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5年始,一支由来自加拿大、爱尔兰、中国、法国等国的学者组成的国际联合科学小组运用电磁学方法,在藏南喜马拉雅山地区沿东西方向布置了4条横跨雅鲁藏布江的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对青藏高原的地壳结构进行了研究,希望能找到地球内部反馈出的信息。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阿尼玛卿山之下,存在一个面积约10-15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地下空间。“青藏高原是空心的,在它的地表层下存在一个极为广缈的地下世界。” 这一胆大而又离奇的学说发表后,引起了科学界的震惊。多国科学家探测发现,青藏高原下存在神秘地下空间。
魏文博教授解释说,之所以运用电磁学原理去探究地壳、地幔,是因为地球内部本身存在电磁场信号。这一原理很简单,频率越高的信号,越能了解不同深度的地层结构。
通过这些信号的收集可以更清楚了解高原底下的“活动”。当然这种信号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太阳黑子、太阳风等等。
四条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由西向东,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代表了青藏高原南部由西向东的整个态势:最西的一条电阻率高,导电性差,而东面的三条电阻率低,导电性好。这一条线东西方向绵延1000多公里,越往东测得的电阻率越低。
这一从地球内部发出的信号吸引了科学家,“这是一种很不寻常的地壳结构。”魏文博教授解释说,青藏高原100公里深度范围内地壳的电导高达0.3万至2万西门子,是典型稳定大陆地壳的10至100倍。而更为显著的特征是,青藏高原南部,自西向东,其导电性越来越好,说明其地下有一种电阻小的神秘物质,且越往东,这一物质的规模越大。
一般岩石在常温下,电阻率是上万欧姆,可是青藏高原地面以下20公里的大面积范围内,电阻率竟然低至几欧姆。可见,青藏高原“脚下”并非全是冷冰冰的岩石,这个神秘地带东西方向绵延1000多公里,而且越往西测得的电阻率越高,神秘物质的规模越小;越往东测得的电阻率越低,神秘物质的规模越大,最厚的地方将近80公里到90公里。
魏文博一行科学家分析了几种可能性。“通常来说,固体岩石的导电性差,高导体物质一般为金属、石墨、水等。”一开始,科学家们认为是地下金属成分增多了。当时科学界提出了种种猜测,一种可能性就是青藏高原地层中含有大量金属矿,因为金属导电性好、电阻率低。但探测结果却表明没有如此富足的矿藏,在地下这么深的地方有这么大规模的金属矿是不可能的。
第二种可能是,处在这个深度的岩石因为构造的原因,含有碳质的东西,由于石墨化的缘故,故电阻率很低,可是在青藏高原也不太可能有这种迹象。因此石墨层在青藏高原的分布也被排除。
第三种可能是,因为温度很高,超过了岩石的熔融点,岩石发生了熔融,于是电阻率大幅度下降。也就是说,神秘物质是一种处于极度熔融状态的流变物质,坚硬的岩石变得柔软可流动,已经接近岩浆状态,但是还没有完全熔融,而且这种物质非常黏稠,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这种熔融黏稠的状态在100公里以下的地幔中应该大面积存在。但是青藏高原地面以下20公里的大面积范围内,电阻率竟然也低至几欧姆。一般岩石在常温下,电阻率应该是上万欧姆。而在地下20公里附近的范围内,即使有熔融状态的岩浆,也不可能大面积存在。如果真的存在,整个青藏高原都将是一片火焰高原。
第四种可能是,在地面以下如此深的地方有水,并溶解了很多盐分。但不是平时在地面上能看到的水的形态,恐怕水实际上是以一种特殊的形态充斥在岩石的缝隙里面并分散存在,不可能这么大面积的集中。
最后,科学家们判断,出现如此集中的高导电性则证明,青藏高原东部有可能存在广阔的地下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