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真版原本老子五千言
送交者: histor 2015年10月11日16:04:56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真版原本老子五千言

老子五千言(实际上5400多字)即《道德经》,人们对照了马王堆汉墓中的《道德经》与三国后期王弼所注的通行本《道德经》,发现真正的原版《道德经》被汉朝人篡改得面目全非,使得将《道德经》奉为万经之王的二千年来多少世代的所谓的清流雅士道家道士,完全是被骗得天昏暗而不自知。人们不得不评论,汉朝初期的儒家掌门人物,那些大儒巨儒们,如同他们的祖师孔子那样,不动声色地大规模删书改书,只为一己之私,而遗祸万世人类。

通过比较,人们发现,真正的《道德经》,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应该称之为《德道经》,真正的《德道经》,第一句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而不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认为第一要点,是需要强调的是:上德不德(上德之人不肯以德自居),是以有德(因此有德);下德不失德(下德之人以德自居),是以无德(因此无德)。 当某人是以德,以所谓至德而自居的时候,其实是无德。而不肯以德自居的人,自然率性,伸张天性,才是真正的有德。老子认为这样的实践行为与心态,才是最重要的,老子并不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之类的理论辩解,是最重要的。

这一点,老子与孔子倒是观点一致,老子认为:以德自居,是以无德。孔子认为:乡愿,德之贼也。所谓乡愿,其实就是那些以德自居的满口正能量的人,只是无德的德之贼。而老子与孔子的不同之处是,孔子尚礼,而老子认为,礼为道之贼,老子主张率性天真,而不是戴上假面具的礼。

不过,孔子虽然尚礼,但是也主张以直报怨,反对以德报怨,认为,如果以德报怨,那么何以报德?!在这一点上,孔子与老子也是一致的,都主张率性天直,直来直去,不加掩饰。如同上文所言:感恩与复仇,都同样的伟大,率性天真,即是道,即是德,而那些认为应该以德报怨的以德自居者,其实是德之贼,道之贼。

原版《道德经》说:守情,归根曰情,情是谓复命。而被儒士篡改后,变为:守静,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有人认为,这是两千多年来第一次把《道德经》的最大秘密公布于世,道教界公开的这两千多年来的所谓修炼,其实是普遍的误入歧途,无量众生都被一本假的《道德经》骗了,真正的奇门大道修炼,最重要最离不开的就是一个情字。而两千多年来道教界,却一直在强调一个“静”字,强调静修,反对情修。没有了情,谈何修炼?神仙不是没有情,没有情就不能成仙,连人都不是,更不是仙人。情是宇宙根,本命根。

实际上,所谓的情,无非是感觉,人是通过感觉来了解世界了解自己的,如果放弃感觉,不深入于感觉,自然就放弃对世界对自己的真相的了知,如此何谈真修。禅宗六祖慧能也说: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这是六祖破斥卧轮禅师的‘灭念头’来见性的邪说。卧轮禅师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听了痛加破斥:‘此偈未明心地!若依此修行,是加系缚!’然后六祖说了上述偈子。人不仅是通过感觉来了解世界了解自我,更是通过感觉来纠正世界纠正自我,所以特别需要尊重感觉,尊重智慧,尊重真实的需要,所谓的守情。

可见慧能与老子是相通的,而篡改《道德经》的那些人,害惨了千百年奉伪《道德经》为万经之王而加以静修的人们,浪费了他们的生命,浪费了无数的生命。

同样是,原版《道德经》说的是“致虚极守情笃”,被篡改为“致虚极守静笃”。有人认为,真正的大道修炼,是在活泼快乐的情中,守情,情曰复命。长生之道在于情。道教大师张三丰同样说:“静坐孤修气转枯”,同样反对静修。但是张三丰不敢公开站出来反对伪《道德经》,因为他手里没有真版《道德经》,无法抗击那些“只唯书 只唯上”的以书以上而成为既得利益的团体,更无法抗击那些靠着人们的压抑真性情来“静”修才可以很容易地维持统治的统治阶层。

老子原文有:使乎知不敢,弗为而己。则无不治矣。被篡改后:为无为,则无不治。从此普天之下的真的有很多的人,真的以为万经之王的经书讲的“无为无不治”是得了真传,这种完全违反常识的东西,被人相信为玄而又玄的真理,并且还加以实施,可笑可怕之极。反过来,统治者则是希望被统治者的无为,这样统治起来就方便多了,而统治者则完全不管这一套,要收税的照样一律收税,而且是强行收税,不可能无为。

老子原文有: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夫唯不静,故无尤。被篡改后: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把“不静,故无尤”篡为“不争,故无尤”。这同样正中了统治阶级的下怀,统治阶级太希望被统治者“不争”了,能有万经之王来教导被统治者不争,这简直是太有计谋了。让这样的经文来使天下人受教育,经这样的经文,来使天下人成为受教育的人,成为有文化的人,这太是妙计妙施了。

《老子》原文“功述身芮”,指的是致力于公众事业,有立功表现,立下功劳,但要注意自身的弱点,守护自身的弱点,不能因功而放纵了自己的弱点,并且认为这是“天之道”。而后来的《道德经》把它改为“功成身退,天之道也”;统治者希望被统治者立功之后成果归他,出力吃亏的及时身退于赤贫,相信这种圣贤教育的人,对于统治者来说,自然是越多越好。

老子原文: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被篡改成: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本来,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这是常识,怎么能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呢?后者完全是刻舟求剑的做法,只信古人,只信古书,只会丧失御今之能,不能成为世界的主人,只能沦为世界的奴隶。

老子原文:请靓可以为天下正。被篡改后:清静为天下正。同样是大相径庭。

可见,老子真经五千言,主张的是守情,是情修,是不静,不主张守静,不主张静修,不主张不争,不主张无为,而是主张“执今之道”的有为,同样不主张功成身退,而是主张功成身芮(功成而保护自己的弱点,保护自己的柔弱之处)

守情,指的是不要放纵与发泄自己的情感,而是要重视与尊重自己的感觉与智慧,重视与尊重自己的精神感知与精神生活,对于自己的感知与情怀,不是压抑,枯静如同强制的和平与伪装的和气一样,是一种对精神的压抑与压迫,这是不值得提倡的。守情指的是对情感情绪情怀加以重视与解决,加以疏导与引导,这不仅仅是指对于饥渴寒暑以及人之三急所持正确而适当的重视态度与切实举措,也是针对人的高级精神活动的重视与尊重以及切实的行动。守情决非排斥禅定,当人感觉到进入禅定与宁静之中是非常畅快的时候,自然就尊重与重视这种感觉,自然地深深进入禅定与宁静之中,享受这种禅定与宁静的畅快,并在其中细细的体察身心由此而发生的微妙的美好的变化。这是守情的真实而根本内涵。以此守情,而后可以复命,也正因为如此。

世人所说的湘女多情,指的是湘女重视并照顾到而且展现出自己各种各样的情怀,包括对父母对子女对亲属对夫妻的各种真实存在的事物的各个情感,一个也不偏废,一个也不绝情,如此才成就了多情,而并非指的是纵情与纵欲,这正是守情的真实含义,这正是复命所必经的大道。

通过马王堆汉墓中书写于古帛上的《道德经》与通行版《道德经》的比较,人们发现,真版的《道德经》不仅篡改的地方很多,而且篡改的地方也非常关键,关键的字眼被篡改,意义则截然相反,不仅仅是篡改,人们通过比较后发现,还有直接删除的词句,同样也是在非常关键的地方。

既然真版的《道德经》(实际上是称为《德道经》,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己真相大白于天下,天下人当然应该以哲人老子的真义本意来行事修为,尽管很多集团或因统治的需要(比如上层建筑中的人物),或因面子的需要(比如道教协会中的人物),而对真版《德道经》视而不见,装傻卖傻,以不加评论之冷处理为计而企图蒙混过关,人们对这种行径与态度,只是加以嗤之以鼻而己。

与道有缘的至德吴氏宗亲,当然奉真版《德道经》为要,了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至德者,不以德为居,远离“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的状态。而是守情复命,真正地动用感觉感知与知觉智慧(守情),深入细致真切地了解与改造与积极适应这个世界与自我,从而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复命)。而不是伪《道德经》中所谓的“守静复命”,对外界对事物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不作不为,自以为这是遵循圣人的教导,而不知这正中了历史上自古以来的奸人的诡计。

对照现实中的情况,人产即不能成为德之贼(乡愿 以德自居),也不能成为道之贼(以虚礼为崇高),不仅不能以德报怨,更要积极率性行真、以直报怨,以合天之道也。比如,黑恶势力以各种的名义大行欺骗欺瞒之事,不仅财务黑暗,以图在黑暗中损公肥私,而且专门挑选喜好黑暗之辈来进入黑箱之中,大搞暗箱操作,不仅见不得阳光,还要猛烈攻击呼唤阳光的人们。对此,人们理应奉行真正的哲人真传,以直报怨,排斥黑暗,而不是伪经中所宣扬的“以静为修,以和为贵”的诡计谬论。

人们理应奉行真正的哲人真传,守情复命,率性自然,对于黑暗的组织以及亲近于黑暗组织的某些人,自然是加以切实而鲜明的排斥,而不是盲目地僵死地枯燥地高唱什么“正能量”之类的以德自居的无德之举,无条件无原则地违心的反自然天性地大举大行所谓“静修以和”,而成为德之贼、道之贼,成为圣人真人所深恶痛绝的那一类下德之人。实际之中,那些主张各种中和之流,经过揭露,人们而后知晓他们中的哪一个不是伪君子?

人们理应奉守圣人哲人的真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爱憎分明,才可以守情而复命。而不是以伪装的静与和而违心地损害真情真心真意。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有人把朝鲜当礼物送给韩国
2014: 习大大把马云藏起来了?
2013: 张国焘反共以后
2013: 朝鲜政权是否可能突然垮台?
2012: 提到“改革”老百姓就胆战心惊
2012: 从江青同志凑不够胶卷钱谈起
2011: suibian2009: 辛亥革命是倒退
2011: 双十节在北京被记者猛拍照的焦点人物江
2010: 连环画:《江泽民其人》第七卷 荒淫无
2010: 清末最后十年的改革为什么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