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等贵贱,均贫富”(外三篇)
“等贵贱,均贫富”是典型的民粹主义口号,意味着经济上平均主义,政治上平等主义。其结果只能是等贱均贫:上上下下一样下贱,绝大多数一样贫穷。民粹主义与极权主义的结合,必然导致上流社会特别下流,极少数人暴富巨富。
“等贵贱,均贫富”这个口号出自于南宋初年的鼎州武陵县人钟相:“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三朝北盟会编》)然思想源头更早。墨家就是平等主义的老祖宗,唐末造反派王仙芝黄巢和北宋造反派王小波李顺,都是平均主义思想家和实践家。
孔子说:“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这句话常被平均主义借为依据。其实这里的均指公平分配,各得其分,与平均主义是两回事。儒家强调政治的公正和分配的公平,但反对平等主义平均主义。2019-8-12
清朝和儒家
历代儒家王朝往往有这样一个基本规律:尊儒而兴,用儒而强,悖儒而衰,弃儒而亡。清朝也不例外。清朝衰败的根本原因是违背儒家政治原则。晚期大肆杀害儒臣,更是让清廷彻底丧失了代表中华的资格。
清廷晚期杀害儒臣主要有两次。第一次,以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兵部尚书徐用仪为代表的儒臣,或反对利用义和团,或反对清廷向八国宣战,因而被杀。第二次,以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为代表的儒家改良派遭到大肆捕杀。“浙江三忠”和“戊戌六君子”之死,意味着清廷与儒家分道扬镳,构成清廷灭亡的重要原因。
由于清朝是儒家王朝,很多国人恨清及儒,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清朝的衰败和灭亡归咎于儒家,并将清廷的问题和慈禧的罪恶归结于儒家,遂普遍丧失了基本的文化自信,导致反孔反儒思潮的兴起和民粹主义宿疾的爆发。五四就这样运动起来了。2019-8-12
自由
有自由未必是王道,是王道必定有自由,无自由必然非善制。剥夺自由的政权就是野蛮政权,没有自由的社会就是恶性社会。这里的自由指社会自由,主要指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这四大自由是基本人权,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和政治道德的底线。
其中言论自由又是最根本、最基础的自由。没有言论自由就没有人格尊严和人权保障,就没有真正的文明和谐幸福可言。防民之口、防民之眼和以言入罪,都是对言论自由的无耻侵犯。无论如何巧言狡辩,无论怎样粉饰美化,仅此一点,马帮就罪无可绾,就不可能获得真儒家、真君子的认同。
非常赞赏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这句话:“如果被禁的言论是正确的,人们就只剩下接受错误言论的机会。如果被禁的言论是错误的,正确思想就失去了与错误思想交锋过程中验证正确的机会。”禁止言论自由,使错误思想得不到批判和纠正,使正确思想得不到验证和传播,恶果莫大焉,罪行莫大焉。2019-8-13
王道对权力的双重约束
王道政治对权力的约束共有双重。首先是道德自律,通过儒学教育进行人格培养。道德自律是软性的,但于君子个人而言,非常刚性有效。君子为国为民,牺牲性命在所不惜,更不会怕触犯恶法,但要他贪腐犯罪,那是千难万难。
其次是礼法制裁,官员非礼,轻则警告降职,重则削职为民;官员非法,属于知法犯法,可以依法严惩。当然,家天下时代,实践于理论有所偏离甚至脱钩,在所难免。那是是一种历史的局限和无奈。
另外,从西周开始有“八议之辟”,到《唐律疏义》确立为“八议”制度,也并非都是糟粕。八议中,议亲、议故为家天下特产,宜废置,其它议贤、议能、议功、议勤、议宾等,完全可以为未来新礼制所吸收。有大道德、大才能、大功勋、大勤劳者和国家贵宾,万一不慎犯法,经过特别审议,可以从轻处罚。2019-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