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力学之父李四光 |
送交者: duziteng 2017年06月22日00:21:01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他远赴英伦,节衣缩食,一边上学一边在矿山做工 他几经辗转,年届六十,重返祖国,投身新中国建设 他为中国摘掉“贫油”帽子、坚持地震可以预测 他就是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李四光 △科学救国 远赴伯明翰 1926年,李四光发表了《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这是李四光地质力学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吸收了当时国际先进地质学家的思想。40年代初,李四光率先将力学引入地质构造的分析,发表了《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个名词。 地质力学是我国科学家创立的有重要影响的大地构造理论,是李四光一生心血的结晶。这一理论为寻找我国紧缺的重要矿产资源和解决国家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不少地质学家对中国石油资源的远景抱有悲观看法。经过实地地质调查,美国的石油公司工程师和一些大学的专家学者都认为,中国是贫油国家,在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重要的油田,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石油。从此以后,中国“贫油论”就流传开来。 △1965年,李四光在北京地质部研究所察看矿石标本 作为地质学家的李四光,他根据自己对中国地质的多年深入钻研,认为中国“贫油论”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早在30年代,他就预言中国东部新华夏系沉降带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他从构造地质角度出发,认为油区是生油和储油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而油田是储油条件特别好的地区。找油要先找油区再找油田。 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提出扭动构造体系控油理论,并据此提出战略、战役、战术找油工作的7个步骤,坚信不论海相或陆相,只要有适宜的地质条件便可以形成丰富石油。据此,他率先提出进行“华北平原和松辽平原摸底工作”,大胆建议并实施了我国石油地质工作“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为我国东部大庆等一系列大型油气田的发现铺平了道路。 李四光的研究及其理论极大地鼓舞了石油战线的广大工作者。正是按照这一理论,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随后,我国的石油队伍南下,沿新华夏系沉降带向华北、江汉和北部湾推进,相继发现了胜利、大港和江汉等油田。这些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当时石油资源匮乏的问题。 李四光以其精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为我国甩掉“贫油”帽子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
|
|
![]() |
![]() |
实用资讯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6: | 李克强的老师龚祥瑞及其老师 | |
2016: | 马克思主义只剩下历史研究价值 | |
2015: | 杨蔸湖:1960年大饥荒亲历故事:泪汇心 | |
2015: | 范儿823——「楷模」杨振宁:恒心与自 | |
2014: | 给总想搞独立者的话 | |
2014: | 习近平评话(3):十年清知府 | |
2013: | 美教授语出惊人:你不该咬给你喂食的手 | |
2013: | 整党整军反“四风”,是习近平今年治国 | |
2012: | 刘少奇与贺龙专案,周恩来应负什么责任 | |
2012: | 关于大饥荒真相与方舟子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