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朱棣:篡權者?還是繼承者?
送交者: 一葉扁舟 2009年10月21日08:26:34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朱棣:篡權者?還是繼承者? zt

公元1402年,即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朱允炆的親四叔、以“清君側”為名起事的燕王朱棣,“靖難”成功,正式登基稱帝,第二年改元永樂。從此,大明王朝的皇家與官方記載中,少了一位溫文爾雅的惠帝(朱允炆不被編入正史),多了一位雄才大略的成祖。

六百年後,在經歷了長達一個世紀被人稱為“東亞病夫”,受盡欺辱的困苦之後,努力復興、力圖強健的中國人,因為迫切的需要找回歷史榮譽感,一改傳統的價值判詞,重新開始對這位曾南定交趾,北出塞外,似乎一掃盛唐之後中國始終被動挨打的頹勢,重振中華雄風的篡位者“津津樂道”,並一度對他與他的時代大加讚賞和尊崇。

然而,歷史始終只是歷史。任何試圖對其脫離實際環境的詮釋和評判,都將成為一種蒼白的一廂情願。



一、靖難之役


按照史料的記載,在登基之前,朱棣的心裡充滿了期待和忐忑。


四年前——建文元年七月初五日的凌晨,朱棣正式扯起了他的“靖難”之旗,宣布廢除建文年號,改稱本年為“洪武三十二年”。從這一刻起,他才真正的感覺到自己走上了一條無法回頭,只允許勝利的道路——雖然他喊出的口號是“奉天靖難”,矢口否認自己“謀逆”。

形勢異常危急,驚險萬狀。北京城的四周要塞,都已經被朝廷派來的親信重兵把守,軍隊加起來達十萬之多,而朱棣所能支配的卻只有燕王府的八百名親兵,雙方實力相差懸殊,無法武力對決。對此,朱棣的策略是陰謀加閃電出擊。前一天,即七月初四日下午,領兵包圍王府的張昺、謝貴已被用計騙入王府斬殺,府外守兵群龍無首。到五日凌晨時分,朱棣果斷起事,手下大將張玉和朱能迅速出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夜之間占領九門(北京九座城門),城內明軍紛紛投降,到第二天時,北京大定。

戰火終於燒了起來。從表面上看,朱棣雖旗號打得漂亮,很能蠱惑人心,但力量終究有限。對方是名正言順的一國天子,擁有理直氣壯的正義和集天下於一身的各種資源。而朱棣是叛逆之師,以數百人起事,以北京城一隅而對全國,勝負之勢似乎不難判斷。然而他仍然底氣十足,從一開始就端着一副異於尋常的冷靜。八月十二日,洪武朝唯一一位躲過朱元璋屠殺的開國宿將耿炳文,率領三十萬大軍北上平叛。出師一月,即兵敗定城。十月,建文帝換將李景隆,代替耿炳文領兵五十萬,再征。再敗。到建文二年五月時,水陸重鎮德州失守,城內百萬石糧食及無數兵器,盡為燕軍所得,南軍一敗塗地。在此期間,作為一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朱棣的運籌帷幄、指揮若定,對戰爭的判斷、分析和決策的水平,不遜於其父朱元璋

而反觀南京城內的小皇帝朱允炆,雖然看似滿腹經綸,韜略過人,一上台便雷厲風行的大力削藩,實際卻是典型的書生意氣,多謀寡斷,毫無權謀之術。這在他與朱棣對決的過程中展現的尤為突出。從一開始的掩耳盜鈴,放回朱棣三個兒子,以為能使朱棣降低戒心,“示彼不疑”,實則是給燕王大送定心丸;到關鍵時刻,識人不明,任命朱棣的心腹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讓其監視朱棣,實則是與與虎謀皮;再到出征之前告誡將士“毋使朕有殺叔父名”的婦人之仁,綁自己人手腳,授敵人予盾甲……類此情形,不一而足,失敗的跡象已經非常明顯。

六百年後,回顧整個靖難之役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這場叔侄兩人的生死對決,拋去了價值觀上道德情感上的討伐,朱棣的勝利完全是理之必然,勢之所趨,早在朱元璋“龍馭上賓”時,就已經註定了。

洪武朝時朱元璋獨特的集權方式,造成了他死後朱允炆麵對的窘迫局面。他大開殺戒,殺光一切他認為可能會危及他或他子孫手中權力的文臣武將。這裡面,無論是同起草莽、忠心耿耿的元勛,還是計定乾坤、輔國佐君的良臣,或者能征善戰、勇冠三軍的宿將,一一被他除盡,絲毫不考慮第二梯隊人才的培養和接替。與此同時,他還收回一切儘可能夠的權力,集中在帝王手中。因此,當他死後,等到建文帝繼承大統時,除了一柄權力空前巨大的帝國權杖外,朱允炆身邊竟沒有一個經得起考驗的文武英才。以至於“靖難之役”發生後,當燕王朱棣聽說李景隆被任命為平叛大將軍時,領兵五十萬來征時,忍不住替朱允炆“擔心”道:“此人智疏而謀寡,色厲而中餒,驕矜而少威,忌剋而自用。未嘗習兵,不見大戰。如何將得了十萬大軍?”這應該不是一個玩笑。

而且對朱來說,這應該還不是最大的打擊,最大的應該是他“日夜精思”、機關算盡,預防了一切外人,卻唯獨沒有防到禍起蕭牆之內。他精心打造的拱衛帝室的防火牆,末了卻將武器的方向對準了自己欽定的接班人。

在對權力的理解上,朱絕對是歷代帝王中最迷信血緣關係的。本來帝權的本質就是家族統治,是唯一的一個家族統治天下所有的家族。但是往往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為了照顧某種平衡和附帶的稍微一點利益分紅,這個“家族”的範圍可能並不是很狹窄,它應該還是相對寬泛一些的。可這些到了朱元璋這裡就行不通了。朱元璋偏執的認為,只有血管里流着的是他朱家的血,而且是直系的,方可以分享權力。所以明朝建國後,異姓的徐達們必須死,同姓的李文忠(朱元璋的外甥,曾經也姓朱)們也必須死——不管他們為自己流過多少血,同自己患過多少難。而他的子孫後代們無論是否出過一把力,都可以大大方方的被封王。其中的標準很簡單——血緣質地。

並且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對子孫的封王還不是虛封,而是實封,即親王不僅擁有自己的領地,還有屬於自己的軍隊,是實實在在的一個小國王。朱元璋在不惜一切,徹底的集中權力後,正是打算靠這些有槍又炮的藩王來幫助他以後的帝王“皇圖永固”。作一個通俗的比方就是,朱元璋用盡一切方法打造了一個黃金莊園。為了防止別人偷錢或分錢,他乾脆不用管家和下人,只允許自己一人打理。並且他規定他死後,莊園的唯一繼承人也只能這樣做。與此同時,為了防止盜賊,他允許他的其他兒子們都拿着武器來護莊。如此這樣,既保證了他的財產不外流,也保證了他的莊園固若金湯,無人可撼。

設計固然巧妙,但朱元璋完全忽視了一點,即諸藩王用無個人野心,古道熱腸。那些拿着大刀長矛的其他兒子們永不眼紅莊園的持有者——而且這種情況發生在莊主才除了會經營莊園生意外,手無縛雞之力。

現實永遠是殘酷的。洪武三十一年之前,有朱元璋這根定海神針在,燕王等眾藩王只能老老實實的看門,世界風平浪靜。可是江山易主之後,新皇帝年僅二十二歲,並且在朱元璋幻想的純正的儒家教育下,這個小皇帝還是一個文雅、浪漫、充滿理想主義的書生。這就不能不使那些在各自王國里積累了豐富的政治、軍事經驗,雄心萬丈的叔父藩王們心潮上涌了。而在靖難之役中,毫無控局能力的建文帝朱允炆敗給能力更強、更適合作黃金莊園莊主的朱棣也是理所當然。

建文三年十二月,朱棣第四次出師南下。這一次出師,他一如既往的發揮着自己高超的戰爭智慧,並取得了最終勝利。

在此之前,朱棣的“靖難”策略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即由北至南,一步步征服天下。但是在山東屢屢被南軍大將鐵鉉和盛庸頑固糾纏後,他發現,爭城爭池的拉鋸戰遠不如輕騎奇襲的效果好。於是,他決定繞道山東,逼近徐、淮,一路絕不打攻堅之戰,直撲南京而去。

建文四年五月二十日,揚州城不戰而降。南京危矣。

二十多天后,六月十三日,守金川門的谷王朱橞和李景隆,開門投降,南京淪陷,朱棣勝利的一塌糊塗。

此後幾天,取得勝利後的朱棣的日子相當難熬。

《明史載》:“是日,王分命諸將守城及皇城,還駐龍江,下令安撫軍民。”

朱棣死後,仁宗朱高熾御製的“長陵功德碑”也記道:“皇考慮驚乘輿,駐金川門,遣人奉章,言所不得已來朝之故。奸臣蒼黃,知罪不宥,閉皇城門不內,而脅建文君自焚。皇考聞之大驚,發眾馳救,至已不及。皇考仰天慟哭曰:‘臣之來也,固將清君側之惡,用寧邦家,何不寤耶?’遂備天子禮殮葬。”。

結合兩處記載,除去其中假仁假義的偽善外,當時的情形極有可能是:

一,南京城破後,皇城卻已禁閉。此時,朱棣並沒有決定立即攻城,而是將燕軍退駐金川門,並且遞書給建文帝。這樣處理,原因可能有二:1、他始終堅稱自己是“靖難”、“清君側”,攻克南京城,目的已經達到。此時若再繼續武力攻取皇城,他就無法自圓其說了。2、相對於武力奪權,朱棣還是更加希望朱允炆自己能主動做點什麼,或者遜位或者自裁,這樣他就可以避免背上殺侄的罪名。

二,朱棣願望如此,但朱允炆的答覆卻完全出他想象——消失。當朱棣看見皇城內的火光時,他明白讓朱允炆自動遜位是不可能的了。但是他還心存幻想,急忙派兵救火,以確定朱允炆的生死。然而,從碑文中異常的沒有交待朱允炆的屍首來看,當時的朱棣並沒有肯定的找到朱允炆。建文帝消失了。這在此後數年,將一直困擾朱棣,令他無法安心。

但無論如何,此時,大明王朝的首都南京為朱棣所控制,則確定無疑。第二天,即六月十四日,投降的朝中文武及諸王紛紛以個人名義上表勸進,請求朱棣即位。朱棣稱自己只有作周公之意,並無稱帝之心。六月十五日,換作隨他靖難的燕軍諸將上表勸進,但仍被他以嚴詞拒絕。到六月十六日,前兩天上表勸進的兩撥人,共同聯手又勸進,懇請朱棣順應民心,為天下蒼生着想,滿足大家的願望,委屈一下當皇帝吧。朱棣考慮再三,見無法推辭,終於答應勉為其難,願為天下蒼生造福。

在這樣三次反反覆覆程式化推讓之後,六月十七日,朱棣的登基大典終於如期舉行。此時,在等待和煎熬中過了四年的他,雖然數夜未眠,卻毫無倦容,亢奮不已。在各種彩旗儀仗的引導下,在莊嚴的鐘鼎鼓樂聲中,朱棣率眾將士在文武百官的夾道拜迎下,浩浩蕩蕩的直向皇城而去。

但意外的事情發生了。根據《明史》的記載,當時燕王朱棣正在進城,路旁擁擠的人群中突然跑出一個人,攔住朱棣的馬道:“殿下先謁陵乎?先即位乎?”——按照帝王即位的程序要求,登基之前,新君必須先祭告天地祖先,請求他們的承認。這樣,他的皇位才是注過冊的。朱棣興奮過度,竟然將如此重要的事情忘之腦後,其對登基即位心急火燎,可見一斑。

提醒朱棣的人叫楊榮。此後一生受到了朱棣父子的重用,成為永樂、洪熙年間有名的宰輔,此不贅言。

是日,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靖難之役成功結束,朱棣正式即位,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永樂大帝。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民國時期三次擦肩而過的強國機遇
2008: 南北朝時的三國時代 (三十一)
2006: blsh: 美國,我們共同的榜樣
2006: “文革”語言的社會文化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