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上個世紀中葉的那場艱苦卓絕的反法西斯
戰爭造成的記憶,國際
社會一般都認為日本是一個好戰的民族。六十多年過去了,日本人今天肯不肯重赴戰場呢?他們的好戰精神仍不減當年嗎?
世界幾十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在2005年搞了一項聯合調查,提出的問答題是:“如果發生戰爭,你是否為國而戰?”日本人只有15.1%選擇“是” ,而選擇“不”的人達46.4%,另有38.5%的人選了“不知道”。同為二戰戰敗國的德國分別為27.7% 、53.6%和15.3%。
與日本和德國相比,中國人和美國人的戰鬥意志要強烈得多。中國人選擇“是”的達75.7%,美國則是63.2%。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呢?這應該跟各國不同的二戰體驗有關。
日德為了征服其他民族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後卻落了個一敗塗地。戰後,他們卻通過和平發展獲得了空前的經濟繁榮。戰與和的鮮明對比顯然使這兩個民族產生了厭戰情緒。
對中國人來說,抗戰的勝利一雪鴉片戰爭以來的百年國恥,贏得了真正的主權和獨立。事實告訴中國人,一個勇於戰鬥勇於犧牲的民族才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美國人二戰後占據了世界霸主的地位。這個地位帶來的自負和矜持使相當一部分美國人認為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是最公正最合理的,為維護這一秩序而戰有時也是值得的。
從其他國家的結果來看,俄國與美國近似,韓國則與中國差不多。令人意外的是,永久中立國瑞典的戰鬥意志竟超過80%。
當然,也有的學者認為日本人對為國而戰不一定那麼消極。上述調查問的是“如果發生戰爭”,並沒有說明是攻打其他國家的戰爭還是外國攻打日本時的戰爭。而日本憲法設有放棄戰爭的條款,許多人弄不清楚參戰是否違憲,所以近四成的人選擇了“不知道”。如果是自衛戰爭,日本人恐怕要積極得多。
不過,《朝日新聞》2007年1月做的輿論調查則進一步表明,日本人對於個人捲入戰爭持否定態度者占據優勢。《朝日新聞》提的問題是“如果外國軍隊打來,你怎麼辦?”也就是說日本遭到外國攻擊時,日本人肯不肯站出來“保衛國家”。對於這個問題,回答“戰鬥”的人有33%,選擇“逃跑”的人為32%,更有22%的人表示甘願“投降”。
在《朝日新聞》的這項調查中,94%的人認為“出生在日本很幸運”,78%的人不同程度地表示有“愛國心”。這說明,大多數日本人對今天的生活頗為滿足,也很熱愛自己的國家。但這種心情跟為國持槍打仗的意志似乎並沒有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