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曾稱周朝為‘中央之國’。
在我國古代文獻典籍中,‘中國’一詞並不是現在意義上的‘中國’。《詩經·大雅·民勞》中有:“民以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禮記》中有:‘中國夷戎,五方志民,皆有姓也’。《中庸》一書有:“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毛傳》說:“中國,京師也”。西漢董仲舒說:“古帝王治天下不敢有軍民之心···救中國,攮夷戎,卒服楚,至為王者”。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可見其古意,是指京都地區,如古都洛陽、西安、開封地區,與‘京師’一詞同義;因帝王所居為中。另一個是指:華夏漢族聚居的地區----黃河中下游一帶的諸侯國;與中州、中原、中土、中夏同義。可見那時的‘中國‘尚非國家的名稱。
四千年中華歷史,就沒有一個朝代,諸侯國,定國名叫中國。古代我們的國名是:夏商周、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宋(金遼夏)元明清命名。
19世紀中葉以來也偶指清王朝的全部領土;但不是國名。在簽訂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時署名都是大清國。僅有一次例外,那就是請康熙28年(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是,唯一一次使用了中國名稱。清末中國才開始見於書刊;口語並未使用。
明末清初,西方的傳教士也有偶稱明、清為‘中華帝國’的。
清末發行的第一枚郵票,簡稱龍票;中間是大龍圖案,上面印有:‘大清郵票’四字;未印中國郵票
真正稱中國,是在中華民國正式成立日:1912.1.1.。簡稱中國。從此中國叫響全世界。再次是1949.9.21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也簡稱:中國。更叫響於全世界五大洲,無人不曉,無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