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過字,喜歡大字,提的是斗筆,紙用的當然是生宣。
習字要心境,這和作畫一個樣。心境好時,心平氣也和,筆下如有神,寫出的自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字寫的也是心情。柳公的風骨顏卿的厚重,曹全之嫵媚鐘鼓之古拙蘭亭之飄逸,全在筆下。
字偶爾送去託過,對裱糊工藝略知一二。
宣紙上的字畫是被糨糊糊在托上的,糊好的字放在專門的繃棚上自然風乾,然後襯上綾子畫邊,最後配上軸,一幅畫(字)就裱糊好了。裱字畫是個技術活,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掌握的。其中糨糊的製作有嚴格規定,糨糊做不好,裱糊的畫一定會有不同程度的褶皺和氣泡,這樣的字畫是不能用的。
已多年不抓毛筆,再抓筆,抓的是電子畫筆。和真正的寫字不同,這裡已不再需要墨和紙。沒了筆墨紙相互的滲透磨合,書法的樂趣其實已經減半。更何況筆基本是硬筆,字也只能在寫字板的方寸間展開。
等字寫好,再把用軟件制好的印加上,看着自己的字竟也像模像樣,不由得幾分得意。想起“三分字七分裱”的說法,再想到裱糊用的糨糊,不禁抓過錢包出了門。超市裡自然買不到糨糊,我徑直到零食貨架抓了幾包土豆片回來。
進得家門大叫:“小崖兒,過來!”兒子聞聲跑過來。“幫我把這個加上邊框”,我點着屏幕里的那幅字說。
只見兒子飛快地拿着鼠標在屏幕上點了幾下,一個個的邊框圖樣隨之彈了出來。“要哪個?”兒子問,“這個。”我說。接着又是鼠標飛快地喀噠幾下,一幅已帶上精美木紋邊框的字呈現在了我面前。
幹完這些,兒子抓起我買的土豆片一溜煙跑了。