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在世時出版的第一本書
(或者也可以說是他的專著、著作吧),書名叫做《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講述1922年發生在孫中山身上的一樁著名近代史事件。對這件史實、這本書,我曾略有所知,此次再次認真拜讀唐人先生的多卷本代表著作《金陵春夢》時,於是很好地詳細作了了解。唐人寫《金陵春夢》,多少對蔣介石有些偏見甚至敵意,故誇張、編造、污衊、詆毀之處甚多,但這件事我想還是真的。
那是民國十一年(1922),第二次護法戰爭期間,粵軍總司令、地方軍閥陳炯明與孫中山意見不合,其部下圍攻廣州的孫大總統府。孫中山、宋慶齡夫婦倆化裝逃出府中,在艦長馮肇憲的護衛下,先是登上楚豫艦,再轉登永豐艦躲避風頭。從6月16日到8月9日,孫中山等人在永豐艦上飲食起居,發號施令,之後撤軍離穗,暫居上海。這“永豐艦”就是後來著名的“中山艦”。
該艦是一艘鋼木結構的軍艦,長65.837米、寬8.8米,排水量不足1千噸,由日本人製造,1912年竣工下水,原名“永豐艦”,屬袁世凱北洋艦隊。1917年歸孫中山革命軍所有,1922年孫氏夫婦曾在此艦上避難50餘天,翌年孫氏夫婦再次登艦以示感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後,“永豐艦”改名為“中山艦”以紀念他。次年3月20日蔣介石發動“中山艦事件”,首次磨刀霍霍殺向國民黨左派與共產黨。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中山艦在武漢長江金口赤磯山一帶巡邏,10月24日被日軍敵機擊沉。1997年該艦被重慶打撈公司打撈出水,目前在湖北造船廠展出。
1922年夏孫中山避難廣州黃埔珠江水面永豐艦的50餘天,當時情勢確實十分危急。陳炯明敵方實力強大得多,將士成群結隊,防護固若金湯,槍林彈雨,炮火猛烈,革命軍想打垮他實殊不易,孫中山處境艱難、吉凶未卜。一直跟着孫先生在艦上的蔣介石(他那時正任非常大總統孫中山的侍衛人員),尤其貪生怕死,始終惶恐不安,屢屢打退堂鼓,想勸孫中山等人撤離。
是年35歲的蔣介石,係數年前由陳其美(即陳英士)等人介紹給孫中山,因其為人、才幹當時並不是何等出色,或者江浙人的性格、做派與嶺南人大不相同,故素來並不為孫中山所看好和恩寵,沒有混到什麼高官厚祿;但他又非常希望巴結上這位大總統,從而得以飛黃騰達、平步青雲,以實現他成為人上人、名利雙豐收的野心。他整天在想能有什麼辦法博得孫先生的歡心,鑽研“登龍”之術,這次不是大好機會來了嗎?他們正一起在同一條船上出生入死、共渡患難呢!
那麼,蔣介石想到了一條什麼妙計呢?《金陵春夢》是這樣描述的:孫中山一天到晚想着如何對付(陳炯明)叛軍,蔣介石卻一天到晚捉摸着如何抓住機會,平步升天。
“有了!”蔣介石終於想到一個辦法:“我把孫中山這次蒙難記錄下來,請他自己寫一篇序,請張靜江題幾個字,把它大量出版,不就顯得我與眾不同,天下人都知道我蔣介石了麼?”張靜江(1876
1950年),號人傑,浙江湖州南潯鎮人,乃孫中山、蔣介石老友,國民黨元老,實業家、社會活動家、書法家。
於是,蔣介石說干就干,真的開始動筆寫作了。後來被孫中山發現,蔣介石回答道:“這一次大總統實在太偉大了,我雖然不會寫文章,可是願意把這一次的經過原原本本記錄下來,使天下人知道陳炯明的卑鄙、大總統的偉大
”孫中山對他此舉並不反對,而且顯然心裡還頗滿意。
這本薄薄的書後來終於完稿,區區1.5萬字,以日記體形式,從6月15日到8月15日,記載孫中山整整兩個月的行程和事跡,簡要清晰,於此年10月份在上海由民智書局出版,暢銷一時,影響不小。書首有孫中山自己親自撰寫的《序》(1922年10月10日),書尾有蔣介石本人所寫的《跋》(1922年9月13日)。孫中山在《序》裡寫道:“陳逆之變,介石赴難來粵入艦,日侍余側,而籌策多中,樂與余及海軍將士共死生,茲紀殆為實錄。
”對蔣介石與自己共歷一段驚險故事,並撰寫印行此書,表示感謝和高興,大加褒讚。
這就是蔣介石在世時的第一本著作,有人形象地稱之為蔣氏發跡史上的最大“登龍術”。他通過這本書最終贏得了孫中山的歡心,對他在孫氏去世以後短短的時間裡取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等人而代之,成為國民黨和中華民國的黨、政、軍最高領導人,是起了很大作用的。而蔣氏的上海灘幾位朋友,虞洽卿、張靜江等人,則直接給予了高度評價:“介石從今以後恐怕要與孫中山齊名了!”“這本小冊子正是介石的前途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