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中國不是社會主義
送交者: alexsyalexsy 2023年05月09日15:14:54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當無產階級革命的暴風雨來臨,社會主義建設蓬勃開展時,馬克思主義的陣地不斷鞏固和擴大,威信高漲、傳播廣泛;當資本主義處於相對穩定,革命形勢“沉寂”,社會主義國家遭到挫折,馬克思主義的批評家就如雨後的毒蘑菇,紛紛破土而出。按照列寧的定義,中國不是社會主義,而是國家資本主義!

  列寧曾經說過:“馬克思主義是一門非常深刻、全面的學問。因此,在那些背棄馬克思主義的人提出的‘理由’中,常常看到引自馬克思的隻言片語,特別是引證得不對頭的地方,這是不足為奇的。”一百多年的理論鬥爭史證明,用馬克思的話來歪曲馬克思,製造種種神話,用各種伎倆來肢解馬克思,使馬克思不成其作為馬克思主義創立者的馬克思,這是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

  某種學說創立者的形象的變換,在文化史上並不罕見,但像馬克思這樣引起廣泛的、持久的、世界性的爭論,聚訟紛紜,分歧如同冰炭,是少見的。馬克思以後的馬克思主義,離馬克思自己的時代越遠,對馬克思認識的分歧越大。正如行人遠去,越遠越難辨認一樣。因此,當我們說要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作為我們的指導思想的時候,必須有一個正確的前提,這就是必須了解和恢復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本來面目,這是時代賦予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偉大使命。

  在當今世界上,幾乎所有標榜馬克思主義的學派均自稱為馬克思主義,而且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可是,它們的觀點不同,甚至相互對立,彼此指責,爭論不休。這就提出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是馬克思主義?

  如果說,只有堅持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所有觀點,奉行“凡是”原則的才是馬克思主義,那馬克思主義必然終止於1883年或1895年。按照這個標準,列寧主義不屬於馬克思主義,因為列寧確實在一些方面突破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觀點,用新的原理代替某些舊的原理。這樣看待馬克思主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看作一個歷史範疇,如同亞里士多德主義、黑格爾主義一樣,只存在於歷史上某一個時期。事實上,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在現實中仍然起指導作用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按其本性而言永遠是當代的。“凡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沒有說過的就不是馬克思主義”的看法,是僵化的教條主義論斷。

  可是我們又不能奉行“凡不是”原則,把任何背離、反對馬克思和恩格斯根本觀點的學派劃入馬克思主義之中。如果某一學派有自己獨特的哲學觀點和政治主張,可以亮出自己的牌子,不必擠入馬克思主義的行列。弗洛伊德主義就是弗洛伊德主義,存在主義就是存在主義。弗洛伊德馬克思主義,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正如圓的方、鐵的木一樣是難以相融的。我們如果承認它們也是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的一個學派,那就無異承認,任何學派都可以自稱為馬克思主義,只要它們樂意這樣做。這不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而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肢解。

  半個多世紀以來,從西方到東方,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可以說是存在着長期的、激烈的爭論。

  例如,盧卡奇在《什麼是正統的馬克思主義?》中認為,衡量是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標準是方法。即使改變了馬克思主義的一切結論、原理,只要仍然堅持辯證法,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而且是正統的馬克思主義。盧卡奇承認原理的可變性,不拘泥於某一原理,自有其合理之處,但如果擯棄了馬克思主義的一切原理,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從何而來?更何況辯證法本身有各種不同的形態。僅僅堅持辯證法,也可能是個黑格爾主義者。

  美國的賓克萊教授又樹立了另一種標準。他把馬克思主義看成一種價值學說,認為判斷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標準在於是否堅持馬克思的道德理想。他說:“馬克思主義對於我們今天的吸引力乃是一個道德的預言,人們如果根據人類價值考察現在社會上的種種事實,然後根據自己的發現而行動,以使我們的世界成為一個一切人都能變成更有創造性和更為自由的地方,這樣我們就是忠於馬克思。”

  人們看到,從20世紀30年代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全文發表以後,逐步興起了一個重新解釋馬克思主義的浪潮。有的理論家把馬克思主義看成人道主義中的一個派別,提倡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有的把異化理論看成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提倡異化論的馬克思主義;還有的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倫理性質,宣揚倫理學的馬克思主義。其他諸如弗洛伊德馬克思主義、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現象學馬克思主義、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等等,名目繁多,不勝枚舉。人們通過理論家的三稜鏡看到的,與其說是馬克思主義,不如說是被肢解或變形的馬克思主義。

  問題在於:究竟存不存在客觀的、本來如此的馬克思主義,還是每個時代、每個學派都可以有自己的馬克思主義?有的學者斷然否定前者,贊同後者。例如美國社會學家賴特·米爾斯在《馬克思主義者》中明確說:“馬克思沒有得到人們的統一認識。我們根據他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寫出的書籍、小冊子、論文和書信對他的著述作出什麼樣的說明,要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利益觀點,因此,這些說明中的任何一種都不能代表‘真正的馬克思’。”他還特別強調:“人們對馬克思的確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每一個研究者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認識馬克思。”有多少個研究者,就有多少個馬克思,這是西方某些學者的得意之論。在這個充滿唯認識論主義的命題下,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似乎變成一個形而上學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探求,純屬於無謂之舉。這是完全錯誤的。

  我們並不否認對馬克思主義理解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但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體系,它的內容並不決定於人們的主觀理解,而是取決於它的科學本性。在這個問題上,美國學者海爾布隆納在《馬克思主義:贊成和反對》一書中的看法還是比較客觀的。

  海爾布隆納並不否認當代存在對馬克思主義的多種解釋,但他強調存在一種客觀的馬克思主義。他說:“我確信馬克思主義思想,或者說得更精確些,馬克思的著述所激發的思想(我們合稱之為‘馬克思主義’),是有一個可以得到公認的共同點的。”海爾布隆納把這個共同點歸結為四條:(一)對待認識的辯證態度;(二)唯物史觀;(三)依據馬克思的社會分析而得出的關於資本主義的總的看法;(四)對社會主義的信奉。儘管具體標準可以討論,但他認為作為馬克思主義應該有一個共同的、客觀的標準的看法是值得重視的。

  我們應該把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和“我”認為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區分開來。否則,堅持馬克思主義就變成了各行其是的空話。

  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考察:一是它的締造者,二是它的內容。

  馬克思主義當然離不開它的創立者。列寧說過:“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這是從它的創立者的角度來定義的。列寧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當然也包括恩格斯)的觀點和學說,也就是說,不能把自己的虛構、附加、解釋強加給馬克思和恩格斯。而且強調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而不是全部著作或者言論的總和。可是又不能僅僅從它的創始人角度來定義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後,馬克思主義在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繼續得到豐富和發展。不能把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完全等同起來。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創立的,但不專屬馬克思。因此,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科學體系,它研究的是整個客觀世界以及社會形態的更替和無產階級革命與建設的規律,它的最根本使命就是指導無產階級和廣大群眾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共產主義建設。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說,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為他們後繼者所發展的,以反對資本主義、建設共產主義為最終目標的科學理論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講,馬克思主義就是科學共產主義學說。如果從馬克思主義學說中,抽去了它對資本主義的科學批判,放棄了社會主義革命目標而又自稱為馬克思主義者,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最大嘲弄。

  馬克思主義究竟是什麼性質的思想體系,是單純的科學體系還是批判體系?是僅僅在自身基礎上不斷完善的封閉體系還是不斷與外界接觸,與其他思想體系碰撞、交流的開放體系?我們究竟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首先,馬克思主義是一種革命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的理論。

  同歷史和現實中任何學派相比,馬克思主義具有最強大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它從19世紀40年代西歐工人運動中的一個小小學派,發展到席捲全球,成為當今信奉者最多、力量最強、影響最大的思想體系,根本原因在於:它把科學性和革命性內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結合在這個理論本身之中。

  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集中表現為它的徹底批判精神。馬克思主義的全部著作都貫穿這種精神。馬克思的《資本論》及其手稿的副標題就是“政治經濟學批判”,即以批判的態度考察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及其經濟理論。早在青年時代他就宣布:“新思潮的優點就恰恰在於我們不想教條式地預料未來,而只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並公開申明“要對現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馬克思主義的這種批判精神,表現在它反對那種把舊制度、舊事物看成凝固不變的理論,反對一切為舊制度辯護的學說。它用徹底辯證法的觀點來觀察資本主義制度,從經濟、政治、思想各方面多層次地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和對抗,考察它的產生和演變,說明它的暫時性和改變為更高的社會形態的必然性。

  有人說,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只適用於對資本主義,而對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自身,它則是非批判的,是一種保守的、自我辯護的理論。這顯然是一種誤解。

  批判性,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徵,它同樣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把社會主義社會看成凝固的,不需要調整和改革的社會;也從來不把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的一切都混同於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社會中顯然存在與社會主義本性格格不入的社會現象。“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這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方式。馬克思主義以批判的態度思考社會主義的問題,也就是說,它不斷地進行總結和反思,擯棄錯誤的、過時的政策和措施,真正探求適合本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模式和道路。

  馬克思主義以批判態度對待各種維護剝削階級利益的學說。它始終堅持黨性原則,捍衛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純潔性,反對各種曲解和攻擊馬克思主義的學說。同時,它也以批判的態度對待自己。恩格斯和列寧都提出過以馬克思的態度對待馬克思的問題。這種態度,就是一種非教條化的、批判的態度,即反對把自己的理論看成“頂峰”,敢於用新的原理代替個別已經過時的舊的原理。馬克思主義正是通過這種批判精神,保持自身的純潔性和生命活力。

  批判精神問題,關繫到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馬克思主義:是敢于堅持真理、堅持批判精神的革命的馬克思主義,還是是非不分,調和折中的溫順的馬克思主義?這不單純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形象問題,而且是關繫到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問題。毛澤東在1938年全民族抗日戰爭開始不久便指出:“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鬥力量,並加速我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工作。”這個論斷至今仍然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我們黨需要大批在理論戰線上始終創造性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發揚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的理論戰士。

  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是批判的。但它的批判性是同科學性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同時是一種科學理論。就它的理論來源來說,它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文化遺產中的優秀成果;就它的內容來說,它是以事實為根據,以規律為對象,深刻地揭示了自己研究對象的規律性;就它的驗證來說,它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具有雙重功能:既可證實也可證偽。它通過預期目的的實現證明其正確性,也通過預期目的的一再失效證明它的錯誤。馬克思主義把自己的理論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是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真理的最可靠保證。

  西方有些學者竭力反對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理論的論斷。他們製造了種種曲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其中最流行的一種是把馬克思主義宗教化,企圖以此來貶低馬克思主義。例如,科拉科夫斯基說:“馬克思主義發揮了一種宗教的作用,它的功效具有一種宗教的性質。但它是一種漫畫式的、偽造形式的宗教,因為它把它那世俗末世學充作了宗教神話所不想自封的科學論體系。”存在主義者卡繆認為,馬克思主義學說“是把最有價值的批判方法和最成問題的空想救世論混合在一起”。塔克爾聲稱,《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表明,馬克思不是他想成為的那種社會分析學家,而首先是一個道德學家或宗教思想家。羅素則把共產主義信仰同佛教、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同列為世界性大宗教,認為它們“全是虛假而有害的”。

  把馬克思主義說成宗教學說是蠱惑人心的荒謬類比。馬克思主義關於共產主義的美好理想,同神學家宣揚的“千年王國”是根本不同的。馬克思主義是徹底的無神論,它反對任何宗教學說。宗教儘管是被壓迫生靈的嘆息,是對現實苦難的抗議,是無情世界的感情,但它使人沉迷於關於自己處境的幻想,而不是教人拋棄需要幻想的處境。把馬克思主義比作宗教,就是徹底否定它的科學性與革命性。

  其次我們還應該看到,馬克思主義體系具有開放的性質。在歷史上,凡是企圖建立一個完整體系的思想家,都力圖把自己的觀點和學說凝固化,把它說成最終的、最後的絕對真理。即使像黑格爾這樣偉大的辯證法家也不例外。

  西方某些學者也力圖把馬克思主義,特別是把恩格斯描繪為封閉體系的構建者。例如,麥克萊倫在《馬克思以後的馬克思主義》中,就把恩格斯看成黑格爾封閉體系的仿造者。他說:“老黑格爾建立的體系與恩格斯在自然科學的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系統化的傾向之間確實存在某些相似之處。”還說恩格斯“把馬克思主義勾畫成像蘇聯(及其他國家的)辯證唯物主義教科書那樣的教條式的形而上學體系”。

  封閉體系是同馬克思主義的本性不相容的。早在1843年馬克思致盧格的一封信中,他就公開聲明反對樹立任何教條主義的旗幟,嘲笑那種認為一切謎語的答案都在哲學家的寫字檯里,愚昧的凡俗世界只需張開嘴來接受絕對科學的烤松雞的看法。後來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對企圖創造最終真理體系的德國大學生們,尤其是對杜林進行過猛烈的批判。在恩格斯看來,如果人類在某個時候達到只需運用永恆真理,而不必再發現新的真理的地步,那就意味着歷史和認識已經停止在一點上,這是非常荒謬的。他說:“包羅萬象的、最終完成的關於自然和歷史的認識的體系,是和辯證思維的基本規律相矛盾的。”

  就馬克思主義同客觀世界的關係而言,它不是自我觀照,而是面對實際,面對世界,即同自己時代的現實世界接觸並相互作用。不僅馬克思主義誕生時如此,而且全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一部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歷史。馬克思主義永遠注視現實,關心和研究自己時代提出的最迫切的問題。可以說,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中的基本原理和重要命題,都如同張開着的口袋,它隨時準備通過概括新的經驗使它得到發展和充實。

  就馬克思主義同其他非馬克思主義學派的關係而言,它不是離開世界文明發展的孤立的宗派主義體系。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立馬克思主義時,批判地吸收了他們先驅者的寶貴遺產。在馬克思主義創立以後,它也要不斷地吸收同時代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的新成果。即使在當代對待現代西方哲學,我們也不能採取簡單排斥的態度,而是要在批判它們錯誤的同時,對它們提出的重要問題和某些有啟發性的思想進行認真研究,藉以擴大自己的視野。每一代的馬克思主義者,如果忽視對同時代的理論成果的批判考察,把自己同整個時代的文化背景和社會思潮隔離開來,就會由孤立而走向枯萎。

  馬克思主義體系的開放性質還表現在,它對自己從不故步自封,自詡為終極真理。馬克思主義的接力棒代代相傳,任何一代人都沒有達到終點,而是處於過程之中。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體系永遠是未完成的,它的發展不會終結。

  最後,馬克思主義是創造性的科學,它的生命力在於它的創造性。

  歷史經驗證明,凡是以終極真理自詡的思想體系,正如同希圖萬世一系的封建王朝一樣無不走向沒落。而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始終充滿生命力,成為各個時代的精華,就在於馬克思主義自覺地植根於實踐中,隨着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作為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馬克思和恩格斯,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地總結新經驗,沒有停止過創造性的研究。例如在《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根據1848年革命,特別是1871年巴黎公社經驗指出:“由於最近二十五年來大工業已有很大發展而工人階級的政黨組織也跟着發展起來,由於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實際經驗而後來尤其是有了無產階級第一次掌握政權達兩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實際經驗,所以這個綱領現在有些地方已經過時了。特別是公社已經證明:‘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並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以實踐經驗為依據公開宣布自己某個論點已經過時,表現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待自己理論的徹底的科學態度。

  正因為馬克思主義植根於實踐之中,富有創造性,因此每個時代都有它傑出的代表人物。歷史上不少學派,隨着締造者的逝世而逐步走向沒落。而馬克思主義卻不會如此。由於它有着最廣大群眾的實踐基礎,因而即使在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後,仍然湧現了一批又一批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們對發展和推進馬克思主義都作出了程度不同的貢獻。

  創造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特徵,但有些西方學者把教條化說成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不可避免的命運。例如麥克萊倫說:“馬克思要求他的追隨者們不僅要去解釋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但他們在這方面愈是獲得成功,馬克思主義就愈是傾向於成為一種群眾運動的教條。”他還武斷地宣稱:“馬克思主義對它的億萬追隨者們成了一種單純是信仰的東西,對他們來說,它可以為最後勝利提供保證。正因為如此,它成了一種日益與馬克思原來思想大相徑庭的東西,演化成一種與異端觀念——正如人們所常說的修正主義——相對立的教條主義思想體系。”

  我們並不否認,馬克思主義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着被教條化的危險和傾向。但這並不是必然的,不可克服的。社會主義實踐最具有創造性,也最需要創造性。僅僅搬用馬克思主義一般原則或別國的模式,都很難建成具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億萬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活動,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打破教條化的僵局,把馬克思主義向前推進。

  馬克思主義必須同各國實際情況相結合,這是防止教條主義的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但是強調創造性,強調與各國實際情況相結合,會不會使馬克思主義發生所謂“變形”,即它的後繼者離締造者的原來思想越來越遠?西方不少學者鼓吹這一點,例如他們認為:“隨着馬克思主義重心東移,以農民為基礎的、絕非無產階級的中國革命的成功,顯而易見地表明,與馬克思本人思想的聯繫正變得愈來愈遠。”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從縱的角度看,一個學派的後繼者同它的創始人的理論之間會出現差別。如儒家經過漢唐、宋明的演變,顯然同先秦的不完全一樣;從橫的角度看,同一種思想體系在其他國家的傳播,也會發生變化,如佛教傳入中國後與印度的佛教不完全相同。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與傳播,當然也離不開每個時代的特點以及各個國家的經濟、政治狀況和文化傳統。但這和意識形態的變形不能簡單類比。如果說,以往思想領域中發生的意識形態變形,往往表現為特定階級的思想家,為適應新的政治需要而對原來的思想體系進行改造、重構,而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則被納入人類對真理認識的範圍,它表現為科學知識的新的積累,馬克思主義的後繼者沿着它的締造者開闢的真理道路前進,它更接近客觀真理,而不是遠離客觀真理。

  關於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構成問題,列寧在《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的著名論文中,明確地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學說列為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並與其來源相結合,對各自的內容作了扼要的論述。列寧論述的突出之處是,聯繫到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把其中任何一個組成部分作為總體的構成部分來論述。

  有的學者或研究者總是問:馬克思主義為什麼是三個組成部分,而不是四個或五個組成部分?為什麼文藝學、倫理學、美學、思維學不能是組成部分?為什麼不能按其他標準,例如按規律起作用的範圍,把馬克思主義的組成部分劃分為關於一般規律的部分、關於特殊規律的部分?等等。我們應該明確,當我們說馬克思主義包括三個組成部分時,我們的立足點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既成事實,而不是它的抽象可能性,它應該包括什麼,可能包括什麼。馬克思主義可以被用於指導各門科學,人們完全可以找到幾條理由把它們重新包括在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繫結構中,可這只是學者的個人看法,而不是歷史事實。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結構,是由無產階級的偉大歷史使命和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的內在邏輯決定的。離開了這個基點,只能陷於煩瑣的爭論。

  無產階級要由自在的階級變為自為的階級,必須建立起與自身階級地位和使命相適應的科學理論形態。儘管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英國、法國、德國在理論領域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其中沒有任何一種理論符合無產階級的利益和願望,符合無產階級完成自己偉大歷史使命的需要。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是經濟學說中的重大成就,但企圖從勞動價值論中引申出有利於工人階級的結論,只能是空想社會主義,如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布雷所表明的;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徒們則蛻變為反動的宗派,蛻變為兜售包治百病的社會庸醫,它表明,19世紀三大空想社會主義的作用同歷史的發展成反比;至於直接從費爾巴哈的哲學中孕育出來的,只能是像赫斯那樣的“真正社會主義者”。無產階級需要新的理論,這種理論不僅要克服英國、法國、德國的民族片面性(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學說、哲學的分離),而且要獲得科學的形態。可是要使社會主義學說由空想變為科學,這是一個涉及多門學科的綜合性任務,僅僅限於社會主義學說自身是辦不到的。只有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以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矛盾分析為依據,才有可能科學地闡明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地位、使命和獲得徹底解放的途徑。因此適應無產階級鬥爭需要產生的理論形態——馬克思主義,必然是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內的統一整體。

  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繫結構還決定於它自身的內在邏輯。恩格斯在《反杜林論》的“概論”中,通過總結人類思想史,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繫結構的內在邏輯。他敘述了馬克思在哲學和政治經濟學領域中的劃時代功績之後說:“這兩個偉大的發現——唯物主義歷史觀和通過剩餘價值揭破資本主義生產的秘密,都應當歸功於馬克思。由於這些發現,社會主義已經變成了科學。”

  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自身需要哲學,特別是需要一種不僅能說明世界,而且能改造世界的新型哲學。馬克思是非常重視哲學的。他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把哲學看成無產階級解放的“頭腦”、“精神武器”,是宣布人類解放的“高盧雄雞”。

  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是科學體系,而不是思辨體系。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理論內容來自經濟分析,而不是來自哲學的演繹或推導。馬克思主義之所以科學,正在於它以事實為依據,如實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運行機制和規律。完全可以說,沒有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分析,就沒有馬克思主義。

  在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的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從廣義上說,馬克思主義就是科學社會主義,因為無產階級的徹底解放和歷史使命,集中地表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目的、任務和使命。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歸根到底都服務於這個根本目的。

  由此可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中,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原則,政治經濟學是哲學通向實際生活(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剖析)的中介,而關於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性質、條件和使命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則是運用哲學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經濟關係後引出的關於社會發展的科學結論。這三者之間,即它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原則、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理論分析以及由此得出的結論之間,在理論上和邏輯上是嚴密的、完整的、一貫的。它們相互滲透、相互補充,構成統一的馬克思主義學說。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一旦離開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同平均共產主義或空想社會主義沒有什麼兩樣;反之,離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離開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所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必然會跌入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懷抱。同樣,如果無視無產階級肩負的偉大歷史使命,無視社會經濟現象,特別是對新出現的經濟現象的分析,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會重新回到煩瑣的、脫離生活的經院哲學。把馬克思主義中的任何一個組成部分同整體割裂開來,都會使它喪失自己原有的性質,並導致對整個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曲解。

  不僅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結構是由無產階級實踐需要決定的,而且它也是在實踐過程中形成和成熟的。同黑格爾不同,馬克思和恩格斯並沒有預先規定自己的思想體系的結構。《精神現象學》是黑格爾體系的秘密和誕生地,在這部成書於1806年的著作中,黑格爾大體上規劃了自己整個體系的結構。馬克思和恩格斯並不是像有的政客所描繪的僅是在倫敦圖書館埋頭著書立說的學者,他們並不是按照事先構思的體系來進行體系的創造,而是根據實踐的需要,特別是在為了回答無產階級革命進程中的現實問題,而使自己的理論臻於完善和成熟。

  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從接受德國古典哲學開始自己的理論活動,也是由德國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決定的。馬克思的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恩格斯的《謝林論黑格爾》、《謝林和啟示》、《謝林——基督哲學家》都是典型的哲學論文。馬克思和恩格斯理論思維進程的起點是哲學。但同自己德國的哲學先驅者不同的是,他們並沒有停留在哲學領域。正在為無產階級解放鍛造武器的馬克思和恩格斯意識到,不應當從人們的頭腦中,而應當在經濟中尋找社會變革的終極原因,共產主義運動只能在私有財產運動中,即在經濟中,為自己既找到經驗的基礎,也找到理論的基礎,並逐步轉向政治經濟學的研究。

  這種轉變對於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創立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而且都是由實踐需要推動的。以馬克思為例,馬克思第一次轉向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主要是在1844年3月《德法年鑑》停刊之後。馬克思在巴黎鑽研英、法兩國一些經濟學家的著作,並作了摘錄筆記,這就是著名的《巴黎筆記》,其中特別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尤為重要。《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試圖把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學說結合在一起,可以看作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雛形。儘管《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並不成熟,但它通過分析私有財產的運動,試圖從經濟學角度來論證共產主義,邁出了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決定性的一步。第二次比較集中研究政治經濟學,是1845年春移居布魯塞爾後。馬克思在布魯塞爾繼續他在巴黎開始的研究,大量閱讀了政治經濟學的著作,並與恩格斯一道到英國進行實地考察,並在曼徹斯特的切特姆圖書館對一些經濟學著作進行了研究。馬克思的經濟學研究成果,凝結在他與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這部重要著作,不僅徹底清算了費爾巴哈,全面確立了唯物史觀,並且以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矛盾運動規律為依據考察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從而把對社會主義理論論證建立在唯物史觀和經濟分析的基礎上,使《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初步確立的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得到進一步深化。歐洲1848年革命中斷了馬克思的經濟學研究。革命失敗後,馬克思於1849年8月到達倫敦,再次開始了經濟學的研究工作。自此以後,可以說馬克思以畢生精力從事《資本論》的準備和寫作。馬克思不僅留下了大量的《資本論》草稿,而且生前出版了《資本論》第一卷。《資本論》是偉大的經濟學著作,也是最重要的哲學著作,或者像列寧所說的是“大寫的邏輯”。特別重要的是,《資本論》邏輯地再現了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進程,令人信服地證明了資本主義私有制被剝奪的歷史必然性。《資本論》以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經濟分析為中心,把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結合在一起,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最深刻、最全面的論證。

  我們應該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看到馬克思主義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內在的、不可分割的聯繫。歷史經驗證明,把馬克思主義各個組成部分對立起來,是肢解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二國際後期的理論家,極力把哲學從馬克思主義中驅逐出去,否認馬克思主義有自己的哲學基礎,主張用康德主義、馬赫主義來補充馬克思主義。例如考茨基就聲稱:“我並不把馬克思主義理解為任何哲學,而是把它理解為一種實驗科學,即一種特殊的社會觀。”還說:“馬克思主義沒有宣布任何哲學,而是宣布了所有哲學的終結。”他還宣布,唯物史觀“不僅同馬赫、阿芬那留斯有聯繫,而且同許多其他哲學也有聯繫”。伯恩施坦則竭力割斷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同它的經濟學說和哲學學說的內在聯繫,否定社會主義社會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而認為它是從人性衝動中產生的倫理要求。他公開宣稱:“給社會主義提供純粹唯物主義的論證,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如果說,第二國際後期的理論家企圖通過否定馬克思主義哲學來否定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話,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和西方學者則相反,企圖把馬克思主義僅僅歸結為哲學,而且歸結為被大大縮小了的人本主義和異化理論。美國的社會學家、政治哲學家D.貝爾在《關於異化的辯論》中論述過這種趨勢。他說,今天在英國和法國,人們對馬克思的興趣圍繞着異化這個主題。人們不是把馬克思當作一個經濟學家或政治理論家,而是把他當作揭示異化的第一個哲學家。馬克思只是一個哲學家,是一個人道主義的、異化理論的哲學家。馬克思主義的全部核心範疇是人性、人道、異化之類。這就是某些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眼中的馬克思主義。

  一些西方學者也有類似的看法。例如美國富蘭克林馬歇爾學院哲學系教授賓克萊在《理想的衝突》一書中也宣揚這種觀點。他認為,馬克思的經濟理論已為凱恩斯所超過;馬克思關於中產階級的消滅和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鬥爭的預言,關於資本主義必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預言已被證明不正確,唯一留下的只是一種道德價值學說。所以他公開宣稱:“把馬克思當作一個哲學家、預言家或一個新現世宗教的創始人,或者甚至當作一個‘價值立法者’,我們就可以對馬克思的重要性認識得更清楚一些。”還說:“作為我們選擇世界觀時的一位有影響的預言家的馬克思永世長存,而作為經濟學家和歷史必然道路的預言家的馬克思已經降到只能引起歷史興趣的被人遺忘的地步。”馬克思完全被肢解了。作為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在內的完整科學體系的馬克思主義,只剩下哲學。馬克思主義被割斷了與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聯繫,變成傳布預言的無害的神聖偶像。

  英國學者佩里·安德森說:“馬克思這位歷史唯物主義的創始人,不斷從哲學轉向政治學和經濟學,以此作為他的思想的中心部分;而1920年以後湧現的這個傳統的繼承者,卻不斷地從經濟學和政治學轉回到哲學——放棄了直接涉及成熟馬克思所極為關切的問題。”應該說,這是從一個側面對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形成及其在當代遭遇的客觀評述。

  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功能,即是堅持還是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這是關繫到無產階級能否實現自己的偉大歷史使命、關繫到馬克思主義在當代命運的問題。我們不僅要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功能,而且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發揮功能的機制和條件,以求充分實現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

  任何一種哲學和社會的思想體系,一般說來都具有雙重功能:認識功能和價值功能。認識功能是指它能夠為人類提供某種客觀知識,價值功能是指它反映特定主體的利益與願望。這兩種功能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它可以部分吻合,也可以相互矛盾甚至對立。例如當資產階級處於上升時期,它的思想體系的認識功能與價值功能存在某種一致性,因此反映它的利益的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可是,當資產階級處於統治地位,特別是它與被壓迫的無產階級矛盾激化後,越是符合資產階級需要的社會學說越不具有科學性。

  馬克思主義也具有雙重功能。所不同的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功能與價值功能是一致的。恩格斯說過:“科學愈是毫無顧忌和大公無私,它就愈加符合於工人的利益和願望。”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要求,它必須科學地認識世界,才能找到徹底解放的途徑。我們必須正確處理這兩種功能之間的關係。忽視其中任何一種功能,都會妨礙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科學體系,具有巨大的認識功能。它通過揭示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的最普遍規律,揭示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以及無產階級革命的一般規律,在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領域提供客觀的、真理性的認識,並且為人類提供偉大的認識工具,開闢了人類認識真理的巨大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功能並不局限於認識自身,而是突出地表現為實踐功能。如果說,以往的哲學和社會學說尋求的是解釋世界的話,馬克思主義則着力於改造世界。在馬克思主義中,正確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把實踐排斥在認識功能之外,是對馬克思主義認識功能的曲解。

  在馬克思主義認識功能問題上存在兩種錯誤的看法。

  一種是教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看成包治百病的“莫里遜藥丸”。其實,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它並不提供對一切問題的現成答案。從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中找不到當代問題的現成答案,這不能責怪馬克思,只能責怪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本性的無知。早在十月革命以前,列寧曾經嘲笑過俄國某些馬克思主義者從馬克思著作中尋找對俄國革命領導權答案的做法,是“把馬克思主義庸俗化”,是“對辯證唯物主義的嘲笑”。他說:“資本主義這種或那種類型的發展的因素有可能無窮地複雜地結合在一起,只有不可救藥的書呆子才會單單引證馬克思關於另一歷史時代的某一論述來解決當前發生的獨特而複雜的問題。”企圖直接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尋找當代問題的現成答案,是把馬克思主義由科學變成啟示錄。

  但是,如果因為這一點而蔑視甚至否定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功能,更是錯誤的。不提供現成答案,不是它的弱點,正是它的優點,是它戰無不勝的力量之所在。自詡為包含一切答案的學說,不是科學,而是神學。我們只能按照馬克思主義體系的科學本性期待它做它所能做的事,而不能要求它做它不能做的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功能,正在於它提供的不是萬古不變的結論,而是科學地揭示了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及其運動的客觀規律,從而為正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正確的方法。正如恩格斯所說的:“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

  馬克思主義既是科學體系,又是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功能集中地表現在它作為意識形態的本性之中。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階級傾向性,自覺地捍衛和反映無產階級和全體勞動者的利益,在意識形態領域中,批判和反對各種敵對的學說和思想體系。

  對馬克思主義功能的考察,離不開它的實際效用。人們不難看到,自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的一個半世紀,它在動員、宣傳、組織工人群眾,創建各國工人政黨,領導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既發揮指導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世界觀與方法論作用,又起着把各種錯誤理論和學說從工人運動中不斷排擠和清除出去的作用。一部馬克思主義史,既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實踐史,又是意識形態鬥爭史。馬克思主義是在反對各種外部和內部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意識形態鬥爭中發展和傳播的。

  在當代,馬克思主義的雙重功能都受到了挑戰和曲解。

  西方某些學者極力否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功能,大力鼓吹“馬克思主義過時”論。他們把馬克思主義說成第二次浪潮的產物,今天運用馬克思主義,正如同在電子顯微鏡時代仍使用放大鏡一樣。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馬克思主義中最具生命力的不是它的個別論斷或預言,而是它對客觀規律的揭示。它在認識中的有效性在於它的真理性。它當然沒有結束真理,但為人類認識新的真理提供了一個支撐點。更重要的是,世界是發展的,馬克思主義也是發展的。凝固不變的馬克思主義同變動不居的客觀現實的矛盾,是西方學者頭腦中虛構的矛盾。這種虛構是違反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本性的。

  西方某些學者也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功能,極力鼓吹意識形態的“終結”或“淡化”。他們把科學同意識形態對立起來,指責馬克思主義是“制度化的意識形態”。

  其實,科學性同意識形態並不是絕對對立的。有各種各樣的意識形態,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對德意志意識形態的批判,是對當時以費爾巴哈、鮑威爾和施蒂納為代表的德國哲學和“真正社會主義”的批判,而不是對所有意識形態的否定。作為特定生產關係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各種思想、觀點總和的意識形態,是一種客觀的社會現象,問題是它的性質。馬克思主義也是一種意識形態,但它是科學的意識形態。

  在我們的時代,並不存在意識形態的“終結”或“非意識形態化”。各種意識形態的對立仍然是激烈的,儘管生態問題、核試驗問題引起了全人類的關注,但這並不說明它是超國家、超民族、超階級的問題。從政治家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及其解決途徑中,人們不難看到不同意識形態的對立。

  當今世界的政治局勢有所緩和,不同社會制度之間的聯繫和交往比以往密切,但意識形態的鬥爭並沒有停止。帝國主義並沒有放棄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制度的目的和政策。它企圖不斷通過意識形態的滲透,以期“不戰而勝”。馬克思主義必須發揮它的意識形態功能,對各種敵對的意識形態進行必要的、有說服力的批判和鬥爭。

  特別是在已經取得政權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充分發揮它在整個社會生活中的調控和導向作用。這是關繫到社會主義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重大問題。放棄馬克思主義指導,任憑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泛濫,必然斷送社會主義社會。

  馬克思主義的功能與功能的發揮是不同的。東方的一些國家已經取得革命的勝利,可在西方卻處於革命的沉寂時期;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已經成功地把馬克思主義運用於奪取政權的鬥爭,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卻仍然在摸索。這是不是說,馬克思主義已喪失它的功能呢?不是,關鍵是我們對發揮功能的機制問題尚缺乏正確的理解。

  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體系,它的普遍原則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既適用於東方也適用於西方,既可以指導社會主義革命也可以用以指導社會主義建設,但馬克思主義的效用,並不單純取決於它的普遍原則,而是這些原則的實際應用。因此,馬克思主義的功能能否發揮,除去其他客觀條件外,就馬克思主義自身而言,必須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必須有一批具有高度理論修養和實踐經驗的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的效能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馬克思主義者的類型與水平。自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出現了幾代馬克思主義者,他們的情況是各不相同的。歷史經驗證明,以列寧為代表的俄國馬克思主義者,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對於成功地應用馬克思主義於俄國和中國革命,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其次,必須了解國情。馬克思主義功能的發揮,取決於在何種程度上把馬克思主義同各國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在馬克思主義及其實際效果之間,存在一系列中間環節(如對國情的了解,實際政策的制定,政策的執行情況,等等)。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可能達不到預定目的。

  再次,必須進行創造性的科學研究。馬克思主義是科學,要求我們必須以科學態度對待它。把馬克思主義運用於東方,運用於西方,運用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必然會遇到許多新問題,這就要求我們進行艱苦的科學研究和探索。

  最後,必須善於總結經驗。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的功能,是一個包含反覆實踐和失敗的過程。歷史是大尺度的。僅僅根據一次或短期的失誤就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功能是錯誤的。馬克思主義並不能保證人們不犯錯誤,但它為人們指出一條由錯誤走向成功的道路。

  馬克思主義是在鬥爭中發展的。列寧在《馬克思學說的歷史命運》和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都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的規律作過高度科學的概括。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真理與謬誤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每前進一步都必須戰鬥。而形形色色的理論、思潮、派別對馬克思主義的曲解,可以說從馬克思和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的創立之日起就已經開始了。德國社會民主黨理論家亨利·庫諾在他20世紀20年代寫的《馬克思的歷史、社會和國家學說》一書的前言中就曾描繪了當時德國的情況,他說:“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的德國社會民主黨,今天分裂為一系列相互敵對的黨派。它們在引證馬克思主義的學說時,都是從五花八門的社會哲學的基本觀點出發。不僅如此,在它們自己的隊伍內部,連許多大相徑庭的理論都一概標榜為馬克思主義。馬克思的學說,以及由其產生的政治鬥爭已完全變得莫衷一是。”在當代世界上,這種情況比起20世紀20年代,已經變得更加嚴重了。

  歷史經驗證明,馬克思主義的命運同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是緊密相連的。當無產階級革命的暴風雨來臨,社會主義建設蓬勃開展時,馬克思主義的陣地不斷鞏固和擴大,威信高漲、傳播廣泛;當資本主義處於相對穩定,革命形勢“沉寂”,社會主義國家遭到挫折,馬克思主義的批評家就如雨後的毒蘑菇,紛紛破土而出。但是我們堅信,馬克思主義在其生命途程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鬥爭,作為一種科學真理終究是不可戰勝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洋東思想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指導思想,歷史告訴我們背離了這個路線必然會死的很慘,必然會被世界和人民所埋葬!看看今天的中國就是如此。消亡了的蘇聯也是一樣!歷史和廣大人民的認可才是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試金石。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中國醫藥只能走中西醫結合之路
2022: 這邊廂,普京紅場展肌肉意氣風發
2021: 事件回放:這些天以談時政為主的五味,
2021: 偷不到就搶,搶不來就抄襲/剽竊,並擠
2020: 烏骨土雞的“愛國”就是個笑話。。。
2020: 川普找厲害國求賠償,於理無據
2019: 股市下跌的受害者是投機分子,絲毫不會
2019: 「六四」屠殺究竟是誰屠殺了誰?
2018: 古漢語和現代漢語的語義差別研究起來是
2018: 匹婦教授,問一個生物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