書會成為西方最受歡迎的讀物之一。Ross注意到西方的大眾媒體對這本書的態度與學者們很不一樣。顯然張戎的書很能迎合西方口味(真是廢話),Ross指出這類書並不是真的發現什麼新東西,而是再一次驗證了西方人已知的論調--毛是個惡魔。Ross還聯繫張戎的前一本暢銷書《鴻》,認為張戎對中國政治根本就缺乏洞察力。
Ross又指出了幾乎所有的傳記文學的一個通病:在傳記中,發生過的事情往往帶上了目的性,被賦予了“意義”,因而傳記幾乎不可避免地會被寫成“故事”(這並非Ross本人的原創觀點,她也是引述法國學者Bourdieu的意見)。在張著中,把歷史當成故事來寫的傾向的確非常明顯,而且張戎幾乎是故意為之。所以張戎筆下的毛總是顯得處心積慮、老謀深算,簡直連張國燾的出走、劉志丹、項英的死,都是他假手別人來剪除政敵,親弟弟毛澤民的死就正好被用來播種對蔣介石的仇恨。這種寫法的確損害了張著的嚴肅性,讓這本書變得歷史不象歷史,文學不象文學。這是個很大的遺憾。
儘管張戎這本毛澤東傳記有這麼多硬傷,但我仍然認為這是本值得一讀的作品。我對此書給予正面評價,認為優點大於缺點,讓讀者有機會從反面重新認識毛澤東。即使是對此書最為嚴厲的批評,主要也是集中在那幾件事情上:瀘定橋戰鬥到底是否發生過、胡宗南等幾個人是不是紅色間諜、毛是否指使醫生對王明下毒等。其實這些都是枝節問題,被反對者抓住進行反覆批駁,已經顯得不成比例。
相反,書中對毛所做的最為嚴厲的批判卻是基本上站得住腳的。比如張戎說,毛對中國的農民並多少無同情,書中有大量例子證明這一點。在瑞金時期,在延安時期,毛領導的中共政權都對農民大規模地征糧、征夫。49年後對農民的剝奪更是嚴酷,各種政策也對農民充滿歧視。權力鬥爭伴隨毛政治生命的一生,毛從一開始就對打擊異己毫不留情,在瑞金時期發起血腥的打AB團運動。毛對建立個人崇拜不遺餘力,從延安整風時起就一直往這個方向走,到晚年的文革時期達到登峰造極。毛對暴力的推崇在年青時就已經顯露。
雖然這些論點並不新鮮,但象張著這樣有系統地把毛的這些污點都串起來卻仍很難得。張戎顯然沒打算給毛的一生作全面總結,而是有意識地完全站在反主流的立場,對毛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負面評價。在多如牛毛的以正面讚美為主的毛傳當中,從反面出發往往能給人一個全新的視角,啟發人們從反面來理解一些歷史事件。例如張戎說遵義會議後毛重新掌握了軍隊,此後一系列行動並不是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而是禍害了紅軍禍害了黨,是為了避免與強大的張國燾會師,才在山裡轉來轉去,想盡辦法拖延着不肯去四川,結果給紅軍造成重大損失。再比如中共的“七大”、“九大”等都不是按時召開,也是因為毛沒有把握,怕自己被選下去才拖延着不開會。
對於建國後的歷史,張戎筆下有一個反覆強調的主題,就是毛為了發展軍事工業、為了達到自己稱霸世界的目的,一切都可以犧牲。人們熟知的三年大饑荒,雖然現在左中右各派基本上都承認毛應負主要責任,但一般人的看法是毛好大喜功,屬於好心辦了壞事,但是張戎連這點都給予否定,認為毛從來沒有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首位,他希望糧食高產的真實目的是出口換匯,然後拿錢搞軍工。對於這點,金小丁在文章中給予了駁斥,不過他的反駁主要圍繞着字面意思打轉轉,並未觸及問題的實質。
當今國內比較有名的右派分子徐友漁對張著給予高度評價。他說張戎的書是“各種毛傳中最真實的一本”。徐友漁舉出自己看過的幾本毛傳,其中大多數是西方人的作品,他說:“這些傳記和故事各有優缺點,但通病是有意無意地、程度不等地美化了毛,對其惡行不是緘口不言,就是曲意辯解,當然,其中有的作者不是有意為之,而是受認識或材料的局限”。有意思的是,有人批評張戎根本不理解中國政治(比如上面提到的澳洲學者Ross),但徐友漁卻說張著能把毛寫得這麼真實,“也來源於作者對中國實際情況的了解和對毛的本性的洞察”。
的確,對毛澤東不應該神化,也不應該鬼化。可是神化和鬼化總是成雙結對。有那麼多的神化作品,在破除迷信的過程中,鬼化作品恐怕是免不了的。張著對毛的鬼化儘管有失公正,卻很有水準。拿一點歷史的眼光來看,就更應該肯定張著的積極意義而不是急着揪小辮子。在當今的中國,毛澤東遠遠未被被拉下神壇。其實這項艱巨工作才剛剛開了頭,首先是李志綏的回憶錄,接下來就是張戎的這本書。張戎的書不是嚴格的歷史,然而惟其如此,能夠寫得更加通俗、更突出重點,能夠在普通讀者當中傳播得更遠。是焉?非焉?
把毛拉下神壇,這工作很重要。我並不主張對毛全盤否定,相反我認為毛的功還是大於過的,不過這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我只是主張徹底地打破毛澤東神話。不破除對毛的迷信,中國在世界上的角色就會永遠尷尬。如果一個輕視百姓福祉乃至生命的大獨裁者,卻被這個國家的國民奉為國寶,那麼這個國家在世界舞台上究竟是怎樣一付形象呢?
即使不考慮洋大人們的觀感,只遵循國內政治發展的軌跡,對毛的深入而嚴肅的批判也勢在必行。張著至今沒有獲准在國內公開發行,不過國內卻有學者寫出另一部以否定毛澤東為主的專著,這就是辛子陵的《紅太陽的隕落》。李銳為這本書作序《功勞蓋世、罪惡滔天》,大膽地把鄧小平當年對毛的三七開評價倒過來,來了個“倒三七”,說毛是三分功七分過。李銳還是承認毛領導中共打下江山的功勞,不過對他建國後的做為是全盤否定了。
有小道消息說,現今的黨中央對《紅太陽的隕落》是暗中支持的。書在香港出版,但官方對此書流入國內睜一眼閉一眼。給書作序的李銳還被請去做了“十七大”的列席代表。這事大概似乎也許從某個角度透露出了胡總、溫總的政治傾向。但是這遠遠不夠。我希望有一天張戎的書也好,辛子陵的書也好,能夠堂而皇之地擺在王府井新華書店的暢銷書架上。討厭這些書的人,可以到《人民日報》上公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