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5年始,一支由來自加拿大、愛爾蘭、中國、法國等國的學者組成的國際聯合科學小組運用電磁學方法,在藏南喜馬拉雅山地區沿東西方向布置了4條橫跨雅魯藏布江的超寬頻帶大地電磁深探測剖面,對青藏高原的地殼結構進行了研究,希望能找到地球內部反饋出的信息。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阿尼瑪卿山之下,存在一個面積約10-15萬平方公里的巨大地下空間。“青藏高原是空心的,在它的地表層下存在一個極為廣緲的地下世界。” 這一膽大而又離奇的學說發表後,引起了科學界的震驚。多國科學家探測發現,青藏高原下存在神秘地下空間。
魏文博教授解釋說,之所以運用電磁學原理去探究地殼、地幔,是因為地球內部本身存在電磁場信號。這一原理很簡單,頻率越高的信號,越能了解不同深度的地層結構。
通過這些信號的收集可以更清楚了解高原底下的“活動”。當然這種信號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如太陽黑子、太陽風等等。
四條超寬頻帶大地電磁深探測剖面,由西向東,分布在雅魯藏布江,代表了青藏高原南部由西向東的整個態勢:最西的一條電阻率高,導電性差,而東面的三條電阻率低,導電性好。這一條線東西方向綿延1000多公里,越往東測得的電阻率越低。
這一從地球內部發出的信號吸引了科學家,“這是一種很不尋常的地殼結構。”魏文博教授解釋說,青藏高原100公里深度範圍內地殼的電導高達0.3萬至2萬西門子,是典型穩定大陸地殼的10至100倍。而更為顯著的特徵是,青藏高原南部,自西向東,其導電性越來越好,說明其地下有一種電阻小的神秘物質,且越往東,這一物質的規模越大。
一般岩石在常溫下,電阻率是上萬歐姆,可是青藏高原地面以下20公里的大面積範圍內,電阻率竟然低至幾歐姆。可見,青藏高原“腳下”並非全是冷冰冰的岩石,這個神秘地帶東西方向綿延1000多公里,而且越往西測得的電阻率越高,神秘物質的規模越小;越往東測得的電阻率越低,神秘物質的規模越大,最厚的地方將近80公里到90公里。
魏文博一行科學家分析了幾種可能性。“通常來說,固體岩石的導電性差,高導體物質一般為金屬、石墨、水等。”一開始,科學家們認為是地下金屬成分增多了。當時科學界提出了種種猜測,一種可能性就是青藏高原地層中含有大量金屬礦,因為金屬導電性好、電阻率低。但探測結果卻表明沒有如此富足的礦藏,在地下這麼深的地方有這麼大規模的金屬礦是不可能的。
第二種可能是,處在這個深度的岩石因為構造的原因,含有碳質的東西,由於石墨化的緣故,故電阻率很低,可是在青藏高原也不太可能有這種跡象。因此石墨層在青藏高原的分布也被排除。
第三種可能是,因為溫度很高,超過了岩石的熔融點,岩石發生了熔融,於是電阻率大幅度下降。也就是說,神秘物質是一種處於極度熔融狀態的流變物質,堅硬的岩石變得柔軟可流動,已經接近岩漿狀態,但是還沒有完全熔融,而且這種物質非常黏稠,處於十分活躍的狀態。這種熔融黏稠的狀態在100公里以下的地幔中應該大面積存在。但是青藏高原地面以下20公里的大面積範圍內,電阻率竟然也低至幾歐姆。一般岩石在常溫下,電阻率應該是上萬歐姆。而在地下20公里附近的範圍內,即使有熔融狀態的岩漿,也不可能大面積存在。如果真的存在,整個青藏高原都將是一片火焰高原。
第四種可能是,在地面以下如此深的地方有水,並溶解了很多鹽分。但不是平時在地面上能看到的水的形態,恐怕水實際上是以一種特殊的形態充斥在岩石的縫隙裡面並分散存在,不可能這麼大面積的集中。
最後,科學家們判斷,出現如此集中的高導電性則證明,青藏高原東部有可能存在廣闊的地下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