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一评张戎的“毛传”
费了这么多功夫把张戎的《毛:鲜为人知的故事》总结了一遍,终于可以写几句评论了。
很多人已经指出了张戎这本书的不足之处。以严格的学术标准来说,书中举证不严谨,很多证据属于道听途说或者断章取义,因此结论也就经不起推敲。有人说张戎这本书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故意搞些耸人听闻的理论来吸引眼球赚大钱。
书中引起争议最大的几处包括: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是否发生过、长征时蒋介石是不是故意放走了红军、书里说的几个“红色代理人”是否确有其事、王明是否被人下毒等等。在张著中,这些论点可以说是首次提出,但是都难以被大多数学者接受。尤其是张戎称胡宗南是个红色代理人,说白了就是中共间谍,这点引起胡宗南后代的强烈不满,以至于该书的中文版差点夭折。胡宗南的儿子胡为真几次要求张戎删掉有过胡宗南的章节,遭到拒绝,结果搞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不敢出这本书,后改由香港的开放出版社出版。
网上可以找到很多反驳张戎这本毛传的文章。但是遗憾的说,中文网上比较认真的批评不多,大多是笼而统之地来个全盘否定。有的评论抓住书中那几处明显说不通的地方(胡宗南是共党间谍之类),然后就说推而广之地说张戎的整本书都不可信。有的文章对张戎的叙述完全置之不理,自说自话地论述毛泽东如何是一位伟人。还有些则是漫骂,对作者进行人身攻击。我在中文网上看到的反驳文章中,写得最好的是金小丁的评论,文中选取了张著中的17个说法,逐一加以反驳。还有些中文作者的评论,比如章立凡的《历史不是小说家言》,也算态度平和,批评中肯。
西方学者中,有几位则拿出了非常严谨的治学态度来批判。有名的汉学家黎安友(Andrew Nathan)写了文章Jade and Plastic,很详细地列举了张著中那些取证靠不住的地方。该文指出,那些匿名采访、未发表的文件,都是张著中的证据,但都无法让别的学者进行检查。有些结论则是对证据进行了歪曲。例如张著中说毛在国民党内曾受汪精卫的青睐,但实际上汪不过是提拔了包括毛在内的一大批共产党员,并没有对毛有什么特殊照顾。张著中说毛在瑞金时期曾经私藏了一批财物,其证据虽然有四个之多,但没一个靠得住。
在网上还找到澳大利亚的一位亚洲研究专业的讲师 Kaz Ross(在University of Tasmania)的文章,对张著的批判更不留情面。她没有停留在细节上,而是着重分析为什么这本书会成为西方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Ross注意到西方的大众媒体对这本书的态度与学者们很不一样。显然张戎的书很能迎合西方口味(真是废话),Ross指出这类书并不是真的发现什么新东西,而是再一次验证了西方人已知的论调--毛是个恶魔。Ross还联系张戎的前一本畅销书《鸿》,认为张戎对中国政治根本就缺乏洞察力。
Ross又指出了几乎所有的传记文学的一个通病:在传记中,发生过的事情往往带上了目的性,被赋予了“意义”,因而传记几乎不可避免地会被写成“故事”(这并非Ross本人的原创观点,她也是引述法国学者Bourdieu的意见)。在张著中,把历史当成故事来写的倾向的确非常明显,而且张戎几乎是故意为之。所以张戎笔下的毛总是显得处心积虑、老谋深算,简直连张国焘的出走、刘志丹、项英的死,都是他假手别人来剪除政敌,亲弟弟毛泽民的死就正好被用来播种对蒋介石的仇恨。这种写法的确损害了张著的严肃性,让这本书变得历史不象历史,文学不象文学。这是个很大的遗憾。
尽管张戎这本毛泽东传记有这么多硬伤,但我仍然认为这是本值得一读的作品。我对此书给予正面评价,认为优点大于缺点,让读者有机会从反面重新认识毛泽东。即使是对此书最为严厉的批评,主要也是集中在那几件事情上:泸定桥战斗到底是否发生过、胡宗南等几个人是不是红色间谍、毛是否指使医生对王明下毒等。其实这些都是枝节问题,被反对者抓住进行反复批驳,已经显得不成比例。
相反,书中对毛所做的最为严厉的批判却是基本上站得住脚的。比如张戎说,毛对中国的农民并多少无同情,书中有大量例子证明这一点。在瑞金时期,在延安时期,毛领导的中共政权都对农民大规模地征粮、征夫。49年后对农民的剥夺更是严酷,各种政策也对农民充满歧视。权力斗争伴随毛政治生命的一生,毛从一开始就对打击异己毫不留情,在瑞金时期发起血腥的打AB团运动。毛对建立个人崇拜不遗余力,从延安整风时起就一直往这个方向走,到晚年的文革时期达到登峰造极。毛对暴力的推崇在年青时就已经显露。
虽然这些论点并不新鲜,但象张著这样有系统地把毛的这些污点都串起来却仍很难得。张戎显然没打算给毛的一生作全面总结,而是有意识地完全站在反主流的立场,对毛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负面评价。在多如牛毛的以正面赞美为主的毛传当中,从反面出发往往能给人一个全新的视角,启发人们从反面来理解一些历史事件。例如张戎说遵义会议后毛重新掌握了军队,此后一系列行动并不是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而是祸害了红军祸害了党,是为了避免与强大的张国焘会师,才在山里转来转去,想尽办法拖延着不肯去四川,结果给红军造成重大损失。再比如中共的“七大”、“九大”等都不是按时召开,也是因为毛没有把握,怕自己被选下去才拖延着不开会。
对于建国后的历史,张戎笔下有一个反复强调的主题,就是毛为了发展军事工业、为了达到自己称霸世界的目的,一切都可以牺牲。人们熟知的三年大饥荒,虽然现在左中右各派基本上都承认毛应负主要责任,但一般人的看法是毛好大喜功,属于好心办了坏事,但是张戎连这点都给予否定,认为毛从来没有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首位,他希望粮食高产的真实目的是出口换汇,然后拿钱搞军工。对于这点,金小丁在文章中给予了驳斥,不过他的反驳主要围绕着字面意思打转转,并未触及问题的实质。
当今国内比较有名的右派分子徐友渔对张著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张戎的书是“各种毛传中最真实的一本”。徐友渔举出自己看过的几本毛传,其中大多数是西方人的作品,他说:“这些传记和故事各有优缺点,但通病是有意无意地、程度不等地美化了毛,对其恶行不是缄口不言,就是曲意辩解,当然,其中有的作者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受认识或材料的局限”。有意思的是,有人批评张戎根本不理解中国政治(比如上面提到的澳洲学者Ross),但徐友渔却说张著能把毛写得这么真实,“也来源于作者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对毛的本性的洞察”。
的确,对毛泽东不应该神化,也不应该鬼化。可是神化和鬼化总是成双结对。有那么多的神化作品,在破除迷信的过程中,鬼化作品恐怕是免不了的。张著对毛的鬼化尽管有失公正,却很有水准。拿一点历史的眼光来看,就更应该肯定张著的积极意义而不是急着揪小辫子。在当今的中国,毛泽东远远未被被拉下神坛。其实这项艰巨工作才刚刚开了头,首先是李志绥的回忆录,接下来就是张戎的这本书。张戎的书不是严格的历史,然而惟其如此,能够写得更加通俗、更突出重点,能够在普通读者当中传播得更远。是焉?非焉?
把毛拉下神坛,这工作很重要。我并不主张对毛全盘否定,相反我认为毛的功还是大于过的,不过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我只是主张彻底地打破毛泽东神话。不破除对毛的迷信,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就会永远尴尬。如果一个轻视百姓福祉乃至生命的大独裁者,却被这个国家的国民奉为国宝,那么这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究竟是怎样一付形象呢?
即使不考虑洋大人们的观感,只遵循国内政治发展的轨迹,对毛的深入而严肃的批判也势在必行。张著至今没有获准在国内公开发行,不过国内却有学者写出另一部以否定毛泽东为主的专著,这就是辛子陵的《红太阳的陨落》。李锐为这本书作序《功劳盖世、罪恶滔天》,大胆地把邓小平当年对毛的三七开评价倒过来,来了个“倒三七”,说毛是三分功七分过。李锐还是承认毛领导中共打下江山的功劳,不过对他建国后的做为是全盘否定了。
有小道消息说,现今的党中央对《红太阳的陨落》是暗中支持的。书在香港出版,但官方对此书流入国内睁一眼闭一眼。给书作序的李锐还被请去做了“十七大”的列席代表。这事大概似乎也许从某个角度透露出了胡总、温总的政治倾向。但是这远远不够。我希望有一天张戎的书也好,辛子陵的书也好,能够堂而皇之地摆在王府井新华书店的畅销书架上。讨厌这些书的人,可以到《人民日报》上公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